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5000億元投建住房租賃市場

來源:廣州日報 2017-11-21 08:48:06

2017年11月20日下午,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原廣州分行)與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科學城投資集團提供包括住房租賃建設資金在內的50億元全面金融服務支援。這標誌著廣州工行16日剛剛承諾的為住房租賃市場參與主體提供5000億元授信資金,開始落地。同時,這也是廣州市銀行業對廣州市首單全自持住房租賃項目的資金支援。

迅速落實:

工商銀行5000億住房信貸市場支援資金開始啟動

11月16日上午,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原廣州分行)與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廣州市住房租賃市場提供5000億元資金支援。5000億資金如何落到實處支援住房租賃市場發展?4天后,廣州工行就給出了實際行動——作為工商銀行5000億落地的第一響,廣州工行與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簽署包括住房租賃等領域在內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更是快速落實16日與廣州住建委簽署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支援市委市政府發展戰略的實際行動。

首筆投向:

支援廣州市首宗100%自持地塊租賃住房項目建設

那麼,這首筆資金到底怎樣使用?原來,是用於廣州市100%自持地塊租賃住房融資項目建設。科學城投資集團于2017年10月奪得廣州首宗搖號、100%“全自持只租不售”的地塊。該宗地塊位於科學城板塊,周邊為LG工業園及員工宿舍,總佔地面積7030㎡,交通便利,將建成租賃住房用於出租,預計2018年初動工。據悉,後續仍有目標地塊計劃參與競拍。工行特別為科學城集團提供住房租賃專項融資支援20億元,為集團提供住房租賃項目開發建設、持有運營等全鏈條服務。

面向承租方:

再提供20億元支援優秀企業租賃住房吸引人才、支援優秀人才安居樂業

“發展要靠競爭力提升吃飯。”無論是城市與城市之間,還是開發區與開發區之間的競爭,表面上比拼的是GDP和産業,實質上比拼的是“人才”優勢。能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他們安居樂業,並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夢想,就留住了人才,就擁有了未來。“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可以預見,廣州首創的“租購並舉”住房制度改革,將為留住優秀人才提供很好的政策紅利。因此,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在簽約當天承諾,將為科學城集團廣州市首宗100%自持租賃住房項目及今後租賃住房項目的承租方另行提供20億元租金的資金支援,為優秀企業和人才承租租賃住房,吸引、壯大和服務人才隊伍提供堅強的資金後盾。使來自全國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住有所居、安居樂業,讓他們解除後顧之憂,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夢想,聚精會神投入科研創新,投入事業開拓,為廣州市技術創新、産業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原廣州市分行)是工行系統內首家參與地方住房租賃市場業務的城市行。該行是工行系統內最大的省行營業部,也是廣州地區大型的存款行、貸款行和融資安排行、本外幣結算行、銀行卡發卡和收單行、政府金融服務行、資産管理行、電子銀行、企業年金和資産託管服務行。目前總資産超過8000億元,網點近400家,為26萬餘家法人客戶、1600多萬個人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産品和服務。該行還是廣州地區規模至大、客戶資源至多的住房按揭銀行、公積金合作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規模餘額、累放量長期處於同業首位,是首家個人住房貸款規模超千億的商業銀行。截至2017年10月末,該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超過1300億元。

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將積極響應創造人民美好生活號召的要求,履行大行擔當,繼續積極投入5000億住房租賃建設資金,發揮工行在資金、技術、專業方面的優勢,為企業主體提供多層次、全産品、無障礙的投融資服務,為廣大承租人提供有溫度、全方位、全鏈條的住房租賃金融服務。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工商銀行5000億元投建住房租賃市場
來源:廣州日報2017-11-21 08:48:06
2017年11月20日下午,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原廣州分行)與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科學城投資集團提供包括住房租賃建設資金在內的50億元全面金融服務支援。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