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直擊中國城市居民生活18大變化

    城市居民最嚮往的是什麼?最擔憂的是什麼?五年來我們的生活究竟發生了那些悄悄的變化?最近,國家統計局聯合中央電視臺《生活》欄目在全國範圍抽選北京、大同、哈爾濱、南京、合肥、洛陽、廣州、成都、西安、蘭州等10個城市的3000戶城市居民家庭,聯合開展了城市居民五年生活品質變化調查。調查表明,五年來大部分中國城市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人們最嚮往的生活已經從“經濟富裕”轉變為更偏重“身體健康,心情舒暢”。

    本次調查是中央電視臺近年來第一次全面、系統剖析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變化的一大行動,調查結果將分10集在中央臺二套黃金時間播出。屆時,曾榮獲全國經濟類節目一等獎的央視《生活》欄目還將邀請十個被調查城市的市長與市民進行對話,同時,十城市當地電視臺也將參與節目的製作和播出。

    記者日前從央視《生活》欄目得到的獨家調查資料表明,在過去五年裏,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發生了18大變化——

    一家之主多為女性

    本次調查要求被訪者是真正意義上的戶主,即在家庭中具有經濟決定權的人。調查結果表明,一家之主男性佔46.6%,女性佔53.4%,城市家庭一家之主女性多於男性。這一特徵在北方城市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北方城市女性是一家之主的比例為55.5%,南方城市則為51.3%。這一調查結果説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男人當家”這一傳統觀念和習慣,正在逐步被淡化,更多的女性開始當家,尤其是年輕家庭更趨向於“女人當家”。

    生活水準改善 收入檔次提高

    近70%的市民認為,自己的生活水準比五年前有所改善,其餘被訪者則認為自己的生活水準“基本沒變化”或者“有所下降”。五年前,有25%的市民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檔次在6000元以上;如今,這一比例達到了49%,幾乎翻了一番。五年來,市民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檔次在萬元以上的比例由6.3%增加15.6%,收入檔次在2000元以下的比例則由19.8%下降到8.7%。

    多數家庭金融資産增加

    目前,有55%的市民家庭擁有的債券、股票、存款、現金等金融資産比五年前有所增加。其中,16.6%的市民家庭金融資産增加數量達到或超過1倍。另外,有21.6%的市民家庭金融資産跟五年前差不多,23.4%的市民家庭金融資産比五年前減少。對於金融資産減少的這部分市民家庭來説,有40.7%的市民家庭把“購買住房”作為家庭金融資産減少的首選原因,有13.8%的市民家庭把“子女上學”作為首選原因。

    家庭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吃穿比重下降

    五年前,市民家庭有一半多的花費是花在吃穿上面(吃穿比重為63.47%),現在則不足一半(吃穿比重為49.19%)。市民家庭全部消費支出中,除食品和衣著外,其他方面的支出比重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醫療保健、通訊、教育和居住支出比重則上升較多從消費結構比重的排列順序看,五年前依次為: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居住、教育、雜項商品和服務、文化娛樂及文娛用品、醫療保健、通訊、交通。現在依次為: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教育、醫療保健、文化娛樂及文娛用品、雜項商品和服務、通訊、交通。

    家庭大件商品更加普及

    五年前和現在市民家庭普及程度最高的前三樣大件商品均為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其普及率從接近90%上升到超過95%。目前在市民家庭普及率超過40%的大件商品還有:住宅電話(87%)、電風扇(84.7%)、抽油煙機(64.9%)、熱水器(62.7%)、照相機(54.5%)、影碟機(53.8%)、空調器(47.6%)、微波爐(43.7%)、手機(41.2%)。另外,在市民家庭有一定程度的普及,普及率在15%以上的大件商品有:錄影機(39%)、音響(30.3%)、個人電腦(26.8%)、電暖器(22.8%)、吸塵器(20%)、浴缸或淋浴房(18.1%)、浴室暖風機或取暖燈(15.1%)。今後五年內,個人電腦、微波爐、洗衣機、電視機、手機、熱水器、自來水凈化器、家庭汽車、錄影機、影碟機、洗碗機、數位相機等大件商品將成為熱銷商品,分別有17%-7%的市民家庭表示了購買意願。

