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奏響“黃河大合唱”的“開封強音”

發佈時間:2020-08-13 11:21:26

站在河南開封黃河大堤黑崗口黃河臺上憑欄眺望,滿眼都是綠色的海洋,雄渾壯麗的大河風光一覽無余。

黃河自古有“鐵頭銅尾豆腐腰”之説,開封正好處於黃河“豆腐腰”最脆弱的位置。有記載以來,黃河開封段決口338次,開封城先後7次被淹沒毀城。黃河開封段治理與保護的成效,關係黃河治理與保護的全局。

2019年9月,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囑託,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答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這份答卷,是開封千載難逢的機遇。”開封市委書記侯紅説。去年9月下旬以來,開封舉全市之力確保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在開封落地出彩,黃河開封段治理保護取得積極進展,交出了一份具有開封特色的答卷。

讓“豆腐腰”成為生態保護示範區

九曲黃河十八彎,最後一道彎在開封蘭考東壩頭,黃河流域最長險工在開封黑崗口,長度達到5695米。

黃河干流在開封市境內總長約88公里,河道遊蕩多變,“地上懸河”特點突出。目前,開封城市發展與黃河大堤連為一體,城市建成區距離黃河大堤平均只有6公里。

黃河開封段保護治理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種要素支撐,其中因地制宜、科學施策的綜合治理方案尤為重要。”開封市市長高建軍説,讓“豆腐腰”成為生態保護示範區,保證黃河開封段高品質發展,是一項政治任務,開封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

開封堅持生態修復、保護為先。以轄區內87.5公里黃河大堤堤內和堤外100米範圍為核心區,開封市在前期“清四亂”和污染防治的基礎上,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濕則濕、宜草則草”原則,科學選取適合本地生長的泡桐、雪松、柳樹、國槐等樹種,涵養自然生態,構建水林田草濕地坑塘共生的有機整體。

開封堅持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市域外注重與鄭州段、菏澤段對接,市域內以黃河干流為主,統籌支流水系,將黃河大堤、飲用水源地、城市水系統籌規劃,形成“黃河為源、四橫五縱、十湖聯通”的大水系格局,讓黃河岸邊與城市緊密相連、距離最近的生態通道。

開封堅持複合型廊道功能帶動高品質發展。開封市將生態廊道建設和綠色産業、文旅融合産業、研學産業、高效農業、群眾增收融為一體,以黃河文化、宋文化為主線,沿途增設旅遊休閒配套、研學基地、濕地公園、千座採摘大棚、萬畝菊園等,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前些年,危害黃河生態的挖砂取土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如今開封市鐵腕治亂、安裝了高清探頭、車輛微卡口、高空瞭望等高新設備,實現巡視全覆蓋,治理無盲區,保障了黃河流域開封段生態保護。”家住黃河岸邊的開封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居民趙則營説。

如今,“保衛母親河就是保衛我們自己”的理念在開封黃河岸邊已經深入民心,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再現“水中有城,城中有水”風貌

漫步在河南開封西護城河、澗水河、東護城河等綠道長廊和濱河公園,清風拂過,碧綠的河水盪漾起粼粼波光,讓人沉醉。夜幕降臨,精心設計的亮化燈光與月光交相輝映,河上圓形拱橋、宋代廊橋影影綽綽,似真似幻,讓遊人恍然步入了那個“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宋時開封。每晚七八點,濱河公園更熱鬧,附近居民就在這裡跳起廣場舞,成為大家散步、納涼、健身休閒好去處。

“我在這住了30多年,今年的變化是我幾十年來不敢想的。幾年前,這裡的水還時不時散發臭氣,岸邊一片荒草地,一颳風黃土漫天,草叢中散落著垃圾。”談到“一渠六河”連通綜合治理工程,開封市民李國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一渠六河(宋都護城河)”工程是開封市著力推進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示範工程。其中水系總體規劃和“十湖連通”工程是重要組成部分,入選我國黑臭水體治理第一批重點城市示範項目。開封市委副書記秦保強説,“我們要讓‘宋都護城河’成為造福開封人民的幸福河,讓宜居的環境離老百姓更近。”

水清岸綠,風景如畫。如今,全長28.6公里的河道宛如一條珍珠絲帶環繞古城。古老的城垣,清澈的河水,“宋都護城河”工程同開封古城墻一起,形成“雙環抱城”形態,再現了開封歷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風貌,讓開封這座歷史古城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風姿。

“開封著力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還河於民,造福於民,寫出了一篇出彩的‘水文章’。”長期研究、關注黃河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清義説。

