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搶人大戰”莫變“搶房大戰”

來源:新京報 2018-05-22 08:19:27

有些城市還亮出用安家費、科研啟動資金等招牌,有的以獎金、戶口吸引人才,而有的則打感情牌、地域牌、人居牌。


進入2018年之後,各大城市不約而同地發起了“搶人大戰”。目前已有天津、南京、杭州、武漢、西安等20多個城市發起搶人大戰。


城市“搶人大戰”各顯神通


5月16日,天津發佈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入“搶人大戰”,大幅降低落戶門檻,不滿40歲的本科生等可以直接落戶,無需社保、居住證等條件。天津海河英才計劃發佈不到1天,已有30萬人申報查詢落戶事宜。


天津加入戰局3天前,海南推出“百萬人才進海南”人才新政。具有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執業資格的人才,可在海南省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


近日西安也發佈人才安居實施細則,購房最高補貼100萬元。人才安居購房補貼標準為實際購房金額的50%。


西安購房補貼,這只是各城市“搶人大戰”的冰山一角。有些城市還亮出用安家費、科研啟動資金等招牌,有的以獎金、戶口吸引人才,而有的則打感情牌、地域牌、人居牌。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設立“零門檻”,只要是中專學歷就可落戶。


一組刷爆朋友圈題為《這些城市,正在拿命歡迎你》的漫畫將最近一段時間各大二三線城市搶奪人才的情景生動再現,似乎一夜之間,再創歷史新高的820萬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搶人大戰不能成為房價上漲催化劑


各地為什麼要搶人?主要是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口老齡化趨勢越發明顯。多地在引進人才時,都會標上一條“年齡線”,這也意味著,城市在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時更關注其所引進人才的發展空間,關注人才活力可以給城市發展帶來的益處。年輕人的活力、創新創業的熱情、甚至未來可能帶來的消費潛力都是城市管理者看重的財富。


在“搶人大戰”中,落戶可以説是不少城市引進人才的標配。如在南京等地,符合年齡限制等條件的本科生可直接落戶,而最新加入“搶人大戰”的石家莊更是明確,大專學歷即可落戶。西安宣佈: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身份證就能在西安落戶。新政實施第一天,緊急落戶的人數就達到8050人。


大量吸收外來人口,是提高城市活力的關鍵性舉措。從全國城市發展規律來看,甚至從世界城市發展規律來看,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大多是移民城市。北上廣深為核心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創造的GDP佔全國比重的40%,而這些城市大多是移民城市。


不少人選擇落戶城市,更多是看中了這個城市的教育資源,方便孩子將來升學。比方説天津,一天能趕上西安等城市幾個月落戶量的原因是因為北京的嚴格戶籍政策,無法落戶北京,只能為了孩子的教育而改為落戶天津。天津新落戶人群,其中的很大部分其實是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外地戶籍。另外,還有一部分所謂的高考移民。


一些城市試圖通過降低落戶門檻來增加購房人群,這也是潛在因素之一。自去年以來,很多城市,特別是二三線城市都加入了“搶人大戰”,結果房價飆升尾隨引才政策而至。以在這輪“搶人大戰”中表現亮眼的西安為例,西安在招才引智方面爆發超強“西引力”的同時,一度出現“房荒”局面,房價上漲也進入快車道,4月份西安房價環比上漲11.2%,樓市升溫已經成為城市“搶人大戰”的副産品。部分城市的搶人大戰,不要變相成為“搶房大戰”,不能成為房價快速上漲的催化劑。


從各地“搶人大戰”可以看到,重學歷、輕能力,輕技能還很嚴重。城市中當然少不了研究型人才,但絕不能忽視“工匠”。


人才引進來,還需要留得住。“搶人大戰”中,各城市單純依靠福利待遇很難使人才真正留下。怎麼樣把這些人才留下來,還要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和政府服務,不斷優化城市的硬環境和軟環境。


□朱邦淩(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城市“搶人大戰”莫變“搶房大戰”
來源:新京報2018-05-22 08:19:27
進入2018年之後,各大城市不約而同地發起了“搶人大戰”。目前已有天津、南京、杭州、武漢、西安等20多個城市發起搶人大戰。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