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為建設人才集聚地:給予青年英才購房款最高10%的補貼

來源:澎湃新聞 2021-12-16 07:28:15

為建設區域人才集聚地,安徽省蕪湖市針對青年英才給予租房和購房補貼。

12月15日,澎湃新聞從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獲悉,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12月13日發佈《關於印發蕪湖市青年英才購房補貼發放實施細則的通知》。

《實施細則》的主要內容為,在蕪湖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不含駐蕪央企、省屬國有企業,城市合夥人單位根據相關規定執行)引進並於2021年7月30日後(含7月30日)遷入戶籍的在職在崗、依法持續參加社會保險,在蕪暫無自有住房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本科和專科(含中職、技工院校)畢業生在蕪湖市區範圍內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可以給予購房款最高10%的補貼。

根據《實施細則》,申報條件包括申請人與所在企業簽訂不少於1年的勞動合同,按規定在蕪湖市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另外以家庭為單位在市區(鏡湖區、鳩江區、弋江區、皖江江北新興産業集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山經濟開發區)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並於2021年7月30日後(含7月30日)簽訂購房合同(二手住房以不動産權證書登記日期為準)。

購房款最高10%補貼中,首期補貼為購房款的3%,分3年平均兌現,剩餘購房款補貼按申請人上年度實繳個稅地方留成部分逐年兌現。購房補貼自審核通過兌現首期補貼之日起計算,總兌付期最長不超過10年。

蕪湖住建局表示,這是落實安徽省、蕪湖市對人才工作要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機遇。通過為人才提供購房補貼的形式,保障和改善蕪湖人才安居條件,構建具有蕪湖特色和區域競爭力的人才制度,把蕪湖建設成為區域人才集聚地。為推進《關於實施新時代“紫雲英人才計劃”加快推進蕪湖高品質發展的意見(試行)》(蕪市發〔2021〕21號)落實,按照《關於切實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推進“紫雲英人才計劃”落實落地的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結合蕪湖實際而制定的《蕪湖市青年英才購房補貼發放實施細則》。

此前的11月26日,蕪湖市住建局、財政局印發《蕪湖市青年英才租房補貼發放實施細則》。對上述蕪湖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引進並於2021年7月30日後(含7月30日)遷入戶籍的在職在崗、依法持續參加社會保險,在蕪暫無自有住房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本科和專科(含中職、技工院校)畢業生,發放租房補貼。該《細則》已自2021年7月30日起施行。

具體看,在蕪暫無自有住房的博士每人每年2萬元,35歲以下的碩士每人每年1.5萬元,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每人每年1萬元,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專科(含中職、技工院校)畢業生每人每年0.6萬元。租房補貼自審核通過申請的當月計發、按月發放,累計發放不超過3年。

申報條件包括:申請人與所在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按規定在蕪湖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以家庭為單位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無自有住房(未婚者本人名下無房即可,已婚者需夫妻雙方名下均無房産);申請人于2021年7月30日後(含7月30日)落戶蕪湖,就讀蕪湖、蕪湖戶籍未遷出的畢業生視同新落戶人員; 申請人正在租住公租房、人才公寓的不享受此政策。

蕪湖住建局當時表示,目前,蕪湖公租房輪換較為緊張,且位置偏遠,故高校畢業生享受租賃補貼數較少。為響應政府號召儘快制定並出臺《蕪湖市青年英才租房補貼發放實施細則》,對於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優化人才生態環境,把蕪湖打造成為“有溫度”的人才高地,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蕪湖發佈8月16日的消息提到,蕪湖“紫雲英人才計劃”正式啟動,蕪湖將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十四五”期間,啟動“3113”人才工程,即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00個、領軍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計引進30萬名大學生,把蕪湖建設成為區域人才集聚地,為奮力打造“四個名城”、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人民城市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王永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蕪湖為建設人才集聚地:給予青年英才購房款最高10%的補貼
來源:澎湃新聞2021-12-16 07:28:15
為建設區域人才集聚地,安徽省蕪湖市針對青年英才給予租房和購房補貼。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