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20項市級疏堵工程建設全部完工

來源:人民網 2023-12-05 11:44:21

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作為市政府民生實事任務之一,北京今年市級疏堵工程全部完工,包括東三環京廣橋橋下路口改造、增設圓明園西路非機動車道、完善北土城東路進出口等共計20項。

據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城養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疏堵工作密切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區域出行難問題,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常發堵點治理、慢行系統整治提升,從影響道路節點運作的微觀處著手對症下藥,通過對紅線範圍內道路交通設施進行優化調整,改善道路交通組織、提高通行能力,破解影響交通出行的難題。

東三環三大堵點增劃車道

在今年的疏堵工程建設中,北京重點針對東三環京廣橋、燕莎橋等易發擁堵路口,通過充分利用橋下空間、調整車道等方式,打通路口瓶頸,提高通行效率。據介紹,這兩處路口,通過利用橋下停車場空間增設北向北專用掉頭車道,提前分流橋下路口掉頭車輛,減少掉頭與左轉車輛共同排隊等候時間,緩解路口交通壓力。在東三環十里河路口通過壓縮機動車道寬度、利用步道外側空間等方式,將路口由原4車道調整為5條,每小時可多放行機動車約180輛,路口通行能力提升約15%。

朝陽北路與金榆路路口改造則實行綜合手段,利用隔離帶將西進口由2車道拓寬為4車道,並在東進口增設東向東專用掉頭車道,同時增設行人二次過街安全島、非機動車一次左轉等設施,優化路口交通組織。項目實施後,該路口東進口方向車輛排隊情況明顯減少,通行能力約提升30%,緩解晚高峰出京方向燈控路口排隊等候現象。

慢行系統出行環境持續提升

記者了解到,疏堵工程在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的基礎上,重點對慢行系統進行了專項治理,利用工程手段提高和改善慢行交通的出行條件,規範機動車、非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的交通秩序,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進而緩解道路交通擁堵。

圓明園西路肖家河至頤和園路路段沿線學校、社區密集,高峰時段非機動車高達2000輛/小時,但由於該路段北向南缺少非機動車道,大量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上與機動車混行,或在人行步道上穿行,影響通行效率、存在安全隱患。本次改造通過利用道路西側部分綠地新建寬2.5米、長1.1公里非機動車道,並鋪設非機動車道彩鋪,保障非機動車道的連續性,使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消除安全隱患,提升該路段慢行系統出行環境。

受京承高速阻隔影響,西側芍藥居、東側太陽西元等社區之間通行繞行距離較遠,本次改造通過清除京承高速橋下堆土,建設京承高速太陽宮地下通道,方便兩側社區出行,縮短通行距離約600米。

完善交通組織提升通行能力

此外,城養中心還通過調整或新建道路進出口、優化交通組織等措施,合理分配道路資源,完善和提升道路設施功能,進一步規範重點區域的交通秩序,提升區域通行能力。如原北土城東路在安定路輔路與安貞路之間缺少主路入口,導致輔路車輛去往安貞路或調頭時需繞行,本次改造通過在北土城東路與安定路交叉口西側增設1處主路進口,方便周邊外運大廈等企業需求,做好營商環境的服務工作。

為服務公共交通銜接,城養中心今年組織開展公交港灣改造,如在育慧東路(東行)公交站,原站臺長度不足,公交車需佔用機動車道排隊,影響道路通行。本次通過工程改造延長公交港灣及站臺,為行人提供充分候車空間,減少公交車停靠佔用機動車道的情況。同時優化育慧東路與鼎成路交叉口進口交通組織,提高通行效率。

據介紹,城養中心今年還組織完成了西五環內環增設曉月苑出口、西四環玲瓏路北增設出口、南苑路與大紅門西路路口改造、警備東路與南大紅門路路口改造、蘇州街海淀婦幼保健院門前道路拓寬等市級疏堵工程。

目前,城養中心正在組織開展2024年疏堵工程方案深化研究工作,計劃于明年組織實施萬泉河路(進京方向)增設進口加速車道,京滬高速(四環-五環)瓶頸路段拓寬改造,朝陽北路與石佛營西路路口完善等交通擁堵和出行不便問題,不斷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今年20項市級疏堵工程建設全部完工
來源:人民網2023-12-05 11:44:21
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作為市政府民生實事任務之一,北京今年市級疏堵工程全部完工,包括東三環京廣橋橋下路口改造、增設圓明園西路非機動車道、完善北土城東路進出口等共計20項。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