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10-24 01:28:11

建築是望穿一個民族內在文化與素質的重要表現形式。中國建築怎樣實現全球化下的傳承與創新?

10月18日,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世界建築雜誌、世茂•西山龍胤、北青網共同舉辦的“聽得懂的建築——世茂•西山龍胤[當代居住與文化思潮]建築講堂”活動成功舉行。

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中國網地産

活動現場聚集了建築界頂級大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張利,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圖書館館長賈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專業教授朱育帆,Nicolas Godelet 建築事務所主持人、比利時工程師、建築師戈建,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一分院執行總建築師、建築設計一所所長、世茂·西山龍胤總建築師方雲飛蒞臨現場,為建築發聲。

西山,之於北京,不僅僅是單純的一種地理上的簡單概念,它有數百年的文化積澱、多個王朝的齊心經營、數十代人的傳承,是北京重要的歷史文化符號。

在富有歷史厚重文化積澱的西山腳下,諸位建築大師與參會嘉賓和全國主流媒體一同分享了中國建築之精髓、探討當代居住與文化思潮的融合。

張利:創造性將引領中國當代建築影響世界

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中國網地産

住宅是一個可以望穿一個民族內在文化基因的東西。對家的想像展現出各不同文明鮮明差異。

作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學術帶頭人張利教授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通過建築園林的形式營造出傳承古代中國藝術的“中國家”,而且能夠繁衍出全新的中國居住的方式?這也是中國建築界需要思考的問題。

張利認為,基於中國無比豐富的歷史和現實積澱,創造性地提出問題,是中國當代建築影響世界,影響未來居住理想的一個重要方式。

世茂·西山龍胤這樣的項目,不僅是在高端地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在一層或者是多層一戶專享多個院子的範本,更是把中國傳統的居住文化延伸到了現代城市的啟示。”張利説。

提到世茂·西山龍胤項目,張利首先想到的是“用心”二字,體現在工藝和建造技法上的呈現。

第二個印象則是博愛。張利認為,世茂·西山龍胤是高端市場定位項目,但是所探討的關於中國人對家的想像的話題,或者是延續中國人傳統對家的想像的話題,超過了這個高端産品的本身,是非常了不起的。

賈珺:院落承載了對最高居住理想的追求

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中國網地産

中國建築的屋頂是最具有特色的,或者説最區別於其他世界各國建築的。空間的角度看,庭院和園林在內是中國建築最有特色的一個空間的部分。

賈珺認為,中國建築史特別強調了一點,如果進入中國的家庭,發現所有的房屋都是圍繞著庭院展開的,會注意到中國人的生活的重心並不是某一間客廳或者是主人的臥房,而是院落承擔了核心的價值,院落承載了中國人對於最高居住理想的追求。

中國人喜歡用墻,最終的目的不是得到墻本身,而是通過墻圍合出大大小小一方方院落。

他指出,事實上中國從用城墻圍合城市開始,幾乎所有的建築類型都是依託一個個院落進行,中國人認為最美好的建築不是高聳入雲的樓閣或者尖塔,而是庭院深深深幾許,這更代表了中國人的含蓄,多元豐富的空間文化的感悟。

賈珺表示,很多建築內部的庭院就是整個建築物與自然進行交流的氣息貫通的媒介,正是因為在院落當中,人才有機會去更多地感受到微風和煦、雨雪霏霏、可以直接欣賞自然、星空,微觀的喧囂的獨特的空間氛圍,所有的這些不是一般的住宅,或者是單純的高大上能夠替代的,這的確是中國建築空間最核心,最有意思的一個部分。

“今天看到世茂·西山龍胤項目,特別強調把院落本身作為每一戶人家最核心的空間去經營,去打造,院落是非常有意思的,不光分內外,而且尺度,輪廓,包括地平線都是有明顯的高差,是把大小不同的五個院子鑲嵌在這樣一個完整的空間環境裏面,也可以看到這個是立體的篆刻,從不同的層高體現出虛與實的微妙平衡,我認為這個感受是比較深刻的。”賈珺説。

他表示,西山龍胤項目戶戶擁享五重庭院,三維的尺度上面進行了疊加和交融。應該説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隱私,或者説採光,通風的基本問題,更重要的是賦予空間更強烈的藝術感,或者是變化錯落的效果,這是值得肯定的。

朱育帆:園林是人居生活和情感的投射

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中國網地産

朱育帆教授是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專業的第一位博士,在他眼中,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庭院和園林是密不可分的。活動現場,他為在場聽眾講述了中國園林變遷史。

