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出現一大現象 一線樓市下半年難再狂飆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06-23 13:26:00

    最新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顯示,儘管接近60%的城市房價環比下跌,但一線城市房價漲幅驚人。5月份,一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由4月的0.88%擴大至2.83%,超過了2013年上半年峰值。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房價環比漲幅分別由4月的0.7%、0.6%、0.4%和1.8%擴大為5月的1.1%、2.2%、1.4%和6.6%;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漲幅更大,由上月的1.55%大幅擴大至3.77%,同樣超過2013年上半年峰值。

    但是,房價高歌猛進的勢頭在6月份或將明顯減緩。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6月首周(6月1-7日),一線城市新房成交量環比下跌23%;6月第二周(6月8-14日),一線城市新房成交量環比也僅僅在低位上升了6.4%。成交量火熱的勢頭減弱,房價咄咄逼人的上漲態勢也難以維持。6月份以來,一線城市老盤新推、新開盤定價僅小幅上漲或持平,樓市在6月份走勢平穩已成大局。

    筆者認為,一線城市樓市在6月份趨於平穩的基礎上,下半年也將難以再現4-5月份“狂飆式”上漲的走勢。支援這一判斷的重要理由就是,股市財富效應這個短期擾動因素將迅速衰減。今年以來,一線城市股票總賬戶和新開戶佔比分別達到26%和33%,去年7月份以來股指大幅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驅動短期樓市購買力迅速提升,這是近期一線城市房價“任性”上漲的重要原因。

    以深圳為例,深圳房價連續6個月領漲全國,而且漲幅遠遠超過其他上漲城市,今年以來整體房價上漲超過20%,部分熱點區域房價上漲40%左右,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即便2007年深圳房價連續數月領漲全國,但漲幅也遠遠沒有這麼驚人。根據中金公司的研究,相比北上廣,深圳去年底以來的新房批准預售並未明顯下滑,而土地稀缺、人口年輕和需求旺盛等都是長期邏輯,難以解釋短期內的“量價擾動”。

    根據筆者對深圳在售樓盤的調研,購買行為有三個特徵,一是對於高房價有非常強的接受能力;二是操作手法上顯得非常果斷,出手毫不猶豫,甚至怕買不到;三是800萬以上的高價住宅在4-5月份成交量平均上漲超過50%、套數佔比達到20%。由此,唯一的解釋就是購買力在短期迅速提升,而支撐短期購買能力的,只有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

    目前,深圳本地開戶的股東賬戶數已經超過1200萬,而2014年深圳常住人口僅1077萬人,每人平均股票賬戶數全國第一。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深圳新開戶超過57萬,佔廣東省同期新開戶的67%,也是此輪牛市全國新開戶最多的城市。由此可以推斷,股市財富效應導致城市短期購買力迅速提升,這是深圳此輪房價暴漲的主要原因,類似于2007年那一波行情中深圳房價領漲全國,只不過這一輪股市的財富效應更顯著而已。

    5月份以來,股市泡沫論甚囂塵上、股指寬幅震蕩,前期獲利者借機出逃;另外,管理層期待慢牛,但貨幣政策寬鬆帶來的流動性有“脫實入虛”的跡象,包括二級市場炒作和一線城市樓市火爆。因此,未來宏觀調控政策重心或將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將轉向如何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而不是一味地降準和降息,這對於股市和樓市來説,都是穩定的因素。基於此,筆者認為,經過4-5月份的釋放,去年以來股指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已經開始減退。而且這一擾動因素將在6月份及下半年邊際遞減。

    股市財富效應減退,加上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驅動房價快速上漲的短期因素就不存在了。“拔起蘿蔔帶起泥”的投資需求(目前升至2成左右)、怕以後買不起房而提前入市的需求也將消停下來。但是,由於貨幣環境整體寬鬆不變、房貸利率觸及歷史底部、管理層希望樓市回升等等,加上一線城市固有的供求矛盾、人口凈流入等,一線樓市在未來將保持平穩上升的態勢。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經濟出現一大現象 一線樓市下半年難再狂飆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06-23 13:26:00
股市財富效應減退,加上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驅動房價快速上漲的短期因素就不存在了。“拔起蘿蔔帶起泥”的投資需求(目前升至2成左右)、怕以後買不起房而提前入市的需求也將消停下來。但是,由於貨幣環境整體寬鬆不變、房貸利率觸及歷史底部、管理層希望樓市回升等等,加上一線城市固有的供求矛盾、人口凈流入等,一線樓市在未來將保持平穩上升的態勢。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