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渭南大荔:弘揚黃河文化 人與水相和而歌

發佈時間:2020-08-04 09:21:17

同州梆子代表劇目《斷橋相會》演出現場。記者方敬堯攝

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儀式現場。通訊員尹建慧攝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詩人李白這樣歌頌黃河。在他的筆下,黃河之水一路奔流,向著大海咆哮而去。滾滾東流的黃河水,塑造了兩岸各式各樣的地貌。同時,姹紫嫣紅、爭奇鬥艷的文化之花,也在黃河岸邊的土地上競相開放。

大荔縣古稱同州,素有“三秦通衢”之稱,是黃、洛、渭三河匯流地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在黃河邊的大荔人千百年來與黃河休戚與共,受到黃河文化的持久影響,進而留下來了頗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近年來,大荔縣圍繞講好“黃河故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組織拍攝了多部影視作品。今年將在大荔拍攝的電影《家在黃河邊》由西安視變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共大荔縣委、大荔縣人民政府出品,講述的是大學生回鄉創業,發展大荔縣冬棗産業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故事。家在黃河邊上的大學生在外打拼,卻難忘鄉愁,進而在黃河邊上譜寫出一曲昂揚向上的奮鬥之歌。

依託特色資源,推動黃河文化創新性發展

7月28日,陜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揭牌,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儀式暨“弘揚黃河文化促進鄉村振興”論壇在陜西省大荔縣舉行。“我會去朝邑湖看那沙鷗點點,我會去岱祠岑樓登高望遠,我有了黃河的性格,每一個微小的信念都有匯入大海的宏願……”活動開場,配樂詩朗誦《家在黃河邊》聲情並茂,展現出大荔縣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優美的自然景色。

“黃河及其支流洛河、渭河,在滋養大荔這片沃土和人民的同時,孕育了大荔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魏長城遺址、唐金龍高塔、宋岱祠岑樓、清豐圖義倉凸顯歷史厚重,同州梆子、同朝皮影、渭北面花和朝邑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彰顯人文魅力……眾多因黃河而興的文化資源,為大荔提供了講好‘黃河故事’的天然素材,也為陜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的揭牌奠定了基礎。”活動現場,大荔縣縣長杜鑫説。

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成為陜西大荔黃河影視文創基地發展的有力支撐。基地建成後,將依託大荔獨具特色的黃河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魅力,整合域內黃河、沙漠、濕地、農耕等文化元素,提供影視文化創作、拍攝、製作、服務、培訓等相關服務。

電影、電視劇等影視文化産品,能極大提高拍攝地的知名度,促進當地文旅産業發展。去年《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帶火了西安旅遊業。根據馬蜂窩旅遊網發佈的數據,《長安十二時辰》播出期間,西安的旅遊熱度上漲了22%。

為了更好發揮影視作品對大荔縣當地旅遊的帶動作用,大荔縣邀請電影《家在黃河邊》的主創團隊走進大荔,以電影的形式深度挖掘黃河文化、深情講述大荔縣與黃河的故事,全面展示大荔縣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民俗文化。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荔縣是黃河西岸一座美麗的城市,同時也是黃河沿線生態完美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代表。電影主創團隊成員經過了解多位冬棗産業的代表人物,發現他們的經歷就是黃河孕育出的勇於挑戰、堅韌不拔的精神的縮影。因此電影《家在黃河邊》以大荔冬棗的故事為主線,濃縮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這些代表人物的經歷,銘記一段傳奇的歷史。”電影《家在黃河邊》的總製片人史佳説。

“西安半小時經濟圈”內的度假好去處

7月27日,記者從西安北站乘坐高鐵前往大荔,只需30多分鐘便已到達大荔高鐵站。高鐵站建成後,大荔便已被納入“西安半小時經濟圈”,為西安市民週末短途旅遊提供了更多選擇。

瞭望孔、磚砌的高大外墻……當記者來到位於大荔縣城東17公里處的豐圖義倉時,眼前所看到的建築更像是一處軍事要塞。豐圖義倉有東西兩門,在城門上方設置有注水孔,可以在敵人用火燒門時注水滅火。沿著院子內青色磚塊鋪成的臺階走到倉頂,眼前豁然開朗。極目遠眺,向東可以望見中條山、黃河、鸛雀樓,向南可以望到秦嶺。在豐圖義倉院子內,可以看到很多倉庫門上都印有中儲糧的標誌,表示其現在仍發揮著糧倉的作用。如今,豐圖義倉是全國唯一一座仍在使用並兼具文物和旅遊價值的古代糧倉。

沿著鄉間道路緩慢而行,感覺有陣陣水汽蒸騰而上,天氣也變得涼爽起來。再走一陣,就到了黃河灘上。大荔縣黃河灘區位於大荔縣城以東的趙渡鄉趙渡村。黃河大荔過境段長達48公里,沿岸造就了萬畝濕地風光和千頃良田。

在大荔,除了可以體驗到黃河沿岸的風光,還能觀賞到內陸沙漠的景色。大荔縣蘇村鎮境內的沙苑,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沙漠,見證了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歷史發展。多種多樣的地理環境,讓大荔縣擁有了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在大荔縣境內,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欣賞,同州梆子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我們已經有了30多人的傳承隊伍,同時建立了同州梆子傳習所,各種群眾社團也在大荔縣發展開來。可以説,同州梆子已經走出陜西,其間的各種傳承沒有中斷。”同州梆子項目的傳承人何滿堂説。據他介紹,現在同州梆子除了代表劇目《斷橋相會》《銀鐲鑒》外,還結合脫貧攻堅實際,創作了《棗花香》這一反映大荔縣冬棗産業發展的劇目,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未來,我們將以黃河文化為依託,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持續推動大荔縣的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我們也歡迎西安的遊客朋友能夠在週末來美麗的大荔休閒放鬆,感受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大荔縣委宣傳部部長謝文秀説。(記者方敬堯實習生張萍)

黃河寧夏銀川段:母親河的愛與被愛
黃河銀川段途經靈武市、永寧縣、興慶區、賀蘭縣等4個縣區,總長度83.8公里,佔黃河寧夏段的21.1%。年均過水量300余億立方米,形成唐徠渠、漢延渠、惠農渠、西幹渠、秦渠、東幹渠等多條引黃幹渠。
渭南大荔:弘揚黃河文化 人與水相和而歌
大荔縣古稱同州,素有“三秦通衢”之稱,是黃、洛、渭三河匯流地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在黃河邊的大荔人千百年來與黃河休戚與共,受到黃河文化的持久影響,進而留下來了頗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黃河水利委員會現場復核甘肅內蒙古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派出兩個工作組,先後完成了甘肅省21個縣域、內蒙古自治區20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現場復核工作,並對第一批達標的內蒙古自治區3個縣域開展“回頭看”現場檢查。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