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如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專家學者為濟南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支招

發佈時間:2020-06-11 15:33:21

原標題:如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專家學者為濟南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支招

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沿黃城市都在積極行動。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各地均想乘勢而上,在黃河大合唱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中心城市,濟南在黃河國家戰略中應該如何謀劃發展?在區域大格局中,濟南應該如何搶佔先機,爭取制高點?在開掘黃河經濟、文化和旅遊價值的過程中,濟南又該如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連日來,部分專家學者紛紛為濟南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支招。

建設“智慧黃河”

打造科技CBD

推動高品質發展,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任務。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秦昌波: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建設“智慧黃河”,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建立綜合監管制度,建設生態環境監測評估體系。希望濟南在推進城市建設過程中,加快開發一些智慧模組,使其更加符合濟南的産業佈局,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新的支撐。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山東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少星:

濟南應該旗幟鮮明地提出製造業強市。不管是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律,還是從濟南在全國的比較優勢和競爭條件,抑或從山東的工商傳統與文化基因來講,未來20年左右,濟南製造業的地位都應被置於戰略優先地位。濟南應該統籌要素資源,整合歸併散雜弱小的産業佈局,在投入數量、佔比上更加突出先進製造業地位,謀劃一批特色明顯、規模效益突出的高水準産業集群,以此推動濟南經濟再上新臺階,並實現長遠持續發展。此外,濟南應該打造自己的科技CBD,為科研成果找市場,為企業推送先進的科研概念産品,做好科技仲介,聚攏科技服務資源等,從而帶動技術創新。

織密跨河橋隧

構建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

在區域發展格局中,交通是首先要突破的因素。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孫來斌:

濟南應構建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在打造黃河流域雙向開放新高地中發揮更大作用。以服務沿黃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目標,提高自由貿易基礎能力和保障水準,構建面向日韓、連接歐亞大陸的國際化貿易大通道。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

國內外凡是擁河發展的城市,一般都有比較密集的橋隧網。濟南要實現跨黃河發展,必然要織密跨河通道,這就會使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的通道更為順暢和便利。這不僅對濟南、對山東,甚至對整個京滬“黃金走廊”都具有重要意義。從現在來看,濟南在建和規劃建設的橋隧就達到8條現代化的跨河通道(四橋四隧)。這些橋隧規劃充分考慮了濟南主城區現有南北主要道路的分佈,建成後才能有效地將北部城區和現有主城區融合,實現一體化發展。另外,現在的橋隧工程基本都是按照現代化、綜合化理念打造的,跨河管線的布設,也要充分利用這些通道完成。未來北部城區,一般會沿著橋隧的延長線形成北部交通主幹道,形成未來的繁華街區。此外,橋隧等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考慮黃河防洪方面的需要。

講好黃河與濟南的故事

將齊魯文化融入産業結構調

  中國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主任楊丹輝:

産業經濟、資源環境經濟和開放經濟恰恰呼應了濟南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優勢。濟南應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中對標先進,形成特色。産業是濟南的優勢,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形成的突破令人欣喜,但城市還要進一步提升魅力,增強活力。“我們要把濟南的故事包裝好,把新黃河的故事講好。在自媒體時代,像李子柒、李佳琦的出現是顛覆性的,他們顛覆了宣傳方式和渠道,顛覆了市場行銷手法。我參觀了濟南寬厚裏等網紅打卡的地方,這些地標能聚人氣,但還需要講好故事,通過高明的手段,打造出高端氣象。”她認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也是這樣,要著眼于長遠,高點定位,高位謀劃,講好黃河與濟南的故事,讓濟南增強硬實力,改進軟環境,提升美譽度。

  山東大學旅遊産業研究院院長、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會長王德剛:

黃河本身就是一個大故事,或者説是一個宏大的歷史故事。作為山東省會的濟南,實際上是黃河文化跟運河文化、齊魯文化,乃至儒家文化的重要交匯地。所以,在這裡説人傑地靈、人文薈萃一點也不為過。正是因為這種文化的交流匯合,黃河濟南段留下了很多歷史傳説、文化名人和文化故事,這些都可以進行開發和利用。當然,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還需要有效的講述方式。那些美好的故事傳説、文化積累,只有轉化成景觀、場景、活動,才能被現代社會接受。

“不要一談文化旅遊的開發,就要投鉅資建景區,其實很多文化活動本身就是帶客流的。再者,黃河沿線的民俗文化也可以進行場景再現。拿飲食文化來説,不妨依託一個有文化價值的古鎮、街區或者碼頭,通過打造一個餐飲小鎮,來實現對於餐飲的文化綁定。而很多民俗故事和傳統生活場景,則需要更先進的手段去體現。比如,雲南有名的《麗江千古情》情景演出,就是呈現了以前販茶、販鹽的馬幫的故事,看後能讓人淚流滿面。”王德剛表示。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苗長虹:

文化是濟南最大的優勢,濟南要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發揚齊魯文化,並將齊魯文化融入到産業結構調整中。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細緻推敲齊文化,在文化上創新,促進體制機制的新舊動能轉換。(王彬)


陸桂華調研黃河河口治理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黃河保護和治理指明瞭方向,是新時代加強黃河治理保護的根本遵循,要深入學、反覆學,跟進學。
專家學者為濟南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支招
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沿黃城市都在積極行動。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各地均想乘勢而上,在黃河大合唱中扮演重要角色。
呵護母親河,讓黃河“綠富美”
九曲黃河,滔滔黃河水,孕育了中華文明,哺育了億萬中華兒女。奔騰不息的河水負載著這個古老民族對未來的無限希冀與憧憬。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