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最繁榮的科學”古生物學後繼乏人

    “拿出這麼大篇幅來剖析中國一門學科領域,對於權威的《科學》雜誌還是頭一回”。今天上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朱敏説,中國古生物學研究正引起世界的關注。

    中國古生物學研究引起世界的關注

    週末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在“新聞焦點”專欄,破天荒地以長達9頁的篇幅發表5篇文章,分析中國古生物學的成功秘笈。當時接受《科學》採訪的中科院院士吳新智介紹,近年來,我國古生物學專家在《科學》和《自然》上發表論文幾十篇,“是我國在這兩個雜誌上發表論文最多的學科”。《科學》稱,“中國科學家發現和研究的精美化石,為生命起源與演化的史書增添了新的篇章”,遼西鳥類研究、雲南澄江古動物群更是對全世界的貢獻。文章認為,古生物學已成為中國最繁榮的科學之一。“如果不算古生物學論文,中國在《自然》和《科學》上發表的論文將少得可憐”,朱敏説。

    然而,這樣一個學術上異常繁榮的學科,正面臨著人才斷檔危機,“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未來十年中國古生物學研究將出現大滑坡”,朱敏稱。

    大學裏面居然沒有古生物學專業

    在美國,古生物學被確定為供全校學習的公共課,而在中國,《科學》記者吃驚地寫道:“大學裏面居然沒有古生物學專業”。朱敏介紹,大學裏的古生物學專業,都已被合併到地質學專業,學生微乎其微。古生物學所有4名中科院院士,但今年報考該所博士生的考生,只有兩人,“即使全部錄取,也是兩個院士帶一個博士”。《科學》把中國在古生物學領域取得的長足進步,歸功於一批三十多歲的年輕科研人員,而朱敏稱,這批人之後已經出現人才斷檔,“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我們可能難以繼續近年來的學術繁榮”。

    “職業收益”低是人才斷檔的主要原因

    吳新智院士近15年來帶的學生中,只有兩個回國,“所裏有10個博士生,卻只能共用一台電腦”。吳院士認為,人才斷檔已成為眾多專業學科共同面臨的難題。

    正在進行的全國研究生考試證實了吳院士的判斷。考生報考的學科相當集中,法學、經濟學錄取比例為五選一,農學、理學、工學、哲學等卻是兩個人取一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等6個單位無考生報考,海洋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水産3個一級學科無人報考,最近兩年成果不斷的航空領域,也仍然後繼乏人。

    法學、經濟學的熱和專業科學的冷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通訊認為,這反映了市場對人才的短期選擇,它更偏重“職業收益”,哪個領域現在賺錢,報的人就多。專業科學由於“職業收益”低,受到冷落在所難免,而從一個國家的人才格局來看,這必將導致新的人才失衡,使近年來方興未艾的基礎科學研究跌入“人才黑洞”。

    北京晚報 2001年01月1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