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在這裡變成“立交河”

發佈時間:2021-05-24 09:13:01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這是5月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拍攝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洞入口處(無人機照片)。

站在位於邙山上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安全觀測平臺看去,滔滔黃河與北岸遼闊的平原一馬平川,緊接黃河河灘的麥田已漸黃成熟,連綿無際。穿黃南岸明渠之上,廊橋橫立,兩岸隆升成高高的護坡,清澈的渠水猶如“巨龍”,一頭扎入隧洞進口,隱去了身影。

這幾天裏,在長達4.25公里、最大埋深35米的兩條穿黃隧洞中,幾乎每秒就有280立方米的水穿越黃河,自北岸焦作溫縣的隧洞出口涌出。這“河穿河”的一幕,被網友形象地稱為“立交河”。

南距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取水口470公里,北距渠道出口北京團城湖780公里——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的“咽喉”,也是國內首例用盾構方式穿越黃河的工程。

進口平靜幽深,出口咆哮激蕩。這兩條地下“河”,為何勢不可擋?我們在一組數字中找到了答案: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跨越1200多公里,全程高差不到100米,卻給短短19.3公里的中線穿黃工程段“豪氣”地分配了10米高差,且僅在最要緊的4.25公里穿黃河隧洞就用去了約8米高差。

“水在隧洞中由於摩擦力等因素會降低動能和勢能,造成水頭損失。”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南分局總工程師李明新説,“這樣分配高差是為了留夠損耗空間,確保水能順利一舉穿越黃河。”

“賽道”已鋪就,但至柔之水的穿越,並不像“搭積木”那麼簡單。通汽車的江底、海底隧道,相比之下只要隔絕外水,就能“萬事大吉”。但在黃河河床之下,運送南水的隧洞面臨外水和內水雙重“高壓”。

於是,不拘一格的隧洞設計橫空而出。智慧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中國第一條雙層襯砌隧洞,內襯和外襯分別抵禦內外水壓力,它們中間還有一層排水系統,構成“三層夾心餅乾”。

“內襯壓力相當於在55米深的水下承受的壓力,外襯也承受著超過30米的水壓。”南水北調中線幹線穿黃管理處處長張曉偉將隧洞比喻成人的血管,面對巨大水流形成的“血壓”,只有科學過硬的建造設計才能保持工程“健康”。

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兩條地下“河”互不影響。在隧洞進口右側,還有一段城門形的隧洞聯通主幹渠,穿過邙山直抵黃河岸邊,這就是為應急修建的穿黃工程退水洞。

李明新説,這個設計是確保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輸水幹渠需要緊急退水時,閘門打開,主幹渠的水源便會改道溢出,流入黃河——這時,黃河與長江兩大母親河就會“真正握手”!

置身其中,才能體會穿黃工程的複雜性。黃河河底隧洞施工段中,三分之一是全砂層、三分之一是黃土層、三分之一是上砂下土的地層。工程師和工人們需要不斷調整盾構機姿態,並克服滲透垮塌、刀頭磨損、枯樹孤石等危險因素,小心翼翼前進。

除了黃河,穿黃工程還“遇水搭橋”,一會兒渠行河上,一會兒河入渠下,利用“倒虹吸”原理跨過幾道黃河支流。這道“立交河”,可謂各行其道,上下有序。

為確保“立交河”的安全暢通,穿黃隧洞還進行過一次高難度的體檢。

那是通水5年後的2019年冬天,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建管局抓住黃河冬季冰期到來的時機,擇機給其中的A號隧洞退水檢查,隧洞結構安全,但結構縫的防滲處理需要加強。

他們用了整整4個月,將原461條結構縫噴塗聚全部拆除,並採用了一種“T形橡膠板+噴塗聚”的新方案,攻克了粘結難題。工作組還設計研發出適應隧洞內作業的履帶式旋臂和軌道式弧形機械開槽機,填補了國內相關空白。

經過這次對結構縫防滲體系全面系統的成功處理後,穿黃隧洞維護技術方案陸續出爐,進入“精準維護”時代。

“就像做血壓監測一樣,我們依靠布設在隧洞內的1000多支各種類型‘聽診器’為它號脈問診,就不用每次都抽水體檢了。”李明新説。

有“機器魚”之稱的水下機器人每個月梭巡檢查隧洞結構、人工觀測每天取值一次、自動化系統每半小時取值一次、三角魴等生態魚類投入幹渠24小時擔任“清道夫”……張曉偉説,任何水利工程都不能“一勞永逸”,穿黃工程將在“雙精維護”、智慧調水的加持下,成為我國未來“四橫三縱”骨幹水網的關鍵節點。

穿黃不通,中線無功。這句話足見穿黃工程之重。

從“咽喉”之地涌向黃河北岸的南來之水,打開了華北地區的“水龍頭”,滋潤了焦作、平頂山等周邊城市,直接帶動了中原經濟帶的騰飛。

孤柏嘴,這個黃河岸邊2000多年曆史的古渡口,見證了楚漢爭霸的烽煙,也將見證千百年來“江河相匯”的夢想。

穿黃工程的傳奇不老,它的故事仍在繼續。

太震撼!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氣勢磅薄
從6月19日開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啟動2021年度調水調沙,預計本次調水調沙將歷時20天左右。期間,小浪底水庫最大下泄流量將達到4500立方米每秒。
黃河流域要素市場化配置(山東)高峰論壇舉行
6月28日上午,黃河流域要素市場化配置(山東)高峰論壇在山東大廈舉行,在沿黃九省(區)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沿黃九省(區)省級要素交易機構按照“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共同發起成立黃河流域要素市場聯盟,並簽署《黃河流域要素市場聯盟戰略合作協議》。
寧夏中衛衛民黃河大橋建成通車
寧夏中衛衛民黃河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位於黃河中衛段,是寧夏境內第18座跨越黃河的公路橋梁。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