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高起點水利建設加碼農業現代化

來源:黑龍江日報 2016-11-24 08:52:00

近年來,我省秉持興水治水的發展思路,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吹響進軍水利現代化的號角,水利投資大幅增長,水利建設突飛猛進,水利改革全面深化。建成了一大批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水利工程。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保障。
  農以水為命,水以渠為先。龍江大地江河縱橫、湖泊密布。近年來,全省全力加快水利基礎工程建設,構建龍江水利現代化的發展新格局。全省水利工程建設投資總額飆升。“十二五”期間,我省水利投資持續增長,五年累計投資84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特別是2015年,獲得國家投資213億元,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位。進入2016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額繼續領跑全國,達到170億元。全省已建成江河堤防1.43萬公里,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3座重點城市堤防防洪標準基本達到50年至100年一遇,保護耕地5427萬畝,保護人口1557萬人,佔全省人口的40%;全省萬畝以上灌區達到386處;全省建成水庫達到1139座,總庫容達到267.95億立方米;全省新增供水能力48.57億立方米,地表水調控能力由13%提高到18%;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211萬畝;
  近日,我省重點水利建設工地現場熱火朝天。水稻控制灌溉推廣面積達到1067萬畝;新增水田面積1607萬畝,水田達到6009萬畝,繼續保持全國水田灌溉第一大省地位。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強勢推進、捷報頻傳。全省有14個項目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中,其中10項工程已經開工。我省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三江治理工程從2014年開工至今短短兩年多時間已經勝利在望,全線共建成堤防2929公里、建築物416座,預計今年底黑幹、嫩幹和胖頭泡工程基本完成,松幹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尼爾基引嫩擴建骨幹一期工程總投資58.7億元,目前工程一期渠首樞紐主體工程已經建成併發揮調節功能,東城水庫等骨幹工程已經發揮效益。三江平原14個灌區中的13個灌區已經發揮效益,其中,總灌溉面積561萬畝的青龍山灌區建成後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修建的第一大灌區,並躋身我國歷史上第四大灌區。泵站主體工程總裝機流量381立方米/秒,單站流量全國第一,為全國第一大提水泵站。此外,穆棱市奮鬥水庫、綏棱縣閣山水庫、界河國土防護二期等建設步伐加快,工程進展順利。
  我省還實施了一系列事關民生的非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完成229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治理河長2667公里,防洪標準由5-10年一遇提升到20-30年一遇。完成270座小(1)型、260座小(2)型病險水庫、19座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和110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任務。新建改建水文、水位和雨量等站點1868處。建成了七台河市桃山水庫二期和大慶市東湖、鶴崗市小鶴立河、勃利縣九龍、七台河市汪清、綏芬河市五花山水庫。雞西、七台河供水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1萬處,完成82個檢測中心建設任務。
  治水惠民生,興水促發展。回首過去幾年,龍江水利繪就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展望即將到來的新一年,我省水利工程建設將繼續保重點、保續建、保收尾的原則,完成黑龍江幹流、松花江幹流、嫩江幹流堤防和胖頭泡蓄滯洪區主體工程。續建7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繼續加快推進穆棱市奮鬥、綏棱縣閣山和鶴崗市關門嘴子水庫建設。實施三江平原青龍山、烏蘇鎮、虎林、德龍等灌區建設。完成尼爾基引嫩擴建骨幹一期工程烏裕爾河交叉工程、4處灌區等工程。推進界河國土防護二期工程建設。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黑龍江省高起點水利建設加碼農業現代化
來源:黑龍江日報2016-11-24 08:52:00
近年來,我省秉持興水治水的發展思路,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吹響進軍水利現代化的號角,水利投資大幅增長,水利建設突飛猛進,水利改革全面深化。建成了一大批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水利工程。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保障。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