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 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0-08-07 09:30:07

中國人民銀行8月6日發佈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處理好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的關係,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綜合運用並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

推動金融體系向企業合理讓利

報告提出,促進貸款投放與市場主體實際資金需求相匹配,使資金平穩有序地投向實體經濟,支援經濟增長向潛在增速回歸。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通過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體系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加強與財政部門有機協同,促進政府債券順利發行,發揮與就業、産業、投資、消費等政策的合力。

積極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做好穩企業保就業工作。運用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援工具,切實緩解小微企業還本付息壓力,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運用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援計劃,解決小微企業缺乏抵押擔保的痛點,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報告指出,要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完善“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框架,建立健全銀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的長效機制。長短兼顧、綜合施策,持續開展商業銀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優化銀行內部信貸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研究做好金融支援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銜接,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加快出臺商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辦法,引導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領域集聚。推動製造業銀企對接,加大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支援。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産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發揮匯率自動穩定器作用

報告指出,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推動LPR改革,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于8月底基本完成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規範存款利率定價行為,維護公平定價秩序,督促金融機構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要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為基於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的財務理念,通過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支援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可自由使用。

報告強調,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確保風險總體可控、持續收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在鞏固攻堅戰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基礎上,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和政策,統籌考慮宏觀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支援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央行: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 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來源:中國證券報2020-08-07 09:30:07
中國人民銀行8月6日發佈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處理好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的關係,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