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北京房企抓緊搶收業績 36項目預計入市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5-26 08:49:00

(原標題:房企進入半年報衝刺期)

進入上半年最後的銷售節點,房企推盤主動性明顯增強,此外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增加後市的風險,因此房企抓緊搶收業績。據統計,6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場預計有36個項目入市。業內人士認為,儘管今年一線城市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市場持續走熱,房企業績普遍飄紅,但部分重點一二線城市已出臺調控政策,市場開始進入調整期,因此房企應當把握當前的銷售窗口期加緊搶收業績。

36盤入市

“從近期北京住宅市場表現來看,6.5萬套的庫存處於低位水準,政策方面除部分區域外,整體並未出現收緊,因此現階段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項目頻頻出現開盤熱銷場面,這一市場熱度也促使開發商加大力度推出新貨量。”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亞豪君岳會統計數據顯示,5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場預計將有36個項目入市,其中包括中國鐵建花語金郡、京漢東方匯、首開華潤城等在內的17個純新盤,以及包括華潤·萬橡府、天資華府、首開香溪郡等在內的19個老項目後期。

值得注意的是,從入市項目特徵來看,6月預計入市項目當中主打中大戶型的項目明顯佔據主導。其中27個普宅以及別墅項目當中,17個項目均主打90平方米以上中大戶型,只有9個有少量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更多的小戶型供應則來源於另外9個公寓和商墅項目。

郭毅認為,這一供應特徵也符合市場需求。數據顯示,5月截至19日,純商普宅成交當中三居室佔比42%,居各套型之首,面積段則以13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居首,佔比37%。

市場調整期

“實際上,房企積極推盤,是基於對市場預期的判斷。部分房企擔憂後續限購政策收緊,所以一定程度上會加快推盤節奏。” 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進入調整期是房企加快推盤節奏的主要原因,從這個角度看,很多房企近期的心態在於保持價格的穩定,同時積極推盤,進而加快回籠資金。

中原地産監測數據顯示,5月截至22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2635套,而4月同期為3533套,成交量下滑25%。二手房市場亦是如此,5月前三周北京二手房住宅簽約14439套,相比3-4月同期的2萬套出現25%左右的下調。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在經過一季度爆發後,市場出現衝高回落跡象。整體上看,在上海、深圳調控政策收緊的影響下,北京樓市開始放緩,預計二季度將是北京樓市年內的高點,後續北京市場有望進入平穩期,同樣價格上浮也將放緩。

嚴躍進進一步表示,由於市場需求已經提前釋放,所以購房者存在觀望心態,期望價格回調,進而延緩入市。此時房企也會認為市場最狂熱的時期已經過去,所以在推盤方面,捂盤概率減少,推盤頻率開始增加。

房企搶收期

一方面市場進入調整期,另一方面,6月作為上半年銷售期的最後一個月,導致房企加快推盤節奏,把握當前的銷售窗口期抓緊出貨、搶收業績。

研究院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4月中國受監測的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146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45%,漲幅較上月收窄0.45個百分點。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全線降溫,漲幅排名前十的城市被一線周邊以及熱門二線城市所取代。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如南京、合肥、武漢因成交過熱,政府部門已出臺相關約束性政策,未來依然有多個城市將出臺不同力度的調控約束性政策。業內人士分析,在此情況下,市場將逐步進入調整期,把握市場抓緊出貨成為房企的共識。

大興區某住宅項目行銷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今年大興區市場成交較為火熱,但市場進入調整期在所難免,公司決定在6月加推一部分房源,加快去化週期、回籠資金的同時,衝刺半年銷售目標。”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6月北京房企抓緊搶收業績 36項目預計入市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5-26 08:49:00
進入上半年最後的銷售節點,房企推盤主動性明顯增強,此外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增加後市的風險,因此房企抓緊搶收業績。據統計,6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場預計有36個項目入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