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收入或調整為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6-04-06 09:06:00

原標題:增值稅或調整為央地五五分

《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與預算改革、稅制改革同屬於財稅改革三大重點任務之一的中央和地方關係改革正在推進。目前,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過渡方案正在徵求意見。根據過渡方案的徵求意見稿,營改增之後,增值稅收入或由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成。專家表示,過渡方案有利於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未來不排除在調整中央和地方事權後,再進一步調整收入劃分。

根據財政部公佈的2015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2015年1至12月,國內增值稅31109億元,營業稅19313億元。長期以來,增值稅和營業稅位列我國前兩大稅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從5月1日起,全面實施營改增。這意味著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將穩居第一大稅,收入規模將遙遙領先。業內人士認為,增值稅收入劃分是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最關鍵的部分,為中央和地方關係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記者從多位地方財政系統人士處獲悉,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過渡方案已經向地方徵求過意見,下一步在中央層面徵求完意見、進行調整後,有望向社會公開。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收入劃分會充分考慮調動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

甘肅省財政廳廳長張勤和此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財政部先後多次徵求過地方意見。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是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重點任務之一,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其前提是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同時,要與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有機銜接。對消費稅、增值稅分享的範圍和比例,中央徵求地方意見後,將根據營改增改革進展情況擇機推開。

一位山東省財政廳人士告訴記者:“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過渡方案已經向地方徵求過幾次意見,到中央層面是否會有變化不得而知。”該人士表示,收入的劃分一定要調動兩個積極性,把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都考慮進來。

一些省份財政廳人士對記者表示,贊成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過渡方案中提出的增值稅中央地方五五分成。一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人士稱:“我們認為在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後,應該儘快出臺這個過渡性的改革方案,理順中央和地方利益劃分。”一位黑龍江省財政廳人士表示,贊成增值稅在中央和地方之間五五分成的方案,不過在具體的技術操作層面上還要斟酌。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省份間對於收入劃分比例存在不同看法。東部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由於稅源充足,更希望提高地方收入劃分比例。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由於有賴於中央轉移支付,希望中央在收入劃分中佔比更高,從而確保中央有更多資金用於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

“中央的收入要保證,有可能的話再多給地方劃分些就更好了。”上述山東省財政廳人士表示。

張勤和則表示:“甘肅省是西部欠發達地區,財政自給率低,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70%以上的部分依靠中央補助。希望通過這次收入劃分,穩步提高中央收入佔全國比重,進一步增強中央宏觀調控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財政困難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多位業內人士建議,與央地收入劃分改革相伴,地方稅體系應儘快建立。上述黑龍江財政廳人士稱:“這個徵求意見稿只是一個框架性的方案。我們認為應該加快建立地方稅體系,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把地方收入體系建立起來。地方有了一定的調控權,更有利於地方區域經濟發展。”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徵求意見稿的整體邏輯是平穩過渡。在目前中央和地方事權沒有調整的情況下,原有的財力結構要基本保持,五五分成的比例應該是經過測算、確保和過去基本持平或略有調整。楊志勇表示,這個徵求意見稿畢竟是過渡方案,未來還有可能根據動態進行調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隨著未來中央和地方事權的重新劃分,不排除收入也會進一步重新劃分。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增值稅收入或調整為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6-04-06 09:06:00
《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與預算改革、稅制改革同屬於財稅改革三大重點任務之一的中央和地方關係改革正在推進。目前,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過渡方案正在徵求意見。根據過渡方案的徵求意見稿,營改增之後,增值稅收入或由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成。專家表示,過渡方案有利於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未來不排除在調整中央和地方事權後,再進一步調整收入劃分。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