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濟南也發現當年日軍731魔窟

    一位住在灰樓附近的街坊説,一直聽説,這樓曾是日本人開設的醫院,所以這座樓的“名聲”不好,過去分房子時,要是分得這棟樓的房子,一間就有40多平方米,可是分給誰家,誰家都不愛要。不知道是心理原因還是什麼原因,住這樓的人總感覺不舒服,經常有人得神經衰弱等病。在濟南一些媒體報道了灰樓的“歷史”後,一些租住在這裡的人已經搬離。

    一棟看似普通的灰樓曾可能是日軍細菌戰的實驗室,一處工地發現大量可能是從日軍“活體血液工廠”中丟棄的屍骨。濟南近日接連發現了日本軍人在濟南駐紮並且用活人做過實驗,約有1000多人在濟南被細菌戰部隊折磨致死的證據。前天記者專程來到濟南,尋訪這裡的“731”魔窟。

    堅固的灰樓可能就是當年的細菌實驗室

    濟南經六緯九路的山東省物資局院裏有一棟日式灰色老樓。灰樓看上去很堅固,整塊的大石頭打底,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雖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這座有過“特殊用途”的老樓堅固得仍在使用,現在是山東省物資局的出租房。據介紹,這座樓的特點是地下室特別大,從外面看地下室的窗口一半露出地面, 透過這些黑洞洞的窗口,能看見裏面堆滿了破桌子、破椅子、舊機器等雜物。 根據資料顯示,一支番號為“一八七五部隊”稱為“北支那防疫給水部濟南派遣支隊”的細菌部隊曾經在1938年到1945年駐紮在濟南並進行細菌戰實驗,確鑿證據表明1942年到1945年曾經在現在經六緯九路的一片帶有地下室的建築裏,秘密從事細菌戰研究。這支部隊名為防疫,實際上它卻是用人體實驗疫苗,在濟南曾多次用中國俘虜作為鼠疫、傷寒、霍亂等病菌的實驗。

    新聞熱線引出全城大指認

    目前,在經六緯九路原先進行細菌戰實驗的地方,多數建築已經被拆除,遺留下的非常少。記者詢問附近的居民,年輕人很少有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活人被虐殺的慘劇。

    日前,《濟南時報》已特地為此刊出新聞熱線,在全城範圍尋找證人,指認日軍罪行。熱線公佈不久,每天電話就達上百個,記者的呼機、手機也響個不停。廣大讀者積極提供各種線索,不少人反映自己的長輩或親友曾被關過集中營,並受過日本人的迫害。其他媒體也迅速行動起來,目前有的媒體已經給證人做了記錄和錄影。

    布條裏竟然裹著一隻人胳膊

    年已古稀的盛廣勇大爺從小一直住在道德街,距離原日軍“濟南防疫給水部”的駐地很近。據他回憶説,因為從小跟隨父親拉車經常出入日本人的駐地,所以了解的事情比較多。

    經六緯九路那處三層小樓他清楚的記著,那座樓和附近的幾棟建築是青石打底的,特別堅固,當時人們都叫那是日本人的傷兵醫院。整個院子附近關卡林立,戒備特別森嚴。院子的正門開在經五路,經六路上有個後門。這個醫院很奇怪,在醫院裏和附近閒逛的日本傷兵都是輕傷兵,和以前人們見到的國民黨傷兵醫院經常有缺胳膊少腿的重傷員全然不同。起初人們傳説日本軍隊對重傷員不予治療所以醫院裏沒有重傷員,後來漸漸有人説這個醫院裏有道道,能把好人治壞甚至治死。當時一起拉車的人經常聚在一起,曾經有人説起過,日本人讓拉地排車的到院裏面扛東西。把用布裹著的一條一條的東西從地下室的院子裏扛出來,本來這個活兒日本人不讓中國人插手,可是有時候日本人或者是高麗人(當時都説日語很難分辨)嫌臟怕累,就喊一些比較熟悉的中國人替他們幹,酬勞相當高,抬一回就能給兩斤小米。開始並不知道扛的是什麼,一次布裹得不嚴,一隻人的手臂掉了出來,那只手臂上滿是燎泡,當時看到的中國人都嚇了一跳。穿著防護服的日本軍醫馬上過來把中國人全部都趕走。在這個院子的東邊,經四緯十路那裏還有一處老百姓俗稱“宰牛房”的地方,曾經是宰殺牛肉的屠宰場,日本人來了後經常一卡車一卡車地往裏運人,只有在白天能看見帆布蓋住的車往裏運人,從來沒有見車開出來。一到晚上卻時常有車開出來,開到軍醫院,更多的則開到 “琵琶山”的萬人坑。

