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産登記實施近滿月 誰在糾結?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03-23 11:59:00

《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3月1日開始實施。面對同一個《暫行條例》,人們的反應大不相同:有人擔心後續可能的房産稅;有人顧慮如果“以人查房”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因各種原因手握多套房子的“土豪”們,擔心房價下跌急於拋售變現;最焦慮的還有丈母娘們,房子登記在誰名下才最靠譜……

儘管不動産是指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的財産,包括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但對3月1日開始實施的《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大多數人最關心的還是房産。

此前,江蘇徐州、四川瀘州等地已發出第一張不動産登記證書。西安,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西安市國土資源局明確表示,認真籌備不動産統一登記試點工作。

但其實,面對同一個《暫行條例》,每一個人的反應卻大不相同:有人擔心後續可能的房産稅;有人顧慮如果“以人查房”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因各種原因手握多套房子的“土豪”們,則擔心房價下跌急於拋售變現;最焦慮的還有丈母娘們,房子到底應該登記在誰的名下,才最靠譜……

二手房拋售“能賣就賣,關鍵要快”

進入3月,此前一直半死不活的國內二手房市場驟然“回暖”。

3月13日,西安。高樓林立的雁南五路上,不足千米的距離就盤踞了五六家二手房交易門店。透過玻璃門,能清楚看到內部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各門店還在自家門口醒目位置擺出“招聘房産經紀英才”的招牌。

“去年以來,明顯感到人手不夠用!”二手房老闆肖先生一邊和記者説話一邊收拾桌上的資料。幾分鐘前,他剛剛親自給一對到府的小兩口介紹過幾處物美價廉的“優質”房源。

華商報記者對近日西安的二手房交易市場調查發現,《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實施前後,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房源”幾乎出現一度“井噴”。而讓仲介和購房者竊喜的是,去年年底每平方米7000元的房子,春節後已經降到6000元。

賣房子的,有人連房號都記不住

官員拋房的故事此前一直在“江湖”流傳。而這種傳説在2014年變得尤為清晰和現實。

在曲江多年從事二手房交易的袁女士説,不動産登記正式實施後,她交往多年的一位公務員朋友有點焦慮。“他在曲江有一套大房子,閒置多年,這次怕被登記發現”。

雁南五路上的房産經紀人小黃去年的業績很好。她注意到,拋售閒置房屋大都集中在2013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也就是《不動産登記條例》頒布實施前,僅他們門店去年共銷售房屋20多套,儘管不能完全確認房主真實身份,但從對方對交易隱蔽性要求和急於出手不難推斷。

28歲的小黃去年賣出了曲江一套複式別墅,房主是一位官員,最早買房100多萬,裝修花了100多萬,最後成交價350多萬,來來回回辦理各種委託手續的一直是這位領導的司機。她只在最後簽字時才見到這位房主,年齡大約50歲左右,簽完字就走。

還有一套位於曲江翠竹園的房子,150多平方米,閒置。對方一直都是電話聯繫,直接給出最低價—每平方米6800元,“能賣就賣,關鍵要快,價格好商量”。

採訪中,小黃不斷接到委託賣房業主的諮詢電話。“剛才,有個客戶諮詢此路段的房價,房子200多平方米,可這位連自己的房號都記不住”。

這條路上另一家房産仲介經紀人小董也有這樣的客戶,賣房人也是一位官員,房子位於曲江翠竹園,150多平方米,南北通透,另外,贈送20萬的車庫,總價110萬,還可以再優惠,就是要儘快賣出房子,明確表示怕被“登記”。去年年底,此人就來委託賣此房,當時要價很高,剛一過完年就直接來到門店,大跳水直降房價40萬,外加送車位。

房産不申報,可能惹出大麻煩

本土地産商趙先生多年從事房地産開發。他直言:“現在最著急的是,那些掌握實權、接受開發商贈送房屋的官員們。”

“這種現象很普遍的,辦證拿地跑各種關係,送錢不如送房子經濟實惠,尤其位置好的樓盤,辦事的人更喜歡接受。”趙先生説:“每一個開發商,都多多少少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面對記者追問,他説:“這個問題只能談到這裡,你懂得。”

去年,檢察機關查處一起國土部門官員受賄案,趙先生還配合過檢察院的調查,據他所知好多開發商都被核查過,此事當時在圈內曾引起不小轟動。

近日,扶風縣11名擬提拔幹部被組織提醒談話,並被要求對個人房産情況做出書面説明,原因是他們的申報情況與核查不符。

該縣此前要求39名科級幹部申報家庭財産,包括儲蓄、車輛房産、證券股票等,經過申報登記、聯合核查、會議分析等環節,查實上述11人申報資訊與組織調查不一致。

産生原因主要是,這11人房産大多轉讓未銷戶,也就是説其原先名下的房産已經轉手,但未及時更名過戶。

這則新聞在當地公務員隊伍裏炸開了鍋。當地公務員劉先生説,如果以後都這麼嚴格審核的話,房産登記就得小心了,不登記不申報,提拔可能受影響,“甚至還可能惹出更大麻煩”。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説,春節前他們單位打算提拔幾名副處級幹部,組織部門送來申報表後沒有認真講解如何填報,大家都按照各自記憶填寫完畢,等交到組織部門審核後,幾名幹部漏報了幾筆小額存款和股票而被暫緩提拔。

