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尋找中華史前文明的印記

發佈時間:2022-06-23 13:50:1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興隆洼聚落遺址。

遺址發掘現場。

興隆洼玉玦。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南部敖漢旗境內的松遼平原,山川秀美,河流縱橫,草茂林豐,物産豐富,在努魯兒虎山脈北麓,西遼河流域大淩河支流牤牛河上游,興隆洼遺址作為中國新石器時期的一處文化坐標,其發掘成果一度震驚世界。

“以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為代表的西遼河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現揭示了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的。”6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紅星在接受採訪時説,興隆洼文化的發現與研究表明,內蒙古東南部地區包括西遼河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自成體系,也為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找到了源頭,確定了該地區與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歷史地位。

遺址發掘命名了興隆洼文化

敖漢旗博物館館長田彥國對興隆洼遺址的發掘經歷印象深刻。在田彥國看來,1982年,對於興隆洼遺址的發現而言,是一個關鍵節點。近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説,當時正值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楊虎先生率領內蒙古工作隊與敖漢旗博物館專家組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考古探尋,發現散佈在一個荒地裏的厚胎夾砂陶罐及陶缽等殘片飾有壓印複合紋飾,不同於已知考古學文化的同類陶器。

1983年至1992年,歷經7次規模性發掘,發掘面積近4萬平方米,形成6萬平方米的遺址面積,共發掘清理古代房址188座,房址面積大多在60平方米左右。對遺址中央的兩座並排面積超過140平方米的大房址,專家分析可能是聚落首領所居,或舉行公眾議事禮制和原始宗教祭祀活動場所。在張紅星看來,這些方形半地穴式房址沿西北至東南方向整齊排列,充分證明聚落佈局是經過精心規劃的,聚落外挖掘的橢圓形環壕,具有一定的防禦或界線功能。興隆洼聚落遺址是迄今經科學考古發掘、完整地揭露中國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中保存最完整、佈局最清楚的遺址之一,是當時第一個完整揭露出房址、灰坑和圍壕等全部生活遺跡的聚落,被稱為“華夏第一村”。1996年,興隆洼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隆洼遺址考古發掘被評為199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

因興隆洼遺址距離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洼村約0.5公里,按照發現地命名遺址的慣例,楊虎先生在1985年《考古》第10期《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洼遺址發掘簡報》中首次提出興隆洼文化這一命名。

考古學家經過對出土木炭等文物進行碳14年代鑒定,界定興隆洼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聚落遺址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對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聚落部局、房屋建築、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價值。其社會結構、生産水準、生活方式、禮制信仰等在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動作用。

多種文明起源的歷史文化寶庫

興隆洼遺址催生了興隆洼文化,此後其他不同時期的人群仍在這一區域繁衍生息。目前,在其東西約1公里、南北約1.5公里的範圍內尚有14處史前文化聚落遺址,經調查測繪的有興隆洼文化遺址2處,趙寶溝遺址4處,紅山文化遺址6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2處。

2014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課題組”在總結興隆洼遺址的歷史文化寶庫價值時,給予興隆洼遺址“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世界旱作農業的起源地”“中華‘龍’文化的起源地”“中國‘玉’文化的起源地”“祖先崇拜的起源地”五個歷史定位。生活在敖漢地區的遠古先民,對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興隆洼遺址發掘出土近千件珍貴文物,對研究史前文化的淵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出土的玉玦、玉斧、玉錛等玉器在沒有金屬生産工具的情況下,加工技術高超,一對玉玦重量不差1克,開創了中國史前用玉的先河。”田彥國説,發現的骨笛經音樂學家反覆實驗,能奏出優美的旋律;人豬合葬居室墓,葬俗奇特,為原始豬龍的崇拜找到了實物證據;奇特的服飾“蚌飾裙”由數百個逐一磨出的長形蚌片鑽孔分排釘綴而成,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服飾。同屬於興隆洼文化遺址範疇的興隆溝遺址,發現了由野豬頭骨和石塊、陶片擺放出來的S形軀體,被專家認為是最早的龍的雛形,龍的起源和崇拜習俗已形成。“想想看,生活在8000年前的人類,帶著玉耳環,穿著‘蚌飾裙’,吹著骨笛,是何等的典雅,其文明程度之高,令人讚嘆。”田彥國的描述,還原了中國北方史前人類的生活情景,再現了中華民族史前的文明符號和民族團結統一的共生象徵。

興隆洼遺址出土的原始陶器,為深筒直腹罐和缽等夾砂陶等典型器物,在房址和圍壕中出土了大量的鹿頭,其中動物遺骸中豬的遺骸居多,經北京大學動物骨骼化驗室檢測,這一時期的部分野豬已進入人工馴化階段。穩定而獨立的聚落及石鋤、磨棒、石斧、玉器等的出土,表明當時農業生産和手工業等社會化分工已經出現。張紅星推測,興隆洼遺址的先民應該過著類似于“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男性從事耕種、漁獵、採集和石器製作等,女性從事編織、食物加工等。