    做飯時間減少,飲食更營養、健康

    五年前,有50.4%的市民家庭要花費1個小時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做一頓晚餐,現在只有39.5%的市民家庭願意這樣做。而花費半個小時左右甚至更短的時間去做一頓晚餐的市民家庭由五年前的22%增加到30.9%。市民家庭在飲食方面,選擇“比五年前重視”比例最高的是“購買食品看保持期、成份”(59.4%),其次是“注意多吃蔬菜、水果”(55.7%),再次是“儘量食用健康食品、天然食品”(49.7%)。另外,市民家庭選擇“比五年前重視”比例在40%以上的還有:“減少菜的量,增加菜的種類”(43.7%)、“注意不過多攝取糖份、脂肪類”(43.2%)、“儘量購買新上市的時令菜”(43%)、“注意攝取各種營養及營養均衡”(42.3%)和“控制鹽份的攝取”(40.5%)。

    穿著打扮注重服裝的質地、款式和色彩

    在穿著打扮方面,市民家庭選擇“比五年前重視”比例最高的是“服裝的款式”(39.6%),其次是“服裝材料的質地”(37.2%),再次是“內衣、內褲等”(36.2%)。另外,市民家庭選擇“比五年前重視”比例在25%以上的還有:“服裝的色彩”(36%)和“髮型”(25%)。這説明,現在人們更追求穿的品質和個性,但在打扮方面重視程度要低一些。

    城市交通狀況大為改善,出行更加方便和舒適

    有90.5%的市民認為,現在出行的方便程度和舒適程度都比五年前提高。另外,有7%的市民認為現在出行的方便程度提高了,但舒適程度降低。從市民上班(或上學)的出行方式看,雖然五年來都主要是靠騎自行車和坐大公共汽車,但比例卻由五年前的84.4%(騎自行車為58.7%,坐大公共汽車為25.7%),下降到現在的74.5%(騎自行車為47.1%,坐大公共汽車為27.4%)。現在市民上班(或上學)開始更多地選擇騎摩托車、坐小公共、打車和開自家的車,這四種方式的比例由五年前3.5%(騎摩托車2.3%、坐小公共0.9%、打車0.2%、開自家的車0.1%),增加到現在的7.9%(騎摩托車4.8%、坐小公共3.2%、打車1%、開自家的車0.9%)。

    居住面積增加 條件有所改善

    與五年前相比,有近39.3%的市民家庭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增加。五年來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由14.5平方米,增加到17.9平方米,增加了3.4平方米。從家庭住房面積結構分佈看,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在14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從40.2%增加到58.5%,而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從20.2%增加到35.2%。在居住條件方面,市民家庭認為有“很大改善”和“有些改善”的依次為(按選擇比例高低):交通方便程度(80.3%)、周邊的衛生綠化環境(58.7%)、周圍的治安環境(56.3%)、廚房設備(54.5%)、衛生設備(52.6%)、傢具擺設(52.5%)、空調暖氣等設備(48.1%)、浴室設備(46.2%)、通風設備(45.7%)、壁櫥等收藏功能的空間(35%)、隔音隔熱性能(26.3%)。

    郊遊和逛公園成為市民喜愛的娛樂休閒活動

    與五年前相比,市民在娛樂休閒活動方面次數有所增加的項目,比例最高的是“短距離郊遊”(41.3%),其次是“去公園或遊樂場”(40%),再次是“參加體育鍛鍊活動”(37.4%)。其餘依選擇比例高低依次為:“遊覽動物園或植物園”(25.9%)、“國內觀光旅遊”(23.8%)、“打麻將”(20.5%)、“棋牌類活動”(20.4%)、“唱卡拉OK”(19.6%)、“參加展銷會或博覽會”(19.3%)、“參加美術展覽或博物館”(12.3%)、“跳舞”(9.7%)、“去體育場館觀賞體育比賽”(8.9%)、“看電影”(7.2%)、“到酒吧喝酒”(7.1%)、“看演唱會”(6%)、“去咖啡屋喝咖啡”(5.2%)、“國外觀光旅遊”(4.5%)。與五年前相比,在市民參加的娛樂休閒活動項目中,“次數減少”比例最高的是“看電影”(38.8%),其次是“遊覽動物園或植物園”(26.4%),再次是“參加美術展覽或博物館”(19%)。