    絕密檔案記錄:“北支那防疫給水部濟南派遣隊”罪行

    在濟南市檔案館的檔案中詳細記錄了“北支那防疫給水部濟南派遣隊” 在濟南期間用活人進行細菌戰實驗的罪行。根據“北支那防疫給水部濟南派遣隊”1942年到1945年在“緯九路辦公處”的機構佈局圖,日軍細菌戰部隊進行研究和實驗的區域在經六緯六、經六緯九沿緯九路兩側。現存的灰樓就是當時日軍陸軍醫院的大樓。大樓的西邊就是專門進行細菌戰實驗的“ 1875部隊本部”。1875部隊的規模龐大,設置齊全。整個本部包括培植室、三個實驗室、解剖室、動物室等。據曾經在1875部隊本部當過勤雜工的中國人回憶,經常一次實驗就有幾十人到幾百人同時被感染,不像人叫的慘叫從實驗室裏傳出。勤雜工説,日本軍醫雖然對中國人肆意摧殘 ,但是對自己確實非常愛惜,他們把消毒室設在實驗室的後邊,部隊的生活區和實驗區嚴格分開,每次日本軍醫從實驗室到後邊的宿舍、飯廳時都要到滅菌室消毒。

    我看見實驗室裏的標本夾上用英文寫著“731中心實驗室”

    徐濤教授在山東大學西校區山東醫學院診斷學教研室工作,看到濟南某媒體關於日軍細菌部隊暴行的報道後,他主動找到記者提供了一條線索。他 1948年在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化驗科學習,當時學習的地點就是經六緯六路一處日本人建造的實驗中心。他回憶,當時日本人留下的“注射免疫證” 上就有“北支那防疫班” 的字樣。

    1950年徐濤畢業後留在山東醫學院實驗診斷學科工作,日本人留下的設備他們繼續使用。有一件東西讓他記憶深刻:他在實驗室裏發現有一個用英文寫著“731中心實驗室”(原文“central laboratory 731”)字樣的標本夾 ,相同類型的還有好幾個。當時不知道731的罪行,就沒有把這些標本夾當成物證保留,後來身為濟南市政協委員的徐濤教授在一次政協會議上提起過此事。

    據徐教授分析,這件證據表明731部隊與日軍在濟南的細菌戰部隊有直接聯繫。很可能是東北的731部隊曾經派人對1875部隊的細菌實驗室進行過指導或視察。

    新華院工地挖出被日軍殺害的十多具屍骨

    7月中旬,原日軍集中營新華院附近的一處施工工地連續挖出十多具屍骨。記者在緯六路道橋工程施工現場看到,挖出屍骨的地點在無影山路與勝利莊路的交叉口處,僅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坑裏,就挖出十多具屍骨。除了挖出的部分屍骨散落在工地上,施工所挖出的大坑土層裏還嵌著數具屍骨 ,在不足1米深、5米寬的土層斷面上嵌著至少3具人的骨骸,在坑的東南角更有蜷成一團的骨架。工地的土堆上和路面散落的骨骸隨處可見。正在施工的上海市政二公司陳國富説,今年5月2日工程施工開始後就不斷有屍骨挖出,在這個坑裏至少有7具屍骨挖出,在挖直徑1.2米的井時就挖出3具。