對一二線城市來説,房價影響有限

對地産開發商來説,這一兩年日子確實不好過,至少可以明顯感覺到這個行業已經不可能有“暴利”了。

“開盤2年了,才賣了400套房子,還剩餘800多套,不動産登記條例實施後,客戶很多都持幣觀望,3月來銷量慘澹……”面對華商報記者,開發商馬先生坦言,最近他的壓力比較大,他的樓盤在郊區,前期資金壓力就緊張,面對眼下如此不景氣的房地産市場,合夥人都要提前撤資。馬先生介紹,眼看3月過了大半,一季度才售出4套房子,都是10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還是附近村民為子女購置的婚房,“整個市場基本上不動,資金壓力太大了”。

“我自己名下共有6套房子,春節前已經賣出2套,現在還剩餘4套,位置都在城中心繁華路段,缺點是小區綠化不太多,快10年的房齡,面積10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簡單裝修過,一直想出售,但是來看的人多,下手買的人少。”馬先生直言不諱地説。“去年上半年,我在曲江購置了三層複式別墅,近300平方米,總價500多萬,單價2萬多,可現在價格直降到1萬多,很後悔,這次投資算失敗了,加之已經實施不動産登記了,將來被徵稅是必然的,不管是登記在兒子或自己名下,將來都是麻煩事”。

至於不動産登記,馬先生認為“影響不大”,因為目前沒有實施細則,“對房産多的人可能有威懾作用,國家可能徵收房産稅什麼的。”他承認房子暫時不好賣了,但並不能説明什麼問題,“不動産登記,對一二線城市來説,影響並不大,因為大家都往大城市擠,有剛需支撐,更何況西安房價在全國同類城市來説並不高。地級市、縣城等三四線城鎮可能影響大,相對來説,這些地方的房價已經不低了。”

登不登記,對普通家庭影響不大

對於不動産登記,很多普通人卻顯得無所謂。

“什麼不動産登記不登記的,我們都不知道,學校比較封閉,沒人關心這個。”面對華商報記者的提問,西安未央區一中學的劉老師這樣回答。

劉老師説,這事情同事都沒人説起,好像都不關心。他有2套房子,第一套是單位2004年分配的廠區房,60多平方米,有房産證,目前出租,每月租金1500元。

2010年又購買了第二套住房,80多平方米,銀行按揭的,第一套房子租金剛好夠交房貸,沒什麼經濟負擔。

同樣是教師的高校郭老師也認為,登不登記對普通家庭意義不大,目前他只有一套房子,2008年入住的,120平方米,是購買學校的房子,沒有房産證,“就是想去登記,國家也不會讓你登記的”。他認為,登記對國家意義重大,從定量角度上可以摸清全國房地産家底,從宏觀上對整個房地産有指導和干預作用。

“中國房子功能有點異化了,扭曲了其居住功能,完全成了財富的象徵,人們瘋狂地購買房子,有能力沒能力的都在囤房,身邊這種事例太多了。”郭老師説:“有多套房子人感覺心裏踏實,就以為佔有了財富,造成慾望的惡意膨脹,這次不動産登記,應該對這種腐敗行為會有一定的遏製作用”。

無房戶“觀望”,等待房價回落

採訪中華商報記者發現,這次不動産登記影響最大的似乎是“無房”群體。

“不知道不動産條例實施後,能否促使房價下降?我想買房不知道該不該買,幾時出手比較合適些?”最近何女士有點糾結。何女士剛剛來西安工作,目前暫時在郊區租住2居室房子,月租1500元,年租金近2萬多,她感覺不划算,打算買套房子。但買新房還是二手房讓她很糾結:新房大都在建設中,交房還需要一兩年;二手房可直接入住,但是房屋使用年限少了幾年。

儘管很多人在觀望,但市場對不動産登記實施的反應還有待觀察。西安美城房地産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分析師嚴九遠認為,隨著反腐力度不斷加強,西安市場局部拋盤有一定量的增加,集中在2014年,西安南郊別墅、洋房價格降一半,高層降幅30%至40%。但目前西安二手房市場並無明顯拋售現象,只是個別項目受民間借貸或個人原因等因素影響出現拋售,但只屬於短期波動行為。21世紀不動産西安區域總經理邵濤表示,現在低價掛牌的二手房,有相當一部分是政府、企事業單位團購的樓盤,他們大多名下已有房産,受不動産登記的影響,急於轉手。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西安城七區二手房掛牌量總量39萬套,比去年12月上漲60.39%。高先生也在糾結,他準備明年結婚,最近一直在尋找合適房源,最後還是決定購置二手房。他瞅準的是急需拋售的房源,價格是最大的優勢,最後決定購買南三環邊上的曲江某處100平方米的房子,贈送車位,總價60萬,他很滿意。他覺得,不動産登記的實施,短期來説對房價影響不大,但肯定是有影響的,至於影響有多大,他也不知道。(來源:華商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不動産登記實施近滿月 誰在糾結?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03-23 11:59:00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