    職業滿意程度略有提高,高工資成為就職首選目標

    在有職業和市民中,有22.3%的人對自己從事職業的滿意程度比五年前高一些,而有17.9%的人卻對自己從事職業的滿意程度比五年前低一些。有31.7%的人對自己從事職業的滿意程度與五年前一樣,有8.1%的人對自己從事職業與五年前一樣不滿意。另有20%的人説不清楚自己對從事的職業是否滿意或滿意程度是否提高了。如果打算換一個工作的話,有57.1%的市民把“工資標準高”作為就職的首選條件,另有8.8%的市民把“人與人之間關係融洽”作為就職的首選條件,再有7.1%的市民把“勞保福利待遇豐厚”作為就職的首選條件。這説明,現在人們就職更多地是考慮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時的心情,對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工作時間長短並不太在意。

    生活中最擔憂的事項大換位

    市民在對五年前生活中最擔憂的三件事選擇時,選擇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收入減少,生活水準下降”(47.8%)、“家人身體狀況”(46.9%)和“家中住房緊張”(31.2%)。而現在市民在對生活中最擔憂的三件事選擇時,選擇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家人身體狀況”(53.2%)、“社會不穩定,沒有安全感”(35.6%)和“收入減少,生活水準下降”(35.3%)。擔憂程度上升的依次為:“社會不穩定,沒有安全感”、“空氣、水等環境污染嚴重”、“下崗、失業後再找工作”、“家中有人面臨下崗、失業”、“家人身體狀況”、“子女畢業後就業”、“家庭經營或投資虧本”以及“子女婚姻”(1.1%)。擔憂程度下降的依次為:“家中住房緊張”、“收入減少,生活水準下降”、“家人工作(成就、前途等)”、“家人上下班路遠、不方便”、“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入托、入學”以及“家庭不和睦”(2.8%)。

    身體健康心情舒暢成為生活的最大嚮往

    市民在對五年前生活中最嚮往的三件事選擇時,選擇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經濟富裕的生活”(57.2%)、“能與家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時光的生活”(48.2%)和“身體健康,心情舒暢”(48.2%)。而現在市民在對生活中最嚮往的三件事選擇時,選擇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身體健康,心情舒暢”(49.7%)、“經濟富裕的生活”(39.1%)和“老後無憂的生活”(34%)。 嚮往程度上升的依次為:“老後無憂的生活”、“社會治安好、有安全感的生活”、“自然環境良好的生活”、“能有機會出門旅遊”、“能夠有一部家用小汽車”、“身體健康,心情舒暢”、“日常生活方便(購物、看病、各種服務等)”、“能得到社會信任與信賴的生活” 以及“擁有一份非常有興趣的工作的生活”。嚮往程度下降的依次為:“經濟富裕的生活”、“能與家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時光的生活”、“寬敞明亮的居住空間”、“時間充足、悠閒的生活”、“擁有各种家電、傢具等耐用消費品的舒適條件”、“享受各種美味佳肴”以及“穿著體面、時髦”。

    信貸消費已被更多的人接受

    五年前,有53.2%的市民對信貸消費的態度是“根本不考慮”,到現在這一比例降到了27%。同時,持“完全贊同”或者“可以考慮”態度的市民則分別由19.7%上升到25%、從7.1%上升到20.7%。另外,嘗試過信貸消費的市民由五年前的2.3%上升到現在的5.4%。可見,信貸消費這一現代消費意識已逐步被更多的市民接受。