在明中早期之前,中國園林的整體風貌師比較舒朗的狀態。明清末期,園林的風格逐漸隨著建築形態的變化,更加講求緻密與錯落,反而形成了中國園林後期巔峰式的結果。

如何應對時代的急劇變化是最主要的,只有應對了時代的變化,文化性跟人們的生活狀態高度契合時産生的東西才是真正需要被探討的。

他指出,在中國傳統庭院裏的空間是家庭人員共用的,院的部分不是用於共同交往,而是非常自由的精神行為,釋放。

朱育帆認為,園林裏面每一花一草一木都投射了園主人的感情。古代生活中,園林一直作為釋放壓力的途徑,造園林能夠完成自身人格在生活裏不能實現的情景投射,這就是園林的功能。跟書法、繪畫、彈琴、下棋一樣,人居環境裏面的建築、城市規劃、景觀設計都是一種投射。

“我感覺西山龍胤項目是很有趣的,想打破邊界,利用現在的技術,利用隔斷的透明性,導致空間層次的疊加,都是非常有益的突破。”朱育帆説,世茂·西山龍胤展示出來的成果在中國是比較少見的,祝賀這個項目。

戈建:工藝時代將帶給匠人更大舞臺

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中國網地産

戈建來自比利時,現今常年生活在北京。他喜歡中國建築,院子對他而言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中國建築的魅力引導他深入思索自然與空間與文化之間的聯繫。

“建築在文化領域傳承的問題,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建築,都不能從建築特徵上看出地域特徵、更難通過建築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文化與建築要怎麼結合值得思考。”戈建説。

戈建認為,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怎麼把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用在當代建築中是可以引領全球建築思潮的。而歐洲更要重新思考,20世紀開始,混凝土材料出現之後,很多文化和傳統工藝泯滅掉了,混凝土取代了一切。

戈建表示,在世茂·西山龍胤,他看到各種工藝、多元建築材質的組合。院門的牌匾、抱鼓石、門把手等部件的尺寸、工藝都有嚴格標準,飾面採用純銅鍛打工藝配以景泰藍掐絲琺瑯把手,內面板用天然原木紋理裝飾等等。認為開發商能夠如此耐心,將文化與技藝融合到如此深度是難能可貴的。

建築體現匠人情懷。戈建表示,現代社會人類已經離開手工藝很遠了,但人類必須回到工藝時代。這將給中國的工匠們更大的舞臺。

方雲飛:建築設計不忘回饋自然、尊重文化

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中國網地産

談及對世茂·西山龍胤的設計邏輯,方雲飛表示,設計過程中首先是對土地的切割、分割,形成院落。這源於對原始自然饋贈的尊重和保留。只有造園才能將這些自然在居住的視線裏進行最佳保留。造園,成為了一個融合的方式,能夠突破限制的一種方式。內外融通,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畫卷、一個完整的園林,一個完整的生活空間。

在方雲飛的設計下,世茂·西山龍胤獨創“外院圍合建築,建築圍合中庭”的雙圍合格局,形成層層嵌套的關係,外院和墻身形成的是一種隔離的感覺,但也限定了屬於居者自己的一片天地,體現中國文化含蓄之美。真正的走進了這片墻所圍合的外院,才是進入了居者自己的天地。而從這片天地進入自己家中,從自己家中走向家的核心,這是內庭所承載的功能與內涵。

在空間規整做完後,建築的“外皮”也有很多考量。

方雲飛表示,希望能夠用一種雕刻的方式做建築。外墻的墻面除了石材還有金屬,石材用了三四種不同深度的雕刻技法,不同的光線下主次形態形成鮮明的秩序。而金屬與雕刻搭配在一起,形成了相對豐富的界面,而這一切都源於對材料的認知,對工藝的一種理解,也可以説是探索。

方雲飛認為,世茂·西山龍胤與周邊的環境形成了強烈的文化磁場,包括西山、故宮北院都在文化磁場兩公里的範圍內,通過設計,跟古建築的呼應,能夠形成一種回饋,一種尊重。

世茂集團作為中國復興履跡的實踐和見證者,懷以傳承中國文化與中國技藝的責任,擇址北京西山貴脈,潛心營造龍胤係首發作品。

世茂·西山龍胤以“院承紫禁,重器大造”為營造標準,以當代技術複製中國宮殿建築的富麗莊嚴,以傳統美學佈局山水林泉的自然騰景,繪就出一幅隱秘于山河秋色中的瑰麗畫卷。傳承大國千載文脈,致敬中華形制復興。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世茂·西山龍胤 解讀山水論道未來“中國家”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10-24 01:28:11
10月18日,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世界建築雜誌、世茂•西山龍胤、北青網共同舉辦的“聽得懂的建築——世茂•西山龍胤[當代居住與文化思潮]建築講堂”活動成功舉行。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