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這一片黃河濕地?

發佈時間:2020-12-18 10:51:51 | 來源:大河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多樣濕地,鳥類自由。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濕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只黑鸛,大河報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只“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發現丨一次性發現76隻全球只有約3000隻

霜冷長河,冰凍澤陂。孟津河南黃河濕地國家自然級保護區內,雖然已是隆冬時節,卻進入了一年中頗為熱鬧的時段。

風吹蘆葦,瑟瑟作響;荷葉乾枯,狼藉坑塘;水落石出,灘塗遍佈。黃河經過小浪底、西霞院的約束後,流速放緩,河道變寬,邙山如帶,成為黃河灘區的天然分界線,也是孟津和偃師的行政區劃線。

在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的引領下,大河報記者再度踏進這片黃河濕地,尋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中大熊貓”黑鸛的身影。

前段時間,這裡一次性發現了54隻黑鸛,聚集在岸邊的魚塘裏覓食。而記者一行剛剛穿越蘆葦蕩,靠近黃河岸邊,一群黑鸛就已經聞聲而動,紛紛飛起。馬朝紅立馬放下手中的設備,對已經淩亂飛翔在空中的黑鸛進行現場統計。黑鸛在空中飛翔,越飛越遠,馬朝紅已經統計了數遍。

“76隻!”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她向記者一行宣佈説。這算今冬以來一次性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次。並不排除孟津黃河濕地的其他地方,還會有黑鸛的蹤跡。

“20餘年前,我剛參加工作,那時候一次性發現了7隻黑鸛,就高興得不得了。”馬朝紅説,這些年來,她一直和濕地內的各種鳥類打交道,也很欣喜地見證了鳥類種群的日趨豐富,看到來這裡越冬的黑鸛種群的持續變大。2016年冬天,這裡發現了80多只黑鸛,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黑鸛號稱“鳥中大熊貓”。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是因為種群數量的稀少。根據統計,目前全球黑鸛數量有3000隻左右。不同於大鴇只集中于個別地區,黑鸛在我國多地都能見到,但數量一般比較稀少。比如三門峽的盧氏縣,洛陽的洛寧縣、嵩縣,也發現有黑鸛,但數量基本都是個位數。而像孟津黃河濕地這樣的種群,在國內實屬罕見。

環境丨這裡是水禽的絕佳棲息地

在孟津黃河濕地生存的禽鳥當中,黑鸛的姿態可以用優美來形容。成年黑鸛的體長超過1米,比鷺科的鳥類要大,飛翔之時,脖子向前伸直。身上的羽毛除了胸腹部為白色外,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

春夏時節,是它們的繁殖期。這時,它們會飛入我省的太行山區、豫西山區之中。黑鸛的巢,築在高樹上或岩石上,均較為偏僻,人為干擾少。馬朝紅説,截至目前,他們還沒在太行山區、豫西山區發現或監控到黑鸛的窩巢,可見它們的選址有多麼隱蔽。

每年國慶節前後,隨著天氣的變冷,它們便會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但是,為什麼孟津黃河濕地能吸引70多只黑鸛前來越冬呢?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河南孟津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水禽及其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立地類型複雜,水域廣闊,灘塗眾多,水生動植物豐富,為水禽創造了活動、覓食及隱蔽的棲息地。

保護區內,最不缺的就是蘆葦。蘆葦是保護區內草本植物的優勢種,覆蓋度達到了30%~40%。每年3月底,蘆葦開始發芽生長,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和繁殖場所。除了自然濕地外,這裡還有大面積的人工稻田,同樣給動物們提供了棲息繁殖的場所。

保護區內的人工濕地中,包括上萬畝的荷塘,成為各種動物心愛的棲息場所。每年冬季,荷塘裏剩餘的魚蝦便為越冬鳥類提供了食物。

而每年5月,孟津縣會盟鎮都會種植上萬畝水稻,直到10月稻田滋生出蚊蟲,可供鳥兒和青蛙捕食,而一些鳥和青蛙則成為猛禽的食物。這裡有一個較為天然的生態鏈,各種生物互相依存,和諧相處。

物種丨每年10萬多只禽鳥越冬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的這首小令,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寫照。

蘆葦是鳥類天然的遮擋物。記者一行往往是剛走幾步,還沒來得及撥開伸來的蘆葦莖稈,成群的水鳥就呼啦一下紛紛飛走了,在空中盤旋著,等到確定沒有危險後,才會緩緩落下。

在這裡,隨處能看到大白鷺在陂塘外站立,能看見各種野鴨在沼澤裏成群覓食,能看到蒼鷺站成一排,如迷你版的電線桿那樣筆直成一線。這裡還能看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喙部如鏟一樣向前平直伸出,和整個身體不怎麼成比例。這裡,還有《詩經》裏關關的雎鳩,成群的鸕鶿或在黃河的沙洲之上,或在養魚的坑塘旁邊。偶爾有幾隻鷂子,翻一下身,加入鷺科鳥類的群落之中,等待美味的上鉤。

附近的魚塘,陸續都在清塘,漁民們將大魚撈上來後,就結束了一年的勞作。坑塘裏剩下的小魚小蝦,雖然對於漁民沒有什麼價值,卻為在此越冬的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在這裡,可以經常看到的景像是,這邊的坑塘正在清理,附近已經有鸕鶿、白鷺等候鳥等待著,準備享用屬於它們的美味。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這些年來,當地積極開展濕地恢復示範引領,以會盟鎮臺蔭、小集、扣西、扣馬四村18000畝濕地恢復區為示範段,採取水生植物栽培、水系連通、隔離水帶建設等措施,探索濕地恢復和生態保護經驗和做法。

保護區多樣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一些分佈區很遠的鳥迷失在這裡。這樣的鳥,被稱為迷鳥。2008年,孟津黃河濕地記錄到白頰黑雁,此後,又記錄到斑臉海番鴨、黑雁、大火烈鳥。

馬朝紅説,在已記錄的262種鳥類中,約110種都選擇在這裡繁殖。最多時候,孟津黃河濕地越冬的鳥類達到10萬餘只,在蕭瑟的冬日之中,這裡將顯得熱鬧非凡。

“十字型”黃河文化旅遊經濟帶暨第二次黃河文化研討會召開
“十字型”黃河文化旅遊帶總體佈局構思:一是打造東西橫向黃河宗源文化旅遊帶。二是依託沿黃公路這個基礎設施,聚合晉陜黃河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南北縱向以黃河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融合為特徵的黃河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旅遊帶。三是聚合陜西、山西、河南三省及毗鄰地區,共同打造“黃河金三角”文化展示區,形成連接東西的橫向黃河宗源文化旅遊帶與連接南北的縱向黃河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旅遊帶的核心節點。
“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這一片黃河濕地?
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濕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只黑鸛,大河報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只“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山東淄博:黃河灘區村民的安居夢
12月17日下午,“尋訪齊文化的改革開放基因,見證高品質發展的淄博作為”——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來到黃河灘區遷建居民點高青縣常家鎮常盛社區。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