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5.3億年前的“新”動物門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將到哪去?”這不是哲學家的玄思妙論,而是在數百萬種生物瀕臨滅絕的威脅迫近下人類對生命的現實追問。今天,《自然》科學雜誌刊登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5.3億年前的“新”的動物門--古蟲動物門,就是這種追問的結晶之一。

    專家認為,這是自20世紀著名的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發現以來關於早寒武世生命大爆發全貌認識上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這一發現“有可能給長期困惑學術界的脊椎動物起源難題的破解帶來一縷曙光”,並且對研究5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初的動物“樹”與今天現存的動物“樹”的門類多樣性及其現實意義,均具有重大價值。

    “古蟲動物門是後口動物的一種,而後口動物和原口動物二者構成了動物樹‘樹冠’的兩大‘枝係’,脊椎動物就是由後口動物這一‘枝係’演化而來。”舒德幹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舒德幹是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長,他與康橋大學教授康威莫利期是此次發現的主要科學家。自1996年以來,舒與他人合作已在《自然》雜誌上連續5次撰文,填補了後口動物“枝係”中半索動物、頭索動物、尾索動物以及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幾個最為重要的分支類別,從而突破了早寒武世長期囿于原口動物“半棵樹”的認知局限,首次全面勾勒出這次超級生命大爆發同時創生出的後口動物和原口動物兩大“枝係”的完整動物演化“樹”的基本輪廓。

    “眾所週知,由於對奇特化石的解譯工作十分艱難,舒德乾等人在進行譜係演化推論時採取了恰當的謹慎態度。”《自然》雜誌高級編輯享利吉在同期出版的《科學述評》--《論古蟲動物門》一文中寫道。

    “古蟲動物門是近年來系列科學發現的結果。這一新的動物門類目前已知至少包括4個屬:西大動物、古蟲、圓口蟲以及新近創立的地大動物,它們廣泛分佈于中國華南的澄江化石庫中。”舒教授進一步解釋道:

    “此前的系列發現首次論證了在早寒武世後口動物中不僅出現了所有現存的半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這三個門類的先驅代表;而此次發現的古蟲動物門,則是後口動物中目前已知的第4個動物門,一個已經滅絕的動物門。”

    據了解,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使人們認識到在5億年前存在一個生命大爆發的時期,但在1995年以前的近一個半世紀,雖經數代古生物學家的不懈努力,在早寒武世生命大爆發主幕中發現了形形色色的動物類別,然而它們幾乎全部局限于原口動物。

    “作為後口動物‘枝係’的‘新’的第4個動物門,它們在軀體基本構型上具有兩個顯著的共同特徵。一是它們都具有5對後口動物獨有的咽腔型鰓裂。二是它們中的所有屬種都具有十分奇特的二分軀體構型:其前體為一個具有巨大進水口和5對鰓裂型出水孔的袋形咽腔,而後體則分為7節,中央部分為消化道,其外形與原口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或環節動物有幾分相似。”

    舒教授談得津津有味:“這種獨一無二的二分複合體,使它們與後口動物‘枝係’中其他3個已知動物門迥然有別,從而自成體系,構成一個獨立的動物門類。由於古蟲屬是這個‘新’的動物門中較為進步的,故命名為‘古蟲動物門’。”

    “至於其滅絕,則是由於古蟲動物門在進化的過程中被其他更有創新前景的動物門類所‘扼制’,隨後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無可避免地遭到淘汰而滅絕。”

    舒教授説:“新研究成果證實,在遠古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曾經存在過一種奇特的絕滅動物類群--‘古蟲動物門’,從而首次完整地勾勒出了這段早期生命演化‘大樹’的全貌。但是跟後口動物中其他三個門類一樣,古蟲動物門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謎。澄江化石庫和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中都有一種叫斑福蟲的動物,今後對這類動物的深入研究,很有可能為破解這一難題帶來一縷曙光。”

    

     新華網 2001年11月22日


揭開1.1億年前巨鱷之謎
哈爾濱發現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網際網路——瞧瞧現代化高中什麼樣
海峽兩岸首次聯合舉行大型古生物學科普活動
兩岸大學生 同考古生物
“中國最繁榮的科學”古生物學後繼乏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