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繪城鄉新藍圖

來源:北京日報 2020-07-30 10:13:31

2019年4月28日,修訂後的《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正式實施,其中第十四條提出:本市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指導規劃實施,推進公眾參與。同年5月,北京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委員會發佈了《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北京成為全國首個全面推行相關制度的城市。

截至2020年5月,全市16個區333個街鄉鎮中已有10個區簽約了212名(首席)責任規劃師,覆蓋了195個街道、鄉鎮和片區。責任規劃師下社區、進鄉村,發動公眾參與,整合各方資源,搭建共治平臺,推動治理走向精細化,共繪城鄉新藍圖。

規劃師下沉

10多年前,規劃師們還沒這麼接地氣。 

2007年,為了開展《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詳細規劃》(01號片區)的公示活動,原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將負責各片區的規劃師命名為“責任規劃師”,負責駐場講解規劃、接待來訪居民答疑解惑。這也是體現國務院2005年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時提出的“落實公眾參與原則”。

“給社區居民講解時,心中是充滿期待的,希望能聽到各種意見和建議。但居民聽了講解、看了圖紙,並沒有對控規提出什麼意見和建議,而是吐槽自己身邊的各種問題:人行道被商家佔了沒法走,下水道箅子裏全是垃圾臭不可聞,衚同路面坑坑洼洼,社區缺少活動場地……”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北京城市規劃學會街區治理與責任規劃師工作專委會主任馮斐菲回憶。市規劃院團隊當時是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的責任規劃師。

面對居民吐槽,規劃師們只能尷尬地回答:這個不是控規能解決的,我們會盡力反映給相關部門。

這種尷尬,是傳統規劃工作模式趕不上城市發展造成的。

“當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下半程,越來越多的城市規劃建設開始從增量擴張轉入存量更新,發展理念上更加強調以人民為中心,關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期待。”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施衛良介紹,在這一背景下,城市規劃的模式也在發生轉變,從目標導向的終極藍圖思維轉向問題導向的動態實施思維,從自上而下的精英規劃轉向自下而上的參與式協商式規劃,從注重物質建設轉向更加關注人的需求與體驗。

其實,早在1981年,城市規劃專家、與梁思成一起提出“梁陳方案”的陳佔祥就在《建築學報》上發表的《建築師歷史地位的演變》文章中寫道:“建築師再也不能高居藝術鑒賞的仲裁地位,他必須到群眾中去,與群眾結合,當群眾的環境設計代理人。這並不降低建築師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更增加了建築師的責任,更能夠發揚他的創造性。”

到了城市發展進入存量更新時代,規劃師下沉,不僅僅是為了形成更具民意基礎的規劃,還為了推動規劃實施。

“當我們用治理思維來看待社區規劃與街區更新,會發現僅靠空間規劃設計手段,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必須從規劃、實踐、運營、管理等多維度,以及政府、居民、仲介組織、在地單位等多層面協同考慮,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才能實現。”施衛良説。

訪百姓 調眾口

2008年7月,北京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迎奧運,交道口街道辦事處挂出了幾塊展板,公示菊兒社區活動站的改造設計方案。

原來,在控規公示過程中看到居民們失望的表情,來自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責任規劃師們不淡定了:我們能不能嘗試解決一些居民身邊的小問題?可喜的是,東城區規劃分局、交道口街道也願意促成此事,三方聯手,解決居民反映最集中的“活動空間不足”問題,選擇見效快的“菊兒社區活動用房改造”試水。

2007年菊兒社區活動用房完成裝修,但因為不好用,閒置了一年有餘:緊挨著社區活動用房的居民院裏污水管道碎了,污水往屋裏返。鋪的又是木地板,下面全是臭水,屋裏一股子霉味兒。

公示4個月後,有關活動用房的意見就有30多條。這麼多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聽誰的?怎麼實施才能讓居民滿意?公眾參與,如何達成一致意見最棘手。

2006年,一位德國公眾參與專家受邀來北京講課,把民主協商的一種會議技術“開放空間”帶入國內。

“這種會議技術有幾個特點。”邀請德國專家來講課的“社區參與行動服務中心”負責人宋慶華介紹。

一是可以讓30人到上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一個空間裏,自行討論、達成共識、制定行動計劃。根據人數多少和話題的複雜性,會議時間可以是半天到三天。二是參會者一定是與主題相關的利益各方,越多元化越有效。參會者溝通、互動、合作、創新探索,認清面對的現狀和尋找應對的策略。三是討論最後一定要落在行動計劃上,所以行動計劃的制定是相關各方的聯合行動。

