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做新房的邏輯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1-18 11:29:00

鏈家致力於打造住的入口,與用戶産生更多連接,不光滿足用戶對二手房、租賃的服務需求,新房業務也要全面發力。”1月13日,在鏈家研究院聯合鏈家新房舉辦的鏈家思享會上,鏈家高級副總裁、新房事業部總經理高軍説。

鏈家高級副總裁、新房事業部總經理高軍在鏈家思享會年會解讀鏈家新房模式

鏈家的發展邏輯其實很明確:鏈家客戶對於房子的需求是多樣性的。為什麼鏈家要大規模進入新房領域,核心還是要滿足客戶的需求。

發展,並不代表速度要多快。相反,鏈家新房的邏輯在於:相信慢即是快,做難而正確的事,不忘行業使命。

那麼,鏈家進入新房的思考是什麼?鏈家能解決新房市場什麼痛點?又能給開發商和客戶帶來什麼服務?這是鏈家新房需要明確併為之努力的論題。

鏈家為什麼進入新房市場?

鏈家新房起步于2014年,2015年鏈家與高策全面合併,正式進軍新房領域。截至目前,鏈家新房已佈局全國25城,服務500余開發商,覆蓋近3000余樓盤。

鏈家做新房有其天然基礎:鏈家在全國有8000家門店、13萬經紀人,每個經紀人手裏都有活躍的客戶。除了鏈家門店入口外,鏈家還有網際網路線上入口,積累了大量的客戶基礎。一方面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有增量客戶的需求,同時,鏈家客戶也有買新房的需求。因此,鏈家利用已有基礎,開展新房業務是自然而然的事。

問題在於:鏈家新房跟其他企業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鏈家新房要傳承鏈家二手業務的做事理念,不走捷徑,能夠對這個行業有所貢獻。”在鏈家思享會上,高軍表示,鏈家新房首先是個交易平臺;其次,通過這一平臺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生産高品質的資訊內容。此外,希望對行業、對生態有所貢獻。事實上,這就是鏈家董事長左暉對新房業務的期望:相信慢即是快,做難而正確的事,不忘行業使命。

移動及網際網路最大的優勢就是入口的分發優勢。只有一個品牌時,用戶的訪問深度是不斷提高的,訪問成本是下降的,業務交叉度也是很高的。鏈家深諳此道,因此,打造新房業務,也基於鏈家原有的二手房優勢基礎,更基於體驗良好的鏈家App。

眾所週知,房地産是比較“重”的行業,同時涉及大量的資金。對購房者而言,首先關注的是真實和低風險,其次,才是交易過程中的體驗,包括交易的效率。在這一點上,鏈家看得很清楚。通過仔細觀察鏈家不難發現,鏈家二手房制勝的法寶在於:“網際網路”與“人”,即通過數據驅動打造的全價值鏈房産服務平臺,憑藉龐大的真房源數據庫,職業化的經紀人,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客戶産生更多連接,逐步超越競爭對手,並站穩市場領先地位。具體拆開分析如下:

首先,鏈家網建立了一個以數據為驅動的平臺,即鏈家網。鏈家網CEO彭永東曾表示,如何利用鏈家網現存數據標準化管理,並實現資訊無差別共用,是今天鏈家網在解決的重要問題。以鏈家房源數據庫為例,鏈家建立的全國最大的真房源數據庫,已經可以管理7000萬的房源數據,甚至每套房子的戶型圖都已經實現標準化。

今天購房者還可以在鏈家網和鏈家APP上查詢歷史某個小區的歷史成交價、某個房子售價變動過程,某個房子被帶看的次數……對於業主來説,也可以通過鏈家網的産品了解自己小區相似的房源有多少套,類似的房源多久被銷售出去等,這些數據已經能給購房者和業主提供決策的重要依據。除此之外,鏈家網還會通過用戶行為軌跡對用戶進行完整畫像,從而給到用戶更精準的推薦。

“目前鏈家app在客戶月激活次數和使用時長上明顯超越了競爭對手,好的資訊、內容使客戶産生了黏性,得到了客戶的擁護。”高軍表示。

這一説法得到了專業機構的驗證。易觀數據顯示,隨著房産APP在服務能力方面不斷深化,功能更加全面,用戶對於服務完善的應用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停留,用戶的忠誠度也越高。其中,鏈家APP每人平均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在2016年前1-3季度穩居第一,第3季度每人平均啟動29.85次和每人平均使用4.71小時。

其次,鏈家充分發揮經紀人的優勢。因為經紀人是連接購房者和服務的紐帶,優質經紀人能創造數倍于普通經紀人的價值。事實上,鏈家非常看重經紀人團隊,相關人士預測,中國房産經紀人未來的規模是100萬,鏈家希望聚攏其中最優秀的十余萬人。同時,鏈家也要做到“保護經紀人的尊嚴”。

遵循上述所述的二手房發展邏輯,鏈家新房也將利用“經紀人“和“鏈家網”兩大基石,構建一個安全、高效的交易平臺,並對這個行業、生態有所貢獻。

鏈家新房能為客戶解決什麼“痛點”?

