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圓了安居夢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9-02-19 08:14:27

原標題:棚改圓了安居夢

淺灰色的門窗過梁點綴著赭紅色墻面,人字形屋頂讓樓房充滿異域風情,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聖泉小區,只見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悠閒地散步。

居民沈國發見到記者,主動迎上前來。“你看我們小區,多漂亮!”他自豪地説。“不過以前的樣子可真是不堪入目”,散步的老人湊到記者跟前,你一言,我一語,説起這幾年的變化。

2014年以前,這裡到處都是低矮、破舊的平房。很多房屋都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蓋的,每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逼仄的空間內,擠著幾代人。有的房子地基下沉幾十釐米,有的房子墻皮脫落、屋頂裂縫。“大夥兒就用泥和著草,抹抹墻皮,補補屋頂。”沈國發説,原始、簡陋的住所成了他們的心病。

阿爾山市從2014年起,把棚戶區改造作為重點工程。

據阿爾山市棚戶區搬遷改造辦公室副主任孟憲炎介紹,5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40億元,改造棚戶區10200戶左右、65萬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和管網等基礎設施,使城區亮化率達到97%,自來水普及率達98%,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0平方米。“棚改項目徹底解決了棚戶區居民取暖難、吃水難、行路難等問題。”他説。

沈國發居住的聖泉小區有27棟現代化標準樓房,已有697戶棚改居民回遷。走進沈國發的家,只見玻璃擦得透亮,窗簾、沙發套也換洗一新,窗臺上的君子蘭、仙客來開得正艷。

“冬天再也不用撿柴、生火了,地暖很熱,周圍環境也變好了,出來溜達溜達,心情特別棒。”沈國發説,他以前還想省吃儉用,攢錢去南方“貓冬”,現在樓房條件這麼好,室外雖有零下二三十攝氏度,但屋裏非常暖和,感到哪都不如自己住的樓房好。

安居問題解決了,還要讓百姓樂業。阿爾山市曾因林業資源而興起,近兩年,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全面停止,不少林業工人放下了斧頭,也丟掉了飯碗。

“從林業局下崗後,我只能到處打零工,好的時候一天掙一百多元,也有時候好幾天接不到活。”曾住在阿爾山市白狼鎮棚戶區的貧困戶榮顯國説。

近兩年,阿爾山市依託森林、湖泊、溫泉等旅遊資源優勢,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旅遊業發展。

榮顯國與老伴利用精準扶貧政策中的10萬元貼息貸款,購買馬匹、馬車、馬爬犁等,承包旅遊度假村的拉馬車項目,主要用馬車將遊客從停車場送到房間,遊客還可雇馬車前往鹿場等景點,所得收入與度假村按7:3的比例分成。老兩口年收入可達兩三萬元。

當地政府還結合棚戶區改造工程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榮顯國一家搬到洮源新村50平方米的新樓,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

與榮顯國夫婦一樣在度假村找到工作的王虹一家三口,承包早餐服務,並幫忙處理日常事務,全家年收入從2016年的近萬元,增長到七八萬元。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棚改圓了安居夢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9-02-19 08:14:27
淺灰色的門窗過梁點綴著赭紅色墻面,人字形屋頂讓樓房充滿異域風情,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聖泉小區,只見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悠閒地散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