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全線開河 精細氣象服務全程保障

發佈時間:2021-03-16 09:54:14 |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3月13日,黃河內蒙古河段全部開河。繼2月3日下游山東河段、2月10日上游寧夏河段、3月9日中游山陜河段陸續開河後,黃河封凍河段已全線開河,2020-2021年度黃河防淩工作結束。氣象部門密切關注黃河淩汛形勢,加強監測預報和部門聯動,確保黃河防淩安全。

整體來看,本年度黃河淩情流淩、封河時間略偏晚,其間氣溫變化劇烈,開河時間明顯偏早,封河流量大、長度偏長。

今年,黃河內蒙古河段開河時間比近30年平均早10天,開河期內蒙古氣溫異常偏高。內蒙古氣象部門嚴密監視天氣變化,滾動發佈72小時淩汛預報預警,預判全線和分段開河時間;選派工作人員進駐前線指揮部參與應急值班值守,協同水文、水利部門聯合逐日製作和發佈《黃河內蒙古河段開河形勢示意圖》等決策材料;將城市水上交通安全作為氣象服務重點內容,逐日向海事部門發佈淩汛氣象服務産品,海事部門依據氣象決策建議拆除包頭市5座浮橋;利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對黃河開河河段進行監測,輔以無人機對重點河段進行航拍,發佈40張淩汛監測專題圖。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加強黃河淩汛氣象服務組織領導,實地查看黃河封凍情況、河道形態及流淩運動軌跡,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對黃河淩情發展趨勢進行持續跟蹤監測,針對封河河道出現的河段增寬、封河長度增加、分段封河等情況進行持續監測。

山西省氣象局提前組織專家研判天氣形勢,加強與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聯合會商和資訊共用,共同強化災害分析研判,及時發佈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資訊;第一時間向當地防指和防淩重點區域內相關責任人報送專項氣象資訊。

山東省氣象局利用黃河山東河段的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多要素氣象站、新一代天氣雷達等,做好氣象監測;依託智慧網格預報服務,實現智慧網格預報在黃河流域面雨量預報中的應用。

聚焦黃河壺口瀑布景區冰化河開,陜西各級氣象部門製作黃河淩汛專題氣象服務材料,持續加強與文旅部門的聯動合作。(王亮王禎晗康晟煒王曉娜雒璇武雅麗陳虎英陳旻昊劉靖胡調)

山東沿黃九市一體打造 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
3月15日,一場強沙塵天氣橫掃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形成近10年強度最強、範圍最廣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專家分析稱此次沙塵天氣為“輸入性”,並非常態,不過也再度敲響了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重要性的警鐘。
李識海:能把黃河水引上高原,是一生的榮耀
1988年7月開工建設的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李識海再次擔任總工程師,直到1990年退休。
鄭州打造黃河遺産保護展示工程
今年,鄭州市文物工作將圍繞“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這條主線,編制實施《鄭州市黃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鄭州市全域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總體規劃》,加快推進三項工程,即圍繞沿黃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中心城區文化板塊“兩帶一心”城市文化總體格局,高品質打造黃河遺産保護展示工程。在推進“兩帶一心”項目建設方面,將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全面提升鄭州博物館新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運營水準。以商代王城遺址保護開發等重點文化項目為突破口,統籌百年德化、二砂工業遺存等文化資源,加快推進中心城區文化板塊建設等,加大全域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力度,積極創建國家保護利用示範區,切實讓文物“活”起來,增進廣大民眾福祉。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