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西城禁止新建商品住宅 對樓市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建設報 2018-09-27 16:15:08

9月26日,《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正式發佈。

北京東西城禁止新建商品住宅  對樓市影響幾何?-中國網地産


有關房地産的內容,《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産》迅速帶您劃重點。

房地産開發經營

東城區、西城區:禁止新建房地産開發經營中的住宅類項目(棚戶區改造、危房及老舊小區改造、文物保護區改造除外);禁止新建酒店、寫字樓等大型公建項目;

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東、西、北五環路和南四環路以內,禁止新建酒店、寫字樓等大型公建項目;

全市範圍內禁止新建

房地産開發經營中容積率小于1.0(含)的住宅項目(文物保護區、平房區按院落進行建設的項目除外,但禁止建設獨戶獨棟類房地産項目);

全市範圍內禁止新設立

房地産租賃經營中的集中辦公區(《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規定的經中小企業工作主管部門認定的集中辦公區除外);

企業總部管理中,禁止京外中央企業總部新遷入;

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商住綜合樓內于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産生油煙、異味、廢氣的機動車維修。

此外,對於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社會關注度高的生産、生活性服務業,這次這次的禁限目錄並未“一刀切”,而是予以細化修訂。

如快遞物流配送已經幾乎涉及每家每戶,目錄中雖然在三環路內禁止新建和擴建物流倉儲設施,但將規劃的城市物流配送節點、服務居民生活的末端配送網點等除外。

再比如,對東城區、西城區汽車清洗服務,及中心城區五金傢具室內裝飾材料零售不再禁限。也就是説,洗車或裝修購買裝修材料依然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北京第一次發禁限目錄。前幾年也發過幾次,先後取消了一批不符合北京城市發展路線的産業。

截至2018年8月底,北京市不予新設立或辦理變更登記業務已經累計達到2.03萬件。而全市新增市場主體(可直接理解成“企業”)中,科技、文化、資訊等高端服務業佔總量的近一半。

看過去4年的發展,這種産業集聚已經産生效果。

北京市發改委數據顯示,《目錄》實施後,新增市場主體逐步從在城六區聚集轉向城市發展新區聚集,各區産業投資與産業定位和功能更趨匹配。

總體看,第三産業趨向投資海淀、朝陽、東城、西城區,第二産業趨向投資昌平、大興、順義區,第一産業更多投資在密雲、延慶、房山等遠郊區。空間佈局逐步優化,2017年,“三城一區”所在區的科技服務業,資訊服務業新增市場主體佔總量的47%。通州區資訊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新設市場主體量分別同比增長76%、48%、33%、21%。

那麼,新政對北京東西城房價是否會産生影響?

>>>>

北京房協秘書長陳志:

北京東西城這幾年本身新房交易量就很少,主要以二手房交易為主,而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新政中禁止新建商品住宅的提法跟以前沒有什麼變化,對樓市影響有限。

>>>>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

北京東西城房地産市場已經進入市場去化末期,基本庫存和新增供應已經接近於零,東西城已經進入接近純粹的二手房市場,因此新政策對市場影響不大。另外,從土地供應角度看也是這樣,東西城土地供應2014年只有一宗為回遷房住宅部分,2017年只有一宗限競房土地,2015、2016、2018年住宅土地供應均為0。

新政明確提出全市範圍內禁止新建容積率小于1.0的項目,禁止建設獨戶獨棟類房地産項目,這對存量別墅類市場是利好,特別是獨棟別墅,目前市場庫存只有2000套左右,預計這部分市場將更被關注。

順便説一句

什麼是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的概念其實就是城六區,東西朝海豐石,面積一共1378平方公里。

副中心不代表通州。副中心只有155平方公里,整個通州有906平方公里。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東西城禁止新建商品住宅 對樓市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建設報2018-09-27 16:15:08
中心城區的概念其實就是城六區,東西朝海豐石,面積一共1378平方公里。副中心不代表通州。副中心只有155平方公里,整個通州有906平方公里。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