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我的小康生活】為黃河造一隻“人工腎”

發佈時間:2020-07-03 11:04:40

黃河的水在變好。這一點,家住銀川市區的陳步堅從市區的河道溝渠裏就能感受到——城區入黃的河道有了很大變化,已經不再是群眾抱怨的“臭水溝”。

在城區之外,另一種變化也悄然發生。黃河岸邊的稻田、魚塘、灘地,變成了人工濕地。一位在此做清潔的64歲的環衛工每天都可以看到,從銀川市流入黃河的水清澈碧綠,而非渾濁的黃色。


  銀川市濱河濕地公園 中青報 中青網見習記者李強/攝

他負責打掃衛生的區域在銀川市濱河黃河濕地公園。濕地素有“地球之腎”之稱,這個新建的人工濕地無異於為黃河造了一隻“人工腎”,成為是銀川市生産與生活廢水進入黃河之前的一個巨型“凈化器”。

2019年,銀川市為了進一步提升入黃水體品質,在黃河西岸建立起一個長為49.5公里的濱河水系,回收了18.6萬畝左右的河灘地,把11個入黃排水口串聯起來,只留一個入黃口。這個濕地公園便是濱河水系的一部分。

銀川市每年排入黃河的水有七到八億立方米。“過去這些水體沒有經過深度(凈化)提升,直接入黃。我們現在做一個兜底,(濕地公園)主要是承擔自然沉澱、生物吸附、石墨烯光催化作用。”站在2413畝的銀川濱河濕地公園裏,銀川市水務局水利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趙少勇説。

除此之外,銀川市投資2.67億元實施濱河水系沿線及濕地綠化工程。在全線種植陸生、水生植物1.89萬畝,投放魚蝦螺貝16噸來營造物種豐富的水生態環境。


  銀川市濱河濕地公園 中青報 中青網見習記者李強/攝

在對這些水系進行綜合治理之前,市民已經很久不敢喝黃河水了。65歲的陳步堅記憶裏,黃河最乾淨的時候,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還在黃河邊的一個農場工作。生活用水可直接取黃河水。“水裏有沙,在桶裏澄一澄就能直接喝了。溝渠裏用篩面的篩子一撈就能撈到魚蝦吃。”陳步堅告訴記者,後來那些都成為讓他羨慕的往事。黃河從90年代開始,進入水污染最嚴重的時期,“水裏都是泡沫,臭烘烘的。”

那種臭味趙少勇也聞到過,2018年,銀川市有11條入黃排水道,其中有6條被評判為劣Ⅴ類重度污染水質。其中一條未達標水道便是如今濕地公園依然連接著的永二幹溝。即便是污水處理廠的排水,也會“顏色發黑,味道發臭”。

而如今,在濕地公園裏,看得見的地方長著水草,飛著水鳥,遊著魚蝦;看不見的水底鋪設著10.51萬平方米的石墨烯光催化網膜,“可以增加水體含氧量,加速沉水植物對水體裏氨、氮、汞、磷等的吸附”。

“我們現在的思路是,源頭治理,中斷提升,末端兜底。濱河水系算是‘末端兜底’。”趙少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源頭治理是最治本的,但源頭治理他有一個限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成本就很高了,需要通過其他補充措施。

銀川全市共有濕地總面積5.31萬公頃,其中自然湖泊近200個,市區濕地率達到10.65%。在趙少勇看來,建立人工濕地對這個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地方而言,是一項“一次投入、長期生效”的工程。


  銀川市濱河濕地公園 中青報 中青網見習記者李強/攝

2019年6月份濱河水系正式投入使用以來,入黃排水溝水質達Ⅴ類水質。2020年第一季度入黃水質已經達到Ⅲ類。“從效果上看,還是非常明顯的。現在的環境已經有了本質性的改變。未來還有提升的潛力。”趙少勇説。

如今,銀川市正在和石嘴山市對接,打算把濱河水系往下游再延伸50公里,打通入黃水體,確保水可以在更長的濱河水系裏得到凈化。“最終的目的:水質更優、水量更足。”


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有條不紊
自5月26日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按照“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原則,生態環境部與山西、甘肅、青海3省12個相關地市全力夯實工作準備,精心做好資料收集、現場調研、圖紙作業等工作,為現場排查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的小康生活】為黃河造一隻“人工腎”
黃河的水在變好。這一點,家住銀川市區的陳步堅從市區的河道溝渠裏就能感受到——城區入黃的河道有了很大變化,已經不再是群眾抱怨的“臭水溝”。
“追隨總書記的足跡” 禮讚黃河詩詞歌賦朗誦會舉行
7月1日上午,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9週年之際,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指示重要講話精神,寧夏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吳忠新聞傳媒中心共同舉辦“追隨總書記的足跡”——寧夏新聞工作者禮讚黃河詩詞歌賦朗誦會。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