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平房院落試點自願騰退

來源:北京日報 2018-01-10 08:00:25

原標題:東城平房院落試點自願騰退

過道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行,房屋老舊發黑搖搖欲墜,私搭的簡易廚房、廁所把大樹團團圍住……寄託著北京人鄉愁的衚同四合院,如今大部分已經淪為大雜院,居住條件很差。今年,東城區將試點平房院落居民自願騰退,選擇外遷的居民可改善居住條件;選擇留下來的居民,也將獲得更大的院落公共空間。老城風貌將因此得到更好的保護。這是記者從昨天開幕的東城區“兩會”上了解到的。


是走是留居民自願選擇


在東城區41.84平方公里範圍內,分佈著大量平房院落,其中大部分是大雜院,房屋老舊、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小、空間跼踀、公共設施落後。改善居住條件是居民最大的心願。


過去,整體拆遷是平房居民上樓的途徑。如今,左鄰右舍之間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尊重每一戶的意願,可以選擇搬走,也可以選擇留下。搬走的,政府支援對接房源,居住條件與平房院落相比會有較大改善。留下來的居民,因為搬走的人騰出了空間,院落整體環境會得到改善。”東城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東城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對標對表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探索老城整體保護復興的有效途徑,努力實現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不斷降低人口、建築、商業、旅遊四個密度,營造優良的政務環境和一流的人居環境。老城區不能再拆了,但落後的基礎設施、破舊的房屋、臟亂的環境還要提升,“自願騰退”將是破解平房院落整治更新的有益嘗試。


今年,東城區將會選擇一到兩個片區進行試點,目前正在進行具體的政策研究。將會與共有産權房等公共政策相結合,解決騰退居民的安置問題。


6條衚同推行不停車


在疏解騰退的同時,東城區將持續加強平房院落的環境提升。今年,拆違等環境整治就將從街面上向院落內部推進。


“冬季如廁難困擾很多平房院落居民,今年,我們將推進‘公廁改革’,對現有廁所進行升級改造,力爭每條衚同至少有一個達標公廁。同時,利用騰退空間,推動公廁入院入戶,解決如廁難題。”東城區百街千巷辦常務副主任韓衛國表示。


此外,還將通過共用停車位等措施解決衚同停車難題。今年,東城區計劃通過和周邊單位共用停車位為平房居民增加車位1000個。去年,通過共用停車位增加車位2800余個。


今年還將在交道口、安定門、北新橋等街道的6個歷史街區各選一條衚同,推進“衚同不停車”。如青龍衚同、西總布衚同、國子監街等。此前,前門地區的西打磨廠街,南鑼鼓巷地區的雨兒、帽兒等衚同,已經實現了“衚同不停車”。


隆福寺地區改造也把東西兩側的平房院落納入項目範圍。“以前隆福寺項目涉及的區域呈‘L’形,包括隆福大廈、隆福廣場、長虹影劇院、地鐵6號線的織補地塊等。現在,我們把兩側的平房區一併納入到前期的研究中,把該項目建設成為‘老城保護的典範,文化復興的標桿’。今年,該項目將會有大的變化。”東城區重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民生為先保護老城風貌


堅持“民生為先、安全第一、保護風貌”原則,東城區將持續推動平房區整治騰退和保護更新。


今年實施的項目包括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推進木質屋頂住宅樓整治,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有序啟動四類以上即安全隱患比較大的直管公房簡易樓改造;實施危舊平房修繕700戶,完成平房院用水一戶一表改造4127戶。


今年還將推動完成一批徵收項目。包括基本完成望壇、南中軸路徵收任務,完成天壇周邊簡易樓、天壇東裏北區1-8號樓、西忠實裏、馬圈、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等項目收尾。同時,基本完成寶華里、金魚池二期西項目滯留居民搬遷,推動金寶街、王府井H2地塊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推進安化寺二期、地壇公園西側等邊角地遺留地塊騰退。有序推進6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引入物業管理。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東城平房院落試點自願騰退
來源:北京日報2018-01-10 08:00:25
今年,東城區將試點平房院落居民自願騰退,選擇外遷的居民可改善居住條件;選擇留下來的居民,也將獲得更大的院落公共空間。老城風貌將因此得到更好的保護。這是記者從昨天開幕的東城區“兩會”上了解到的。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