東城區規劃分局找到宋慶華。2008年11月24日,主題為“公眾參與社區活動用房規劃和有效利用——開放空間討論會”召開了,足足用了兩天時間。市規劃部門、東城區規劃分局、交道口街道、菊兒社區居委會和居民、街道其他社區代表共60人參會。

這麼多人一起開會會不會搞砸?居民如果提出其他話題怎麼辦?兩天的時間居民們待得住嗎……“在會議正式舉行的前一週,街道領導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疑問來問我們。”宋慶華説,會議前一天晚上,主辦各方還在開會商討。

值得欣慰的是,兩天后,會議圓滿結束。

“以前社區組織活動請居民來,這次,大家都是主動報名參加。”當時的社區幹部説。

防水層重新鋪設、污水管線修繕加固、木地板改成防滑大理石……8個月後,簇新的活動站落成,居委會幹部、居民都體會到了滿滿的成就感,各級政府部門也看到了公眾參與社區治理的潛力。該案例獲得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居環境範例獎、迪拜國際人居環境範例獎。

到了2017年,在公眾參與方面各方積累了一些經驗。當年,朝陽門街道辦事處把位於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的史家衚同博物館交給市規劃院運營。為此,市規劃院組織了專門的團隊,以博物館為平臺,引入各種社會力量,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眾參與活動。如老物件老照片展覽、居民口述史收集整理、傳統節日舉辦文化廟會等。在此過程中,發掘居民意見代表,培養了一批鐵桿粉絲。

有了群眾基礎,一系列公眾參與式規劃項目陸續展開,如“咱們的院子——院落公共空間改善”項目,組織居民制定社區公約、小院公約,規劃師和居民一起在衚同小微空間裏建設“衚同微花園”,組織商戶參與朝陽門南小街菜市場公共空間改造等。東四南因此贏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17年9月27日,《北京城市整體規劃(2016年-2035年)》獲批,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謀劃首都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圍繞落實新總規,基於規劃師們在朝陽門、東四等街道的試點實踐,以“百街千巷環境整治”為抓手,東城區在全市率先推出了責任規劃師制度。

方寸之地試牛刀

2020年6月,朝陽區芍藥居北裏二社區208號樓裏貼出通知:樓前小微空間改造項目即將開工,最終設計方案也一併貼出。全樓居民歡欣鼓舞。

芍藥居北裏歸屬太陽宮地區,是建成30多年的老舊小區,人口密集、職業構成多樣、老年人口占比高、公共設施存在短板、景觀環境陳舊老化,被列入2020年全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208號樓共24層,每層12戶。樓前有點小綠地,但坐的地方不足,地面、座位都已經嚴重損壞,小區穿行人員和下樓乘涼的居民互相影響,大家都盼著能把這個地方改造改造。但這兒會被列入改造計劃嗎?怎麼改?居民心裏沒譜。

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樓裏的居民代表、普通業主、黨員代表等七八個人接到通知,去社區開會。

“一進會議室,一堆人裏有四五個陌生人。他們做了自我介紹,不是這個規劃院就是那個規劃院的,還有北京工業大學的,我們都挺奇怪的,這麼專業的人來我們這兒幹嘛?”208號樓黨員代表、75歲的高書蘭回憶。

原來,2019年下半年,朝陽區為每個街鄉鎮都配備了責任規劃師團隊,為避免只調研、不實施,舉辦了“微空間·向陽而生——朝陽區小微公共空間再生”系列活動,面向全區徵集規模在200平方米左右、具有提升潛力的小微公共空間,並由國內首支從城市更新視角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的專項基金“中社社區培育基金”給與資金支援,每個實施項目10萬元。

由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詳細規劃所主任工程師環迪任首席責任規劃師的太陽宮地區責任規劃師團隊,選擇了208號樓樓前小微空間改造項目參賽。

得知這些專業人士就是專門來聽居民們的意見的,大傢夥樂了,七嘴八舌説開了。

根據前期調研和居民座談提的意見,團隊形成了初步方案交由居民討論,然後修改、討論,再修改、再討論。

第一稿方案裏有兩個空間可以坐著聊天,但居民們覺得第二個離樓太近了,選址改了又改;方案裏設計了一個兒童活動區,居民們説,小區裏已經有兒童活動場地了,樓前再設計一個太吵,放棄;方案裏原計劃建個車棚,大家説,有了車棚讓誰停不讓誰停?最後也只好暫時取消。

以前,看小孩的、遛狗的,都從樓前穿來穿去。方案裏規劃種一圈樹,裏面給居民設計了一個小聚聊天的溫馨家園,外面修了一條通行的小路。以前有位理髮的楊師傅經常在樓前開展義務理髮活動,這次,也給他保留了專用場所。