出於對興隆洼文化的保護和利用,近年來,聯合考古隊對敖漢旗境內臨近興隆洼文化遺址的多處遺址進行復查,陸續有新的發現。目前,敖漢旗境內共分佈有新石器時代至青銅器時代的遺址4000余處,約佔內蒙古自治區古遺址總數的1/6。敖漢旗博物館已經徵集收藏的文物達32000多件(套)。迄今為止,在國務院公佈的1268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敖漢旗有包括興隆洼遺址在內的四個古老文化遺存名列其中。

1994年,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南莎娜女士不遠萬里來到興隆洼遺址參觀考察,其後,一批批來自日本、美國、德國、南韓、英國、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專家學者慕名而來,日本學者甚至參與了部分考古過程,興隆洼文化影響波及世界。

在已故考古學界泰斗蘇秉琦先生眼中,興隆洼文化是史前人類文明的曙光,在史前時代,內蒙古地區的社會發展居於領先地位,距今8000年左右的興隆洼文化,已到了由氏族向國家進化的轉捩點,在興隆洼遺址發現的精製石器,標誌著社會大分工的形成。

興隆洼文化是目前內蒙古東南部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非常重要的史前考古學文化,它豐厚的文化內涵和重要的學術地位在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不言而喻。

“幾十年來對興隆洼文化的研究表明,興隆洼文化雖然發現在敖漢旗,但其卻前後發展延續了近千年,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它不是孤立和封閉的。從地理環境和位置來講,赤峰地區水系相對發達,自然環境多樣,自古以來就是南北聯動的大通道,東西交通也相對便利。有證據表明其與北方、中原等地區有著長期的交流和互動,北方和中原的一些文化因素在興隆洼文化遺存中能夠看到。同樣,在中原甚至更遠的一些區域也能看到興隆洼文化影響的影子。可見遠在8000年左右,中華大地上各聚落的人群就已經進行著頻繁的交往交流交融,他們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形成作出貢獻。”張紅星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考古學者們對諸如興隆洼文化等涉及中國文明起源等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和闡釋,對推動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具有深遠意義。”

旱作農業系統成為靚麗名片

興隆洼文化自1982年發掘以來,40年間新的發掘從來沒有間斷過。興隆洼文化的文化譜係、聚落形態、宗教信仰以及在中國古代文明特別是農耕文明起步中的作用日益清晰。

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趙志軍博士在同屬於興隆洼文化的興隆溝遺址中浮選出了1500多粒碳化穀物標本,後經北京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實驗室相關技術鑒定,確定為8000年前的粟(去殼後是小米)和黍的種子。田彥國稱,浮選出的碳化粟和黍的籽粒,比中歐地區發現的穀子早2700年,由此敖漢旗被確定為橫跨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起源地。2012年,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授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進入202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其官方網站發佈了題為《農業遺産的當代作用:十年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如何改變農業糧食體系》文章,將中國敖漢旱作農業系統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列為推動全球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案例。敖漢旱作農業系統為推動谷、黍的種植及相關産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0年,敖漢旗對興隆洼遺址範圍200畝土地進行了徵用。對遺址內的壕溝、房址進行了加高顯示,房間內的灰坑等用各種顏色的沙子進行回填。”田彥國説,2019年啟動了興隆洼遺址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聘請曾經參與良渚文化遺址申遺的陳同濱進行規劃設計,未來,興隆洼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連接興隆洼遺址、趙寶溝遺址、紅山文化遺址等,形成一條獨特的考古旅遊熱門線路。對此,張紅星建議,要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將敖漢旗興隆洼文化區域進行點線結合佈局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並從歷史中獲得啟示,充分樹立文化自信,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敖漢力量”。

依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旅資源,敖漢旗正從傳統農業大旗向文化旅遊大旗華麗轉身,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各民族精神家園的進程中,興隆洼文化必將綻放更耀眼的光芒。(記者王林喜圖片由敖漢旗博物館提供)

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26處 流淌千年的治水智慧
雨後初晴,薄霧繚繞。6月14日,位於湖南省新化縣的紫鵲界梯田浸滿了水,似一塊塊鏡面,倒映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
尋找中華史前文明的印記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南部敖漢旗境內的松遼平原,山川秀美,河流縱橫,草茂林豐,物産豐富,在努魯兒虎山脈北麓,西遼河流域大淩河支流牤牛河上游,興隆洼遺址作為中國新石器時期的一處文化坐標,其發掘成果一度震驚世界。
寧夏:激發投資活力 擴大消費需求
夏夜,銀川建發大閱城中街不夜城霓虹初啟,遊人如織,餐飲熱店、時尚首店、汽車集市等,點亮城市夜經濟。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