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風物長宜放眼量
——由“香港及上海城市競爭力比較”説起

    中國內地各大城市的迅速發展讓香港人日益感到吃驚和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自中國內地加入“世貿”呼聲不斷增強、步伐不斷加快的時候起,港人有意無意地把上海、廣州作為潛在的競爭“對手”,不時地比較各自的優勢、尋找相互間的差距,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上海或廣州將香港這個“橋頭堡”的位置給搶了。

    港人有這種擔心一點都不奇怪。改革開放20多年來,進入廣東和上海的“財富500強”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外國資金直接進入內地,這不能不讓港人有所擔心。為了找出自己的優勢,香港各類機構不斷進行各種比較研究。最近的一項調查著實讓港人緊張了一下:香港雖然在整體條件比上海更具國際城市競爭力,但上海的“科技實力”已追上香港。

    這項名為“香港及上海城市競爭力比較”的研究,是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與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國研究與發展委員會合作進行的。研究在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期間,就兩地32項國際城市競爭力指標進行評分,共收回193個包括兩地跨國企業高層、資深行政管理人員的評分問卷。5月14日披露的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在經濟持續發展條件、引入投資環境及形象3個基本層面均明顯領先上海,以5分為滿分,香港整體平均分為3.75,上海為2.96。但上海在“本地科研成果市場化程度”一項,明顯較香港高,而香港在資訊技術發展前景方面則較上海優越。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段樵日前表示,雖然香港目前有多項指標均領先上海,但上海每人平均産值已達香港的六成,過去10年上海的每人平均産值年增加率平均是香港的3倍,兩地在“經濟持續發展條件”方面的差距已縮短至10.7%。

    香港各大媒體對這項研究結果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大公報》、《香港商報》等甚至為此專門發表了社評。

    香港《大公報》的社論説,這是一項十分有趣而又值得重視的調研結果。這一結論,與當前大多數人的理解和判斷相若,香港在對外營商競爭力整體上仍優於上海,但上海正急起直追,大有後來居上,與香港爭一日之長短之勢。面對上海的崛起,香港絕不可掉以輕心。

    調查的結果和各報的社論都提醒港人應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如何利用優勢,積極扮演內地“窗口”與國際投資者“橋梁”的仲介角色,做內地大城市目前還不具備條件、不能夠做的、而外國投資者又最需要的事情,而不是與上海、廣州爭一日之長短。不少經濟界人士都同意這一觀點:廣東都已提出要“放在世界地圖上”考慮問題,香港也應將眼光放遠一點,別老盯著廣州、上海不放。

    新上任的特區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認為,面對中國內地開放所帶來的挑戰,香港必須吸引更多人才。但同時也要認識到,香港與上海等內地城市的競爭,是一種你追我趕、共同進步、最終達至雙贏局面的良性競爭,而不是“有你無我”、務必把對手踩下去的惡性競爭。中國需要更多的像上海、香港、廣州這樣的大城市,越多越好。因此,香港面對競爭,同時面對的也是機遇與發展。

    負責“香港及上海城市競爭力比較”研究項目的段樵表示,中國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多經濟發展樞紐,香港與上海未來除強化本身的持續成長條件外,應該更注重鞏固與鄰近地區的經濟關係,互相學習各自優勢,共同為國家富強作出貢獻。而香港應更注重高等教育的培養,並且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共同合作,推動區內長遠的經濟發展。沒有了珠三角這樣的“腹地”,香港只會成為一個孤島。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2001年05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