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院士流動“人才産權”新觀念

    ●觀念:人才流動不再是衡量人才所有單位領導是否重視科技和人才的標準

    ●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實行不動編流動

    2000年底,浙江省政府正式任命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寅初為浙江工業大學校長。在此前後,中科院院士嚴陸光流動到寧波任寧波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在溫州任溫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任浙江林學院院長……到目前為止,已有2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動編制流動來到浙江,總數已超過浙江本省産生的院士人數,成為浙江省一個新的高層次人才群,在浙江科技、教育工作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沈寅初院士是上海農藥研究所教授,早在1998年11月,通過人才流動進入浙江工業大學,任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擔任起學術帶頭人的重任,並成為該校終身教授。他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宋玉泉成為中國最早人才流動的院士。根據協議,這些院士一半時間在本單位,另一半時間在新單位。如候鳥般來回飛翔,盡情釋放自己的能量。而當地政府和引進院士的單位在政策、待遇等方面都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院士們大都是出於專業研究的需要和更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考慮流向浙江的。

    中科院院士唐孝威長期從事物理學研究,自90年代起開始了物理學與生物學、醫學等方面的交叉研究,是國家攀登計劃項目“核醫學和放射治療中先進技術的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從1998年起他每年都有相當時間在浙江大學進行與腦科學相關的學科領域的調研,並與物理學、心理學、電腦、醫學等領域的學者交流,舉辦講座和報告。今年3月,他正式加盟浙江大學。為支援他的研究,浙江大學特別投入200萬元學科建設配套經費,用於新建實驗室。

    從當年聘請星期天工程師,到院士不動編流動,浙江在人才引進上有了全新的認識。

    作為最高層次的人才,院士在我國的數量不可能迅速增加,這就決定沒有院士的單位是大多數的。但是,這大多數單位又都十分需要院士一級的人才。解決這個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院士的不動編流動,實行院士資源共用。而實際上,有的院士在為本單位服務外,還有潛力和精力。

    院士流動,是我國現階段人才資源配置的一種補充,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發展的新的需求。在浙江省,既有流進的院士,也有流出去的院士。可以説,打破院士部門所有制,實現院士資源共用,這種發展趨勢對我國的人才流動的觀念與機制産生了強大的衝擊波。院士的流動,標誌著我國“人才産權”新觀念的形成。

    一是在觀念上。人才,尤其是包括院士在內的高層次人才,長期以來都是部門所有制。人才的引進與流動,很長一個時期在一個地方,常被認為是重視不重視科技和人才的一個標準。因此,人才的“産權”常常為當地政府所擁有。即使不能發揮作用,或難以發揮作用,都不能流動出去,寧可養起來。一般高級人才尚難流動,何況院士?現在,人才流動,包括院士流動,不再是衡量人才所有單位領導是否重視科技和人才的標準,這是人才資源開發上的一大進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院士流動標誌著我國“人才産權”觀念的形成。

    二是在機制上。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人才流動,意味著從戶口、工資、檔案的全面轉移。意味著與原單位的全面脫離。這種方式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這種方式已難以適應人才流動新的變化。由於人才流動新觀念的形成,人們有了這樣一個共識:人才流動不一定非把人才買斷。因此,現在引進人才,不一定要把人才的“産權”買斷,取而代之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新機制。只要能為企業服務,為本單位服務,人才歸誰都無所謂。正是在這種新觀念、新機制的支配下,院士流動成為可能,“不動編流動”成為一種新的人才引進模式。一位企業家説,將人才引進企業,而不讓其再流動到外面去更新知識,人才將會失去價值。對企業講也是一大損失。因此,這種流動所産生的影響,對我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對我國人才的知識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院士流動,兩地服務,加速知識更新。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任何一個人不更新知識、不努力學習將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需要。對院士來説也不例外。

    當前,我們要科學地對待院士流動。引進院士要從有利於當地發展和發揮院士作用兩方面出發,三思而後行。

     新華社2001年6月14日



相關新聞


張學忠:中國將實施人才發展戰略



王忠禹: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資源開發步伐



我國明年將啟動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