“他們特別認真,三番五次地來。有一次一個小姑娘為了做人流量分析,在我們樓前蹲守了一天,從早7點守到晚8點,我們都挺心疼的。”高書蘭説。“過去,你沒地方提意見,提了人家也不聽。現在,不但派來了專業隊伍,我們的意見他們還都想方設法儘量滿足,從設計上做的合理一些。政府這麼重視咱老百姓,我們都特別高興。”

最終,208號樓項目從全區16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5個受資助項目即將落地實施。

208號樓樓前小微空間改造,是責任規劃師們實施的眾多小微空間更新項目之一,也是他們所做的見效最快、群眾獲得感最強的工作之一。

優化的不止環境

“我們總是能聽見群眾在吐槽城市環境水準太差,如變電箱隨意佔道、馬路總在拉拉鏈等,主要原因是市區政府的各個專業部門與最直接面向群眾的街道辦事處之間,工作機制沒有理順。”參與責任規劃師實踐多年,馮斐菲總結。

比如電力、城管、文旅、園林等按照自己的需求編制專項規劃,每年按自己的計劃往下落實,由於與街道溝通不足,即使不切實際或不合理,街道也只能被動接受、配合。而任務要求通常又很急迫,效果可想而知。

2018年,北京市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2019年2月23日又發佈了《關於加強新時代街道工作的意見》,以理順街道和部門的條塊關係。

除了賦權街道,還要為其提供專業性的力量做輔助。推動規劃宣傳、規劃諮詢、規劃編制下沉,責任規劃師能夠深入基層且長期陪伴。責任規劃師制度於是在全市推開。

2019年5月10日,《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發佈,明確制度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貫徹落實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準和精細化治理能力。

責任規劃師由區政府聘任,聘期4到5年,工作範圍以街道、鎮(鄉)、片區或村莊為單位,工作任務是為責任範圍內的規劃、建設、管理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服務,主要包括宣傳規劃理念並解讀規劃,針對項目建設及環境提升等提供專業的技術諮詢,進行街區評估、了解社情民意並進行反饋,推進公眾參與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監督等。

市規自委成立了責任規劃師工作專班,下設由勘察設計處牽頭的工作協調組、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牽頭的跨領域專家構成的專家組、市規劃院和高校聯合的工作研究組,分工協作,統籌推進工作。

同時,北京城市規劃學會成立了“街區治理與責任規劃師工作專委會”,匯集了規劃、建築、景觀、社會學、管理、法律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一批紮根基層實踐多年、具備豐富一線經驗的規劃設計師,做責任規劃師的後盾。

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一年來,各區百花齊放。

海澱區搭建了“1+1+N”架構,為全區各街道鄉鎮選聘了全職責任規劃師,配備了一支高校合夥人團隊,並建立了N個可以提供項目服務的隊伍;朝陽區創出由責任規劃師為責任街區提供“大數據體檢化驗+責任規劃師開方/專家會診+街鄉去疾”的全過程、陪伴式服務;密雲區則首推生態責任規劃師制度,聚焦非建設地區,從推進城鄉統籌、促進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發展及生態空間品質提升角度,探索符合密雲實際的規劃實施新思路……

責任規劃師的項目遍地開花。東城區朝陽門街道成立“東四南文化精華區治理創新平臺”,西城區的“西師”們在街區整理工作中大顯身手,海澱區的“小海師”在學院路街道開展“城事設計節”,朝陽區的“葵花子”在“微空間·向陽而生”系列活動中切磋進步……

芍藥居北裏208號樓項目也有意外驚喜。見證了參與式規劃工作模式後,太陽宮鄉政府決定追加投資,將改造經費由基金的10萬元追加到30萬元,促進方案升級。“我們不是為了10萬元去做一個項目,而是希望做一個示範項目,撬動整個地區的空間治理。”太陽宮鄉相關負責人表示。而這也正達成了中社社區培育基金“以小撬大、帶動全社會參與”的目的。

208號樓前空間改造只是一個開始。

“作為責任規劃師團隊,我們在對芍藥居北裏地區做系統的梳理和研究,空間上的問題既包括看得見的道路、停車位、騰退空間、樓裏改造,也包括看不見的地下管線等,然後給出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責任規劃師團隊成員張晨表示。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共繪城鄉新藍圖
來源:北京日報2020-07-30 10:13:31
2019年4月28日,修訂後的《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正式實施,其中第十四條提出:本市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指導規劃實施,推進公眾參與。同年5月,北京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委員會發佈了《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北京成為全國首個全面推行相關制度的城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