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9市公積金資訊共用

來源:廣州日報 2019-12-31 11:47:32

輸入個人資訊,人臉驗證,簽字確認……短短3分鐘,陳女士就將佛山住房公積金賬戶裏的餘額轉入了廣州的賬戶裏。

為了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間人才流動頻繁,跨市公積金業務需求量大的情況,昨日,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資訊共用平臺正式上線啟動,粵港澳大灣區9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共同簽訂了《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資訊共用公約》。從今往後,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深圳、江門、珠海、東莞、佛山、惠州、中山、肇慶9市的公積金資訊實現共用,公積金跨地區業務只需到所在地窗口辦理,不需要兩地奔波。

有效解決“最後一公里”堵點問題

3分鐘辦完一單在佛山市繳存公積金轉入廣州公積金中心的業務受理,10分鐘審批了一單異地公積金貸款提取業務。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幸運兒,市民陳女士表示,現在公積金異地業務辦理效率很高,手續特別簡單,不用兩地跑,節省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而就在上個月,想要辦理異地轉入業務,需要先到轉出地公積金中心查詢繳存資訊,出具繳存證明,然後至轉入地窗口辦理,中間往返異地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費時費力。常有人抱怨,轉移的金額還不夠來回奔波的路費,費時、費力、費錢。

據介紹,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人才密集,城際間的人員流動頻繁,城際之間的公積金異地業務需求量大。據統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公積金業務合計佔全省總量的85%以上,異地業務更是佔到全省總量的90%以上。今年1至11月,廣東省辦理異地轉移業務近11萬筆,涉及金額27億元。

據省住建廳調研,異地轉移接續、異地貸款、異地提取等跨區域業務,存在職工兩地跑,出具證明、發函查驗、查詢審核等流程多時間長等痛點堵點問題。這些問題在住房公積金資訊共用平臺試運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試運作20個工作日,通過平臺辦理大灣區9市異地轉移接續1865筆,異地提取409筆,異地貸款771筆,合計3045筆,大大減少了群眾需提供材料件數達60%,多項業務無須職工在兩個城市間跑動,異地轉移和異地貸款業務審批時長壓減50%,為辦事群眾節約了成本,釋放了4000多個工作日,有效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堵點問題及各中心前臺窗口和後臺審批“數據孤島”的難點問題,提升了公積金行業管理水準和服務效能。

2020年85%公積金業務掌上辦理

省住建廳副廳長郭壯獅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資訊共用平臺是一項便民實事,也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項改革事項。便利辦理跨城市業務,節約社會成本,促進灣區人才流動,改善大灣區營商環境,促進大灣區人才要素有效流動。同時,也降低公積金領域金融風險,進一步降低了人工審核風險,有效化解了利用虛假材料騙提騙貸住房公積金的風險。

廣東的公積金資訊化建設也走在全國前列,是全國率先介入數據集中平臺的省份,除了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資訊共用平臺之外,“廣東公積金”微信小程式同時上線,更是將推動平台資源整合到手機端使用。據了解,下一步,省住建廳將持續圍繞“建好一平臺、打造一張網、實現一體化”目標,以大灣區住房公積金資訊共用為基礎,深度整合資源,推動住房公積金改革向縱深發展。繼續簡化辦理手續和流程,支援更多業務網辦。豐富手機端“廣東公積金”小程式功能,努力實現2020年廣東住房公積金個人業務辦理離櫃率達70%左右,大灣區城市達85%左右,讓繳存職工在手機端就能進行住房公積金業務自助辦理。

數據

廣東省住房公積金連續五年繳存額居全國首位

據了解,廣東省住房公積金連續五年繳存額居全國首位,繳存總額佔全國十分之一。今年1至11月,廣東省住房公積金繳存同比增長15.7%;提取同比增長13.12%;貸款發放佔比同比增長61.4%,住房消費提取超85%,租房提取比例連年擴大,貸款支援首次置業和二次改善型置業比例超90%。“粵省事”開通以來,共發生公積金相關業務2.34億筆,佔了“粵省事”業務總量的45%。這其中涉及公積金提取的業務量1000萬筆,提取金額約2000億元。資金運營總體安全,全省個貸率保持在75%左右的合理區間,貸款逾期率低於3%。

同時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廣東省全面落實港澳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政策以來,不少在粵工作的港澳職工開始繳存住房公積金,一些城市也已經為港澳職工發放公積金貸款。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粵港澳大灣區9市公積金資訊共用
來源:廣州日報2019-12-31 11:47:32
輸入個人資訊,人臉驗證,簽字確認……短短3分鐘,陳女士就將佛山住房公積金賬戶裏的餘額轉入了廣州的賬戶裏。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