    儲蓄意識減弱 投資意識增強 更願意花錢消費

    五年前,市民更傾向於儲蓄,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積蓄用於儲蓄的市民佔82%(全部儲蓄為37.1%,大部分儲蓄為44.9%);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投資的市民佔10.8%(全部投資為2.6%,大部分投資為8.2%);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消費的市民佔7.2%(全部消費為1.7%,大部分消費為5.5%)。現在,雖然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儲蓄的市民仍佔多數,比例為51.8%(全部儲蓄為9.5%,大部分儲蓄為42.3%),但與五年前相比,比例大幅下降,尤其是表示要全部儲蓄的比例由37.1%下降到9.5%;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投資的市民增加很多,比例佔到了31.5%(全部投資為4.3%,大部分投資為27.2%);表示要全部或大部分消費的市民增加也較多,佔16.7%(全部消費為2%,大部分消費為14.7%)。以上説明,市民的儲蓄意識也開始逐步減弱,投資意識明顯增強,也更願意花錢消費。

    更多的人開始考慮自己花錢出門旅遊

    從市民對自己花錢出門旅遊態度的變化情況看:五年前和現在,市民對此持“完全贊同”態度的人數比例分別是41.5%和42.2%,人數比例變化不大。但持“可以考慮”態度的人數比例由16.4%上升到27.9%,人數比例增加較多。同時,持“根本不考慮”態度的人數比例由35.6%下降到20.8%。這説明,現在有更多的市民開始考慮自己花錢出門旅遊。

    晚睡晚起和午休的人增多

    無論是五年前還是現在,多數市民是在早晨6點到7點之間起床,人數比例均為55%。與五年前相比,市民在早晨6點之前起床的人數比例,由24.4%下降到19.7%;而市民在早晨7點之後起床的人數比例,則由20.6%上升到25.4%,晚起的人比五年前增多。多數市民是在晚上9點半到11點之間睡覺,五年前和現在的人數比例分別是63.4%和60.5%。

    與五年前相比,市民在晚上9點半之前睡覺的人數比例,由17.1%下降到9.4%;而市民在晚上11點以後睡覺的人數比例,則由19.5%上升到30.1%,晚睡的人比五年前明顯增多。與五年前相比,現在市民“從不睡午覺”的人數比例,由30.6%下降到24.4%;“幾乎天天睡午覺”和“經常睡午覺”的人數比例,由38.2%略升到39.3%;“偶爾睡午覺”的人數比例,由31.2%上升到36.2%。以上情況説明,市民的作息習慣正在發生變化,更多的人選擇了晚睡晚起,同時一部分市民開始利用午休來補充自己睡眠的不足。

    個人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更加依賴於“吃”

    就目前市民的一些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而言,半數以上市民“一定會”或“經常會”去做的事情有:“吃早餐”(87.5%)、“每日三餐時間和份量都正常”(82.4%)、“看食物包裝上的製造日期和營養成分”(80.2%)、“有計劃的安排工作,不致手忙腳亂”(74%)、“對生命樂觀並充滿信心”(71%) 、“知道生活中壓力的來源”(68.8%)、“知道自我的優缺點所在”(68.3%)、“和親近的人討論個人問題及關心的事件”(65.6%)、“閱讀有關促進健康的報刊雜誌或書籍”(63.9%)、“覺得自己是朝著積極的方向成長和改變”(63.4%) 、“讚美他人的成就”(61.1%)、“把握生命的重心與目標來努力”(60.2%) 、“對生活感到快樂和滿足”(57.3%)、“對於工作上的不合理要求反應恰當”(52.1%)、“身體有任何不適或異常時就會去看醫生”(51.1%)。與五年前相比,目前市民在生活方式和習慣方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加依賴和偏重於“吃”,而依然忽視身體的鍛鍊和定期檢查。

    

    千龍新聞網2001年6月30日

    



相關新聞


專家警告:新世紀人類將因生活節律改變付出更大代價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