深挖“精神富礦”強化發展優勢

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地處黃河九曲十八彎的最後一道彎,曾是蘭考縣最大的風口。1963年的春天,焦裕祿在這裡打響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槍。

昔日風沙地,今朝紅色遊。2017年,和蘭考縣一道率先脫貧“摘帽”後,張莊村重點發展紅色鄉村旅遊,將自然資源優勢和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動員村民將閒置房屋改造成民宿、農家樂,實現了一、二、三産的融合發展,打造了一個“夢裏張莊”。

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張莊村群眾切切實實嘗到了甜頭,每人平均收入從2014年3000多元達到現在的1.1萬元。隨著張莊和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等紅色旅遊點相繼運營,九曲黃河的最後一道彎,變成了群眾遊玩休閒的網紅打卡地。

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開封擁有一座精神“富礦”。開封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的實施與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統一起來,正在以“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拼搏精神和責任擔當,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排頭兵。

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在開封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開封市結合文化資源優勢、焦裕祿精神發源地紅色資源優勢、鄭汴一體化先發優勢、黃河研學資源優勢四大資源優勢,制定了打造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開封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開封黃河流域大都市區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新時代弘揚焦裕祿精神傳承基地‘三區一基地’的四大戰略定位。“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開封強化頂層設計,持續加力,一定會奏出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開封強音’。”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教授鄭會霞説。

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大放異彩

8月10日,187名教師組成的開封市民考察團走進黃河生態廊道,聽黃河故事,觀黃河新貌,立志將黃河文化、黃河故事帶進課堂,帶進更多學生心中。

開封伴水而生,黃河的故事精彩動人。因歷史上黃河多次氾濫,開封形成了“城摞城”世界奇觀。和其他古城相比,開封地下保存的遺存是最多最完整的,充分體現了炎黃子孫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按照“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具體要求,開封市正在深入挖掘整理與開封相關的各類黃河文化,弘揚時代價值,延續歷史文脈,努力講好“黃河故事”。

2020年,開封全面啟動引領性項目建設,高品質實施“一帶、一館、一城、一中心、一講述地”等項目。

“一帶”,就是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帶,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打造一條集綠色生態、文化展示、休閒娛樂、科普研究于一體的複合型生態廊道。

“一館”,就是黃河懸河城摞城展示館,打造自然黃河懸河奇觀展示地,展示開封“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衰”的歷史文脈,進一步增強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鬥爭精神。

“一城”,就是宋都古城,加快實施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工程,傳承弘揚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著力打造“黃河明珠、八朝古都”,進一步激發同根同源、革故鼎新的家國情懷。

“一中心”,就是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依託千年鐵塔、百年河大和明清古城墻,打造黃河國際文化論壇永久會址,進一步提升相容並蓄的開放格局。

“一講述地”,就是東壩頭中國共産黨治黃故事講述地,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及開封時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打造國家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基地,進一步砥礪為民初心。

“開封打造了一批以黃河文化為標識的文旅項目,讓黃河文化能夠在有形的載體中,讓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留得住鄉愁,喚得起記憶,推動了黃河文化活態的傳承,正在形成國家級黃河文化帶。”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教授周海濤説。

開封市注重推進黃河文化進課堂、進社區。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從教材抓起,《苦難黃河》《生態黃河》《精神黃河》……縣街小學將主題黨日開在了黃河生態廊道,黃河詩歌朗誦讓黨日活動帶來了不一樣的精彩。黨建帶團建,團建帶隊建,各個學校的團員、少先隊員紛紛以社團活動的方式利用暑假時間,走進黃河、感受黃河。周海濤認為,“這種做法增進了青少年對黃河文化的認知認同,讓黃河文化深入人心,值得肯定、總結和推廣。”(記者王勝昔通訊員焦宇煒)

黃委會水文單位強化洪水測報預報 服務防汛調度決策
8月11日7時6分,黃河唐乃亥水文站出現2500立方米每秒流量,形成黃河2020年第4號洪水,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按照黃河上游水旱災害防禦IV級應急響應要求,正超前預測洪水趨勢,科學部署測驗工作。
下月起河南省內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
記者從昨日舉行的河南省高院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自9月1日起,河南省高院對省內黃河流域內的環境資源案件實行集中管轄。
2020黃河之濱藝術節精彩紛呈 《蘭州人家》亮相黃河之濱
連日來,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主辦,甘肅演藝集團、蘭州市委宣傳部、甘肅銀行共同承辦的2020黃河之濱藝術節將精彩演出撒遍了金城。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