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河底,“入河蛟”溫暖堅守

發佈時間:2021-02-18 09:04:14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新華社銀川2月12日電(記者趙倩、馬思嘉、馮開華)盾構機刀盤在只有一線白色燈帶的隧道中緩緩推進,杜聿笙穿著沾滿泥漿的單薄工作服,全神貫注地操控著盾構機內精密複雜的儀錶盤,頭上30多米是緩緩流動的黃河水。

“工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上去一次很麻煩,所以工作時間工人基本一直待在下面。”他説,黃河河底地形複雜,開挖時易出現涌水涌沙現象,隧道裏、指揮室內24小時離不開人。

25歲的杜聿笙是吉林長春人,這個春節,他和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工人,堅守在位於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的黃河河底隧道,為今年當地能夠如期集中供暖而奮戰。

據中寧縣熱電聯産集中供熱主線管網建設項目盾構施工經理部項目負責人張曉勇介紹,這一工程是收集黃河南岸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利用北岸電廠餘熱進行加熱,再二次迴圈,通過隧道輸送到南岸,將為中寧縣16萬居民提供集中清潔供暖。

“工程于2019年12月開工,去年的疫情影響了進度,為了趕在2021年供暖季前把隧道修好,確保百姓今冬可以享受清潔供暖,必須全力推進。”張曉勇説。

據了解,這是寧夏第二條穿黃隧道,也是最長的一條,最深處達35米。記者跟隨技術工人下沉到隧道發現,裏面昏暗、悶熱,還有積水,工人們在工作間隙,也只能穿雨靴在隧道裏走走。

工程人常説的一句話是“工地是家,家不是家”。除夕當天下午5點左右,工程暫停。待在河底的工人終於“上岸”,地面上操作攪拌機和龍門吊、維修機械設備的技術員們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31歲的生産副經理李鐸暫時離開了監控屏,放鬆了緊繃的神經,在和工友短暫小酌後,回到宿舍和父母、妻兒視頻。作為一名“老工程人”,李鐸參與過南昌地鐵一號線、福州地鐵二號線、北京地鐵八號線等項目建設,在外地度過了數個春節。

他告訴記者,一想到妻子帶著3歲的女兒,還身懷有孕,作為護士每天還要協助社區和醫院為居民做核酸檢測,內心擔憂又愧疚,但在工作上卻不敢有絲毫鬆懈。

萬家燈火亮起,多少家庭只能“線上”團圓,或為疫情防控,或為工作職責,或為萬家溫暖。夜盡天明後,機器聲將重新打破河底的寂靜。“只要想到今年冬天當地百姓的溫暖裏有我的一份力,就覺得很榮幸。”杜聿笙説。

建設者“就地過年” 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項目春節不停工
趁著黃河枯水期,建設者力爭將下河沿黃河大橋的16、17號橋墩進度趕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進場施工2個月以來,已完成項目部生産生活區域、跨黃河鋼面橋的建設。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二,在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的項目施工現場,100多名工人仍奮戰在建設一線,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全力保障項目建設科學有序推進。
黃河河底,“入河蛟”溫暖堅守
盾構機刀盤在只有一線白色燈帶的隧道中緩緩推進,杜聿笙穿著沾滿泥漿的單薄工作服,全神貫注地操控著盾構機內精密複雜的儀錶盤,頭上30多米是緩緩流動的黃河水。
黃河山東段修防工李濤:守護大堤 使命在肩
李濤2012年退伍轉業到齊河黃河河務局潘莊段養護隊,成為一名黃河守護人。“進了汛期,一天要仔細巡查兩次,24小時輪流值班,進行根石探摸、水位測量等工作,及時排除隱患,我們才能放心。隆冬時節,黃河山東德州段,橘黃色的救生衣緩緩挪動,他們是齊河黃河河務局的河道修防工。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