在論壇上,高軍解析道,相比二手房行業,目前新房行業也存在三大“痛點”:1、交易資訊不透明,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新房真房源程度還不如二手房;2、客戶在購買新房的決策過程中,大多數是靠感覺,靠跟風,靠個人經驗,可供決策依據的參考內容非常少,客戶看了後,不知該怎麼決策;3、新房的交易流程線上化程度非常低,雖然每年商品房銷售額高達10萬億,遠遠超過二手房和租賃市場,但真正的房地産網際網路化程度還比較低。

鏈家思享會現場

針對上述行業“痛點”,鏈家一一分解:一是儘量完善基礎資訊,實現資訊無差別分享。事實上,鏈家一直強調真實房源服務體系,這也是鏈家長期發展的競爭策略。但在新房領域,這種資訊産生的成本非常高,也存在優質內容、資訊無法變現的問題。為此,鏈家新房的踐行方式是,運用大數據、13萬職業經紀人等優勢資源,儘量將每套房源的整體資訊,包括是否真實在售及在售價格在網上真實呈現;

二是通過職業經紀人去生産、提供出高品質的決策資訊,幫助客戶做更多參考。比如,到底買新房值不值,價格多少錢合適,哪個戶型可能更適合等等;經紀人作為一個有生命力的數據庫,不僅僅是房屋交易專業的服務提供者,還是一個專業的數據生産者。經紀人背後的海量數據,可以為購房者提供更為可靠的決策依據。

在這個過程當中,鏈家逐漸打造起一支專業的新房銷售團隊。過去,鏈家的經紀人基本是做複合業務,二手、新房、租賃都可以做。未來,鏈家努力打造一支專業的新房銷售團隊。2020年,預計鏈家經紀人人數會達20萬人,其中,4萬人專職銷售新房,力爭為購房者帶來更多專業、細緻的服務體驗;

三是基於客戶的考慮,逐步打通新房線上交易流程,實現交易流程線上化、透明化。據悉,目前國內新房交易流程線上化程度極低,鏈家新房的目標是,業務流程線上化程度超過80%。客戶在這上面選房、辦理按揭一直到最後的交房,能夠打通、串聯,構建一整套線上服務體系。

中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重大的啟示在於,關注用戶體驗。不難看出,鏈家新房正試圖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重新定義行業規則,解決和突破行業壁壘。短期看起來與競爭對手比吃虧了,但長期來看,不僅提高了用戶體驗,也在逐步凈化行業生態圈,而這就是鏈家新房帶來的行業法則。

鏈家新房能為開發商做什麼?

“開發商對鏈家最大的需求,一是解決一些銷售難題,或短時間內實現銷售目標。還有一個需求是希望和鏈家合作,鏈家為開發商提供更多的數據産品,幫助開發商在拿地決策、産品規劃、價格決策中帶來參考價值。”高軍表示,當房屋交易後,鏈家還可以幫助開發商進行資産運營和資産管理,鏈家裝修團隊也可以幫助客戶進行房屋美化、房屋裝修。

高軍表示,現在開發商主要聚焦于兩大需求:一、2016年房企雖然銷售業績比較滿意,但2017年很多企業制定了翻番的目標,銷售壓力顯而易見,在這個過程中,鏈家運用線上平臺鏈家網、鏈家APP,以及線下8000家門店、13萬職業化經紀人經紀人,能幫助房企解決一些行銷問題;二、很多開發商想儘快轉型,目前很多房企正積極佈局。在轉型過程中,還要解決銷售壓力。“這方面可以交給鏈家,不用房企自建幾萬人的銷售隊伍,也不用去建網際網路線上隊伍。”

事實上,在開發商服務方面,2016年鏈家有了諸多創新動作。比如,為滿足開發商銷售與客戶購房雙重需求,鏈家基於長達15年行業經驗以及大數據積累,在全國推出 “鏈家新房日”行銷模式,每個週四調集全國13萬一手、二手經紀人聚焦賣新房,服務新房購房人。于14個城市同步啟動的全國首場新房日兩天活動期間,總計帶看服務購房人14029位,認購總量1804套,成交金額總計達37.15億元。鏈家新房日在滿足購房者個性化置業需求的同時,亦在白銀時代通過精確摸準購房用戶脈搏為開發商提供更高效、更有品質的整合行銷服務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

“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10年後做準備,做好準備後,靜靜地等著它開花結果,我遠遠在一些地方等著你,等著消費者開始買單,等著消費者開始喜歡這些東西,喜歡這些真正重要有品質的東西。”左暉説。

鏈家新房而言,可能用不了十年,就可以達成這一目標。每個節點的人、財、資源,都匯聚對了,目標還遠嗎?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鏈家做新房的邏輯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1-18 11:29:00
“鏈家致力於打造住的入口,與用戶産生更多連接,不光滿足用戶對二手房、租賃的服務需求,新房業務也要全面發力。”1月13日,在鏈家研究院聯合鏈家新房舉辦的鏈家思享會上,鏈家高級副總裁、新房事業部總經理高軍説。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