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專家認為:我國生命科學基礎教育嚴重滑坡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周曾銓教授認為,在“社會普遍認同生命科學將成為21世紀科學研究主旋律”的今天,我國“生命科學基礎教育滑坡現象卻非常嚴重”。他是在科協六大的全體會議上作上述發言的。

    他以我國中學生近年在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成績連連下降為例:自1990年中國參加國際生物學奧賽以來,一直保持金牌第一、總分第一的領先地位,但近3年,金牌(個人)的名次卻逐漸後移,2000年總分滑至第三,落後於南韓和中國台北。周教授認為,其中原因是1996年後高考取消生物學科考試的負面影響所至,導致中學為升學率問題做策略調整,中學生物教師受到冷落,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家長也隨之轉向等。

    據悉,事後中國大陸奧賽代表團曾赴台北調查訪問,發現大陸與台灣在生物學教育方面有三大差距:一、台灣高中有兩年開設生物學實驗課,每週3學時;大陸只有高二才有實驗課,每週只有2學時;實驗水準也大大低於台灣,從而降低了學生對生物理論的理解及動手能力。二、台灣師資隊伍比較穩定、有較高業務水準和敬業精神。三、台灣在教育上投入較大,從硬體看,普遍高於大陸的一般中學。

    周曾銓教授認為,生命科學基礎教育上不去,會影響整個社會對生命科學的認知水準,形成科學家與非科學家之間巨大的知識鴻溝。儘管生命科學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教授還是對這種重要性的前提作了大量闡述。他説,按照“新地球觀”,地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圈組成的。地球表層是以生物圈為中心,存在了30多億年。人類活動正逐漸成為影響和控制地球表層系統內能量、物質迴圈和演變方向的重要因素。地球表層系統的未來,也越來越依賴於人類社會自覺的行為。是人類使地球成為智慧星球,但人類無情地掠奪和榨取資源,也會使地球回到原始狀態,這種並非危言聳聽的憂患使“全社會重視生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更為緊迫。

    周曾銓教授指出,我國中學目前生物學教材水準相對低於數理化教材水準;其次,生物學教學內容和方法比較“死”也是一個弊病。這種情況在中學、大學都有,中學更突出,大學則是因經費不足而減少或停開實驗室的比較多。

    周教授表示,生物學的教學必須是開放型、討論型和研究型的,這是因為生物進化是從混沌到有序的演化過程,人們對許多生命的現象和過程還不認識,要讓學生去問、去思考,所有問題不要講得過細、過專、過死。應該給學生展示一個寬闊的視野,教給學生正確的認識論,提供動腦、動手、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他認為,這與教師的知識水準有很大關係,大學教師必須做科研,關心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進展;中學教師必須進修提高,力求能參與一些科研,拓寬思路。教育領導部門對此應給予支援。

    周曾銓對改變目前生命科學基礎教育現狀提出建議:一、教育領導部門要做出政策性指導,如大學生必須選修生物類課程,提高師範和中學師資水準,將生物學與數理化文史哲一樣作為中學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提高生命科學教育應有的地位。二、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和改革中學和大學生命科學教學。三、讓所有學生了解生物學,懂得生物學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係,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四、建議加強和擴大生命科學教育的面,發揮專家教授的作用,使其成為全民素質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同時編寫多種多樣的教材、讀物,適合男女老少的口味,貼近生活,普及知識。

     中國青年報 2001年06月24日



相關新聞


“中國最繁榮的科學”古生物學後繼乏人



現代生物科技正在給地球進行盛大洗禮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