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大禹治水》被搬上舞臺:原創隴劇講述“黃河故事”

發佈時間:2021-09-18 14:06:5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以“大禹治水”為藍本、大型原創古裝隴劇《大禹治水》已進入最後排練合成階段,預計十月中旬首演。甘肅省隴劇院供圖

中新網蘭州9月17日電 (記者丁思)經過近兩年精心打磨,以“大禹治水”為藍本、大型原創古裝隴劇《大禹治水》已進入最後排練合成階段,預計十月中旬搬上舞臺。記者17日從甘肅省隴劇院了解到,該劇是繼“隴劇三部曲”《官鵝情歌》《苦樂村官》《西狹長歌》後,該省近年來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推出的又一隴劇新作。


史書《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于積石”,據考證,這裡的“積石”就是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大型古裝隴劇《大禹治水》,基於《尚書·禹貢》中大禹治水“導河于積石”的記載而創作。

該劇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著力展現了黃河流域中華民族先民們在長期治水實踐中形成的公而忘私、憂國憂民的奉獻精神,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尊重自然、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團結精神,攻堅克難、勇挑重擔的英雄精神。

據甘肅省隴劇院介紹,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劇本創作之初,甘肅省隴劇院院長王存攜主創團隊,先後多次赴積石山縣大峽口、喇家遺址等地采風,感受當地文化的獨特魅力,了解黃河積石山段的深厚文化底蘊,力邀國內著名戲劇編劇薛龍彪操刀,完成了劇本初稿。

今年元月,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邀請國內著名戲劇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中國戲劇》主編羅松及省內戲劇專家,為《大禹治水》劇本把脈支招。

與會專家認為,甘肅隴劇人深入挖掘大禹治水“始於積石”的上古題材進行藝術創作的精神值得點讚,並從劇本的結構、立意、情節、人物等方面深入研討,就進一步加工提升提出意見和建議。甘肅省隴劇院根據專家意見拿出“問題清單”、提出整改意見,先後十六易其稿,5月下旬隴劇《大禹治水》正式開排。

期間,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建仁提出,隴劇《大禹治水》要著力突出大禹治水故事所蘊含的艱苦奮鬥、科學創新、大公無私的精神內涵,讓角色融入歷史,讓真情融入劇情,守正創新,力爭將該劇打造成一部立得住、傳得開、叫得響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為隴劇藝術添彩。

據悉,該劇特邀著名青年導演田豐執導,藝術顧問由著名戲劇導演張曼君、隴劇院研究會名譽會長王亨擔任,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景平擔任史學顧問,著名音樂人、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副教授馬駿進行音樂創作,舞美設計、服裝、唱段設計均為“隴劇三部曲”《官鵝情歌》《苦樂村官》《西狹長歌》的主創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甘肅省隴劇院此次啟用了全本土化演出陣容,劇中“大禹”由國家二級演員、優秀青年演員邵炳德領銜,雷通霞、竇鳳霞、佟紅梅三朵隴劇“梅花”甘當綠葉聯合主演。(完)

從傳承文明古國遺産中邁向文化強國
回顧歷史,支撐中華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撐5000多年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的,是植根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其中積澱著無數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
壺口瀑布迎來“十一”節前旅遊小高峰
近日天氣晴好,黃河壺口瀑布景區迎來“十一”節前旅遊小高峰。此時的黃河進入一年一度的豐水期,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壺口形成多個“金黃色”的瀑布群,瀑布奔騰咆哮,氣勢磅薄壯觀,引來眾多遊客觀賞,並駐足拍照留念。
青海十三五百萬人從事文旅産業 將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父母雙雙殘疾、下雨房子漏水、一家五口蜷縮在一張大炕上、挖個坑就是衛生間……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藏族漢子下吾端智曾給中新網記者“訴苦”,“那時候,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僅僅幾百元。這話説給別人聽,人家都不信!”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