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有條不紊

發佈時間:2020-07-03 11:11:39

“在生態環境部技術幫扶組的幫助下,我們抓緊解決了基礎資料分析、無人機航測範圍劃定、技術方案審核等問題,目前湟水河排查準備工作有條不紊。預計7月底前能完成無人機航測和圖像解譯,之後就可以組織人員到現場徒步核查,到時就能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啦。”説起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局長余全盛躍躍欲試。

自5月26日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按照“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原則,生態環境部與山西、甘肅、青海3省12個相關地市全力夯實工作準備,精心做好資料收集、現場調研、圖紙作業等工作,為現場排查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此期間,設計“選擇題”成為準備工作的“關鍵詞”。

“不管是讓試點地區完成的前期準備,還是讓現場人員完成的工作流程,都要多設‘選擇題’,少設只有原則性要求的‘論述題’,這樣基層和一線人員執行起來才更有操作性,這也要求我們必須把準備工作做充分,對基層和一線要幹的活,我們要重點任務先幹一遍、重點地段先走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心裏有底。”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二級調研員宋華用表示。

“打包”專家送至試點省市

“6月10日下午到山西省廳座談,之後就分兩組分別赴6個城市進行現場交流。不到10天時間,我們這個幫扶組一共跑了6個城市。”説起工作節奏,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蒙明富印象很深。

現場排查工作還沒有開始,為什麼現在就去幫扶?

“渤海和長江排污口排查的經驗告訴我們,前期基礎資料分析、歷史排口資訊收集、無人機航測及圖像品質把關,以及後續人員培訓等準備工作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排查品質和效果。”蒙明富解釋。

黃河流域排查試點涉及山西、甘肅、青海三省12個地市(州),從調研情況看,一些地區反映技術儲備不足,如何完成基礎資料分析、無人機航測技術方案等存在一定困難。

為此,生態環境部會同各相關省廳成立技術幫扶工作組,于6月8日起先後赴3省12個市(州)開展現場技術幫扶和疑難解答等工作。

這期間,幫扶工作組分別與3省廳、12市(州)以及一線人員進行現場交流15場,現場查看點位37個,協助起草或審核技術方案28份,合計約52萬字,幫助地方完成各項準備工作。

“除了技術上的問題,還要解決個別同志思想上的疑慮。”在宋華用看來,幫扶工作既要幫助解決技術問題,更要幫助地方堅定信心,堅決落實好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的戰略部署。

每到一個地方,幫扶組的一個“規定動作”是面對面建立微信工作群。“與一線工作人員共同商討黃河大保護工作,隨時關注並解答一線遇到的實際問題,受到大家的普遍歡迎。”幫扶組成員陳雙龍説。

在這個過程中,宋華用也總結出了一套獨有的工作方法。“除了面對面談,還有一對一談。除了會場談,還要會後談。散步、吃飯等都是談心恰當時間。主要是為了打消顧慮,尤其是前期已經開展過排污口排查的地區,首先要告訴他們這次排查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追責問責,而是查漏補缺,更注重品質和實效,把底數徹底搞清楚,才能切實落實好中央部署。”

“部裏的幫扶組直接和一線對接,也是幫助我們推動工作。”甘肅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牛耕介紹説,目前甘肅省已經協調落實無人機航測資金,生態環境部也將增加現場人員、排查車輛及排查APP系統研發等費用。

思想上的顧慮要當面淡,技術上的硬骨頭則“啃”在了前面。

包括幫扶工作組在內,負責整個前期準備的人員由生態環境部執法局、黃河流域局、華南所、衛星中心、環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骨幹組成。按照“立足實際、服務一線”原則,幫扶組行前就制定了無人機航測技術方案模板、空域申報技術文件模板、基礎資料整合模板等一系列規範文件,以便地方參考使用。

“要求很詳細,對照模版‘選擇填空’,我們的準備工作就更加有針對性。再加上這麼多專家‘打包’到府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品質都更高了。”山西省忻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董克表示。

前期工作早已開始

實地調研過程中,幫扶組始終把航測技術方案審查、空域申報文件、基礎資料整合等工作情況作為幫扶的重點內容,並形成了每日一調度、雙週一通報的工作機制。

6月12日,因疫情防控需要,除來自黃河局、華南所等京外同志繼續留守幫扶外,幫扶組原單位所在地為北京市的工作人員全部撤回。

“8號到12號,我們用5天的‘窗口期’時間,幫助地方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充分溝通交流,幫扶組也帶回來了地方同志的一些好建議。”執法局李亞龍説。

“窗口期”的幫扶至關重要,之所以能夠出現,則是整個排污口排查試點工作前期準備緊鑼密鼓、按部就班的結果。

“長江排污口排查結束之後,在總結長江、渤海排污口排查的過程中,我們就開始著手準備黃河的排污口排查。”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易仲源介紹,去年12月,由參加過長江、渤海排污口排查的人員為班底的黃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專班就已經建立。

易仲源介紹,工作專班統籌了生態環境部系統內幾乎所有涉水單位的力量,除了部機關人員,黃河流域局、海河流域局、環科院、華南所、規劃院、評估中心、海洋中心、衛星中心等都選派大量專家骨幹參與工作。

“這次排查,更是我們黃河流域局自己的事情。相對而言,我們對黃河流域的情況熟悉,更應該樹立主人翁意識。”鄭建國副處長來自黃河流域局,去年也曾兩次參加長江、渤海排污口的現場排查工作。

