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為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站好“第一崗”

發佈時間:2022-04-29 18:20:54 | 來源:四川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從數據看甘孜新征程

看過去

“十三五”期間

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撫育、退化草地治理等744萬畝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9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的47%

建成自然保護地83個5.5萬平方公里

18個貧困縣(市)1360個貧困村22.55萬貧困人口全部摘帽

建成幸福美麗新村1305個

國家和省級傳統村落達到214個

地區生産總值從2017年的261.5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447.04億元

看未來

“十四五”期間

森林覆蓋率達到35.6%以上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以上

環境空氣治理優良天數率地表水水質達標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3個100%

實施人工造林、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39.3萬畝

每年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

5年打造100個精品村

地區生産總值增速保持7%突破700億元

作為黃河流入四川境內的第一縣,甘孜州石渠縣如何站好築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第一道崗”?4月25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採訪小分隊走進這座海拔逾4000米的縣城,探訪黃河上游的長沙貢瑪國際重要濕地。

從石渠縣城出發,沿國道345線一路向北,白雪覆蓋下的扎溪卡草原還在沉睡。上百公里的路程並不孤單,一路上,採訪小分隊遇見了狐狸、赤麻鴨、胡兀鷲、黑頸鶴等野生保護動物,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天然動物園。到達長沙貢瑪鄉政府所在地後,車輛駛入鄉道、村道,直至無路可走的草原濕地。

長沙貢瑪國際重要濕地是黃河重要源頭,上游支流查曲河在長沙貢瑪鄉腹地,屬於無人區,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不能修路。於是,採訪小分隊決定在濕地邊緣進行探訪。

探訪地

甘孜州石渠縣

治理修復

“花臉”草原上綠粧

長沙貢瑪鄉是甘孜州黃河流域第一鄉,境內有黃河源頭支流查曲河、熱曲河。其中查曲河有七大支流,哥得爾給曲是其中之一。為了彌補無法進入濕地腹地的遺憾,長沙貢瑪鄉鄉長仁真春來帶領小分隊來到哥得爾給曲主要流經的鄉村——長沙貢瑪鄉挺進二村。

放眼望去,哥得爾給曲蜿蜒在草原上,部分流域週邊被黃色的隔離網保護著。“早前,因為河水侵蝕、放牧、鼠害等原因,河兩岸植被退化嚴重,土壤逐步沙化且範圍不斷擴大。”石渠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徐遠洋介紹。

2020年開始,石渠投入940萬元,修建了全長5100米的隔離網,在流域生態緩衝帶重新翻耕土地,種植適宜高寒高海拔地區生長的灌木植被和多年生草。“通過在哥得爾給曲實施生態修復項目,對河流沿線放牧産生的地表徑流污染進行攔截,草原退化和萎縮勢頭得到了一定控制,該段流域沿線沙化的植被逐漸恢復。”徐遠洋説。

還草復水,治理之後,還需修復。

遠處,只見大片的沙化地夾雜在枯黃的草原上,讓整片草原看起來像一張巨大的“花臉”。在哥得爾給曲2公里外的挺進二村,2名工人正在一座荒山上駕駛著聯合耕作機耕地、播種草籽——該村正在實施800畝的生態修復種草項目,目前,耕地、播種、施肥等已逐步展開。“今年全鄉計劃實施生態修復種草項目2.5萬畝。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同時,3年後還能作為集體牧場供牲畜使用。”仁真春來對未來很是期待。

從長沙貢瑪鄉沿國道345線一路往南,記者來到石渠縣蝦扎鎮黃河上游水源涵養補給區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現場,這裡也在進行草原修復。

“天氣剛轉暖,我們就對蝦扎鎮沙化、板結化的草原進行人工種草修復。”項目負責人張富良説,“我們主要通過各種物理、化學修復以及工程技術措施來修復沙化草原。”

通過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5年來,石渠縣已在全縣範圍內治理沙化土地6000畝、沙化草地1.2萬畝,治理退化草地3萬畝,改良天然草原22萬畝。

“今年7、8月,你們再到蝦扎鎮來,這片‘花臉’草原將會呈現一片綠色的美景。”張富良信心十足。

整頓關停

採砂場變濕地公園

石渠縣城西南方向35公里,是宜牛鄉宜牛二村的一處濕地公園。這裡,茂盛的披肩草、燕麥草讓人感受到勃勃生機。湖邊,偶有成雙成對的水鳥或悠閒覓食,或展翅低飛,而後又沒入草叢。很難想像,兩年前這裡還是個機械轟鳴、河床裸露、飛沙走石的採砂場。

“這裡沒有被修復前,一吹風全是泥土,騎車路過,滿身灰塵。”談起過去,村民爾金眉頭緊鎖,“採砂破壞環境,加之砂場緊鄰國道,運輸車來來往往,大大小小的砂石落到路面,使得村民出行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改變同樣始於2020年。當年,石渠縣統籌整合專項資金750萬元,用於宜牛二村採砂場歷史跡地生態修復。經過一年整治,廢水池改為人工湖和生態濕地群,佔地100余畝;砂石土包鋪上草皮,成為連綿起伏的綠色小山丘;原來157畝的沙地上,輪番種植披肩草、燕麥草、苜蓿草、紅豆草等。“現在,砂場變成了濕地公園,成為我們日常散步、休閒耍壩子的最佳去處。”爾金高興地説。

近年來,石渠縣下大力氣整頓修復砂石場,對全縣25處非法採砂點整頓關停,清理存量砂石及廢石50多萬立方米。砂石場變公園後,不僅生態環境恢復了,養殖牦牛的口糧也來了。記者發現,公園內50釐米左右高的枯黃草如同長毛絨地毯般,鋪設在各處。在枯黃草根部,淺綠色的新芽正在萌發,“恢復採砂場植被,採用多年生和一年生草種混播,每畝可産200公斤至400公斤乾草。”石渠縣林草局草原站站長唐偉看著草的長勢,欣喜地計算,“特別是在冬季缺糧的時節,當地村民報備後,可以自行到濕地公園割草喂牛,整個濕地公園大致可以産3萬公斤乾草。”

5年來,石渠縣投入10.95億元實施退牧還草等工程,人工種草16.8萬畝,治理退化、沙化和鹽鹼化“三化”草地487.25萬畝,疏浚河道120公里。(記者蘭珍張瑩遊飛蘭珍)

山東東營:打造黃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
這裡不僅幫我實現了創業夢,也讓我成長、收穫了許多。”如今,提起位於東營高新區的東營勝利大學生創業園,海澤集團負責人劉洪美不禁感慨萬千。
為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站好“第一崗”
作為黃河流入四川境內的第一縣,甘孜州石渠縣如何站好築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第一道崗”?4月25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採訪小分隊走進這座海拔逾4000米的縣城,探訪黃河上游的長沙貢瑪國際重要濕地。
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召開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與運作管護工作會議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有關通知精神,4月28日,黃河水利委員會運作管理局克服疫情影響,組織召開流域水庫除險加固與運作管護工作會議,協調推進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有關工作。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