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大規模集中修繕文物建築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3-11-08 11:53:00

54歲的常玉梅兩手緊握鐵鍬一鏟鏟地和著水泥,不時穿梭在建築垃圾遍地的古圓通寺周圍,這是他修繕的第七個寺廟。他説,修廟不為別的,“只圖積個功德。”

常玉梅要比同齡人顯得蒼老。一圈黑白相間的短寸下面滿是被時光雕刻成的褶皺,嘴裏叼著味道嗆鼻的旱煙,騰起的煙霧令他眉頭緊鎖,卻顯得幹勁十足。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來自河北平山,42歲那年結束了種地生涯,來到中國佛教聖地五台山以修廟為生。12年間,他修了6座廟宇,主要負責土建工作。在與他交談的十幾分鐘裏,他説的最多的話是“我沒什麼文化,你找其他人吧。”

2013年10月,常玉梅和十幾個工友開始了古圓通寺的修繕保護。兩個月前,有著千百年曆史的古廟宇,在太原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浪潮中“有幸”重見天日。這些廟宇矗立在城市中心,在高樓大廈的簇擁下略顯孤單,一個有關保護和發展命題就此産生。

孤獨的60年

古圓通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東緝虎營街48號,與之百米相隔的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實驗中學,每到上下班(學)高峰期這裡總是人頭攢動,擁堵不堪。現存的屋頂被錯綜複雜的電線遮擋,四週被藍色鐵皮圈起,俯瞰時曾經香火茂盛的景象斷斷續續地竄入腦海。

明、清之際,古圓通寺是太原盛極一時的佛教廟宇,位於後小河岸邊。每逢節慶或法事活動,都有高僧開講《盂蘭盆經》,眾信士圍聚河邊燃放河燈,一幅繁盛景象。一眨眼的間隙,目光重新定格在川流不息的車潮中,幾個“螞蟻”大小的工人穿梭在鐵皮墻裏,鋸木、和水泥、搬磚,為古圓通寺重見天日忙碌著。

與古圓通寺一街之隔的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誌》記載,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鼎盛時有眾多的高僧、名士在此頻繁活動,對中外文化交流及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産生重要影響,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然而在近60年的時代變革中,它早已褪去浮華,隱匿在房屋林立的民居裏,黯然神傷。

58歲的老李是普光寺的上任“主人”,曾在那裏居住了21年。再次見到他是在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趙莊的安置房內,秋日的陽光從落地窗打入,使這間70多平米的房子敞亮許多。“16樓的空氣比以前寺裏好很多。”老李説,以前屋裏難覓新鮮空氣,整個院子裏都是煤爐的味道。

“上世紀50年代,普光寺是西緝虎營小學的辦公室,後來周圍陸續建了不少房子,成了學校職工宿舍。”現年70歲的太原市杏花嶺區文物旅遊局文史顧問孫毅拿出普光寺修繕前的老照片對記者説,普光寺大殿的橫樑上被住戶做了吊頂,垂下幾根連接燈管的電線,吊頂上方清晰可見梁柱上精美的“龍形”彩繪,屋頂鋪有金黃色琉璃瓦。

孫毅説,普光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時香火還很旺,發揮著作為寺廟的作用。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仍然作為廟宇存在。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發展迅速,住房問題尤為突出,最緊張的時候一間10平米的平房裏住著三代人,一住就是幾十年。“雖然它依然熱鬧,人來人往,但作為山西最古老的寺廟,它是孤獨的。”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山西太原大規模集中修繕文物建築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3-11-08 11:53:00
54歲的常玉梅兩手緊握鐵鍬一鏟鏟地和著水泥,不時穿梭在建築垃圾遍地的古圓通寺周圍,這是他修繕的第七個寺廟。他説,修廟不為別的,“只圖積個功德。”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