早在今年1月,黃河流域局就召開專題會議,在局內明確了各個處室的任務分工。此次專項行動,鄭建國和他的同事在前期主要負責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相比長江和渤海,黃河流域差異較大,生態環境狀況更複雜,支流排污狀況更突出,基礎條件薄弱。所以如何選擇試點,為形成適用黃河流域特點的排查整治探索、積累經驗特別重要。”鄭建國説。

與黃河流域局共同負責試點流域制定的,是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作為團隊的骨幹科研力量,陳堯也全程參與了去年長江、渤海兩次排污口排查工作。

“黃河流域局掌握的歷史數據更翔實,我們對於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更了解,所以工作中配合得很好,今年3月就基本確定了試點流域的方向。”陳堯説。

“終於可以出去調研了,好像從來沒有這麼嚮往過出差。”五一假期之後,隨著疫情防控級別降低,由華南所和黃河流域局組成的調研組開始對黃河流域的省市進行實地走訪。

迫切希望出差,是因為實地調研的意義重大。

“因為前期的都是案頭工作,各地市的基礎不同,干支流的特點也不同,要最後確定排查方法和工作流程,還要親身去體會,並綜合各方面因素。”陳堯説。

20天的實地調研之後,調研組最終確定了山西(汾河流域)、甘肅(黃河干流段)、青海(湟水河流域)3省12地市為試點,綜合考慮其在上下游、干支流的代表性,有針對性提出了排查建議,生態環境部組織審核時獲得一致通過。

之後的5月29日,幾經修改和完善的《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方案》印發,明確2020年採取“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排查和專家攻堅核查”三級排查模式,明確各項任務及準備工作時間節點。

“按照工作方案,7月底各地將完成無人機航拍和圖片解譯等工作,之後我們將聯合3省份組織人工徒步排查和專家質控核查,年底前建立統一規範的入河排污口臺賬。”宋華用説。

“三級排查”模式繼續深化

“專項行動之前,部分地區已經開展了‘自查’,為此次排查打下了很好基礎。考慮到一些地方靠人工排查並統計上報數據,技術手段運用相對薄弱,這次可以針對性強化薄弱環節。”陳堯説。

從前期的調研情況看,地方在排查過程中對無人機、快檢、無人船、機器人、潛望鏡等手段都沒有很好應用,特別是缺乏資訊化調度和質控,數據登記靠手工,一些資訊填報不完全,一些工業集聚區、人口聚集區等重點區域沒有做到全覆蓋,污水去向還需要進一步核實。

“所以,‘三級排查’很有必要。而且從渤海和長江的排查結果看,‘三級’排查模式互相補充、互相驗證,核心就是通過‘高科技+笨功夫’徹底摸清底數,這也堅定了我們在黃河流域繼續延用這種模式的信心。”執法局李亞龍説。

延用之前的模式,並非“照抄照搬”,而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適用於黃河流域的工作方法。

以現場排查使用的APP為例,相比之前渤海和長江排污口排查,此次APP針對西北地區戶外手機信號較弱的情況,研究解決了系統離線使用問題。

“讓地方同志幹的,我們要保證先幹一遍,為的就是現場排查之前發現細節上的各種問題。如果沒有去現場,這個問題我們是發現不了的。上千人在野外,如果APP不能正常使用,效率和品質都無法保障。”衛星中心航空部楊海軍主任表示,此次排查還將結合大數據和可視化技術,實現APP數據可視化和互動式管理,便於及時了解和掌握一線工作情況。

“在長江渤海的經驗上,還要進一步建立排查細化規則。”陳堯表示,相比長江、渤海大部分區域為平原,黃河試點三省中幾乎全是河谷地形,且黃河流域人口聚集在大城市,存在相當範圍的無人、無道路交通區,絕大部分河段不通航,排水季節性差異大,日常絕大部分支流無水。

基於此,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技術人員依據黃河三省各自的特殊地形、排污情形,在大標準下進一步細化完善了規範。

除此之外,在時間安排上,此次排查試點也更有針對性。

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10月底,生態環境部將會同相關省生態環境廳、地市人民政府完成現場排查,青海、甘肅部分城市的人工排查和專家攻堅將在9月底完成。

鄭建國解釋説,因為黃河夏季洪水可能淹沒河道中大片灘塗、濕地、排口,也可能存在部分排口借雨排污的情形,從而干擾無人機航拍解譯,降低排污口解譯識別率。青海、甘肅等省份10月開始下雪,所以需要8月在現場開展密集、細緻的準備工作。

“磨刀不誤砍柴工。越是重要的工作,越要把準備工作做紮實,把各方面因素考慮週到,這樣工作效果和品質才有保障。”宋華用表示,按照工作方案,試點地區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有序推進,預計在無人機航測的基礎上,8月份全面開展人工現場排查和專家質控核查,整個排查整治工作將堅持品質優先、嚴明紀律作風,扎紮實實把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搞清楚、數明白,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河南:大數據讓黃河治理變得更“智慧”
7月2日,記者從黃河水利委員會獲悉,自7月1日起,黃河正式進入汛期,小浪底水庫已按照要求降至汛限水位以下運作。
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有條不紊
自5月26日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按照“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原則,生態環境部與山西、甘肅、青海3省12個相關地市全力夯實工作準備,精心做好資料收集、現場調研、圖紙作業等工作,為現場排查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的小康生活】為黃河造一隻“人工腎”
黃河的水在變好。這一點,家住銀川市區的陳步堅從市區的河道溝渠裏就能感受到——城區入黃的河道有了很大變化,已經不再是群眾抱怨的“臭水溝”。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