    63歲的呂花玉老人説,住在附近的老人們都知道,這一片原來是日軍新華院埋人的萬人坑。附近幾乎每次有施工都會挖出屍骨,這次施工的地方原先有水溝,下雨時經常衝出原先沒見過的屍骨。附近老人們異口同聲表示,這些屍骨這樣集中出現,肯定是日本人在萬人坑埋下的。

    據現場人員説,此次挖出的大部分屍骨已經隨著工程挖出的渣土被處理,很難再找到了。來到現場查看的濟南社會科學院李家振研究員説,這些被日軍慘殺含冤死去的中國人,用屍骨保留下日本人犯下反人類罪行的證據,今天的人們不能一扔了之!

    據了解,在日軍新華院戰俘集中營慘死的中國人超過3萬人。日軍處理屠殺和死屍的地點還有幾處,包括無影山的萬人坑和焚化屍體的“燒人場” 。

    考古專家推斷“萬人坑”附近應該還有不少屍骨存在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崔大庸博士説,從在發現屍骨的現場來看,這些骨骸是被無序埋葬的,附近應該還有不少屍骨存在。在仔細查看過一具骨骸後,崔博士推斷死者為男性,去世時年齡在30歲左右,死亡時間在20世紀 30至40年代。這個年代正是日軍佔領濟南的時期,發現大量無序埋葬屍骨的地點距新華院舊址不足500米。

    崔大庸説,近期關於日軍在濟南秘密進行細菌戰實驗和迫害殘殺中國戰俘的報道,引起了文物考古部門的注意,無影山路發現大量屍骨的現場很有可能就是侵華日軍殘害中國人的“萬人坑”。但是這個埋藏點的規模、死者死亡的方式和時間還有待於挖掘研究。他們已經通知施工方,讓其暫時停止對現場的施工,並且正在與建設方聯繫爭取完成有關手續儘快開始挖掘。

    新華院曾經是日軍的“活體血液工廠”

    新華院被害的地下黨員鄭德厚的胞弟鄭德廣和妹妹鄭德芳向記者痛訴了哥哥被日軍殘殺的情況。

    鄭德厚曾經是歷城東梧村的地下黨員,名義上他是這個村的村長。 1945年春,日本憲兵將他和同村的呂繼中一起逮捕,在龍洞關押幾天后被帶到濟南的車站憲兵隊,受過酷刑逼供後被送至新華院。一同被捕的呂繼中後來向鄭的弟弟和妹妹講述了他在新華院受虐待被折磨死的情形。鄭德厚原先身體非常強壯,在憲兵隊受刑後被新華院逼迫勞動。據呂繼中回憶,有一段時間鄭德厚被帶走,日本人給他驗血後強行從他身體裏抽血,而且是在較短的時間裏連續抽取,很快鄭德厚就變得非常虛弱,身材明顯瘦小了很多。幾個月後,奄奄一息的鄭德厚被活著扔進萬人坑,再也沒出來。呂繼中瞎了一隻眼後僥倖等到抗戰勝利,出了新華院。

    有關資料證實了在新華院日軍強行抽取俘虜血液致死的罪行。曾在新華院擔任審問科長的漢奸高景武,在抗戰勝利後提供證詞:1944年秋,院長青井真光和名叫高橋的軍官多次從戰俘和平民身上抽血,供應日軍戰場醫療需要。除了零星抽取外,他們還從俘虜中選出身體強壯者,集中關押,對戰俘進行連續抽血,甚至一次把血抽幹,新華院因抽血過多致死的俘虜有近500人。

    細菌戰基地亟待保護

    濟南市社科院的李家振研究員説,他曾經約請日本友好代表團來細菌部隊遺址考察,當時日本人士建議:“應該在這裡設立遺址警示紀念碑,這不僅對中國青少年是一種教育,對日本國民也是一種教育。”隨著時間的逝去,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這段本來就少為人知的歷史逐漸淡忘,一些有價值的歷史遺跡被不同形式地破壞,損失難以估量。現代的人們有責任保護和開發歷史遺跡,警醒後人。

    

    《北京青年報》2001年8月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