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撬動全球資源實現技術創新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1-02 15:01:41

原標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華夏幸福發力産業化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國家因此提出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人類世界發展史已經證明,科技創新在哪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迸發,發展制高點和經濟競爭力就轉向哪,現代化高 潮就興起在哪。


業內專家認為,企業有資金、有項目,科研機構有豐富的科研資源,産學研深度融合才能形成創新合力。


但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科技“兩張皮”、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的局面依然存在。雖歷經多次改革,但在當下的中國科研體制之下,“科研成果轉化難”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這一方面與科研成果本身脫離市場需求有關,亦與缺乏對接體制、商業模式相關。


在産業升級亟須創新給予加速的大背景下,如何解放和激發科技潛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增強創新發展動能,促進科技成果的産業化落地,正成為各界重點研究和突破的方向。


科技成果轉化瓶頸期


去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發佈,該規劃從整個創新全鏈條出發,從研究開發到産業化,對創新全過程進行了系統規劃。這也是我國關於加速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開拓發展新境界的戰略部署。文件提出,要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明顯增強。但也需要注意的是,長期以來,受政策、體制、機制、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産業化率還較低,科技工作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科技、經濟“兩張皮”局面依然沒有明顯改觀,這也成為困擾科技界的最大現實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取得3萬多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及7萬多項專利技術,加上歷年積累的科技成果則會更多。不過,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有25%左右,真正實現産業化的不足5%,專利實施率僅為10%左右,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80%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差距甚遠。許多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在完成論文發表、職稱評定、成果鑒定、獎項申報,甚至因具有“國內新創”、“國際領先”水準而獲得各類成果大獎後,隨即便被束之高閣,變成“陳列的果實”。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的科技經費投入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科研投入年均增速達到了GDP增速的2倍之多。學者指出,導致我國科技成果多、轉化少、産業化率低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科技缺乏市場導向,重學術評價、輕成果應用,熟化成果供給不足。


這表現為,我國的科技管理多為政府主導型,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且不同程度存在著分散、封閉和重復的現象。科技活動的開展主要遵循項目申報、發論文、申請專利、鑒定報獎等傳統套路,往往缺乏市場導向,加之科技評價機制不合理,造成科研成果與現實需求相脫節,成果的技術成熟性差,難以實現産業化。


外界普遍認為,科研成果與市場的脫節,這是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最重要、也是一開始就必須解決好的問題。由於市場機制不夠健全,高校科研立項缺乏市場導向,科研成果難以進入企業,與社會需求脫節,導致很多優秀的科研成果不能實現自身的使用價值,科研項目的研究與開發缺乏市場競爭力。


從成果轉化的需方即科研成果落地的載體企業來看,專家估計,90%以上的企業研發、轉化科技成果的動力能力不足。我國企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最需要技術支援,但總體來看又最缺乏技術創新和轉化的條件。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省份,90%以上的企業沒有研發活動,生産基本上是仿製和粗加工,企業規模小,流動資金緊張,購買專利和改造生産線的能力弱,難以依靠科技進步經營企業。國企技術人才多,研發條件好,因考慮科技投入風險大,見效慢,一般也只對現有的生産要求開展科研,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但要過一定時間見成效的科技成果也難以在企業轉化和推廣應用。


而從成果轉化的橋梁仲介服務機構來看,存在橋梁不寬的問題。科技成果的轉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十分需要技術市場仲介服務機構全過程的服務,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不順暢流通的環節。我國仲介市場對企業和院校服務的能力不強,與國外發達國家差距大。


這些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瓶頸表明,創新不僅僅是科技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經濟概念。創新是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産品開發到成果轉化和市場開拓的全過程。


有專家建議,我國科研領域的大量科技成果依然面臨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瓶頸期”,大量成果依然停留在“科技概念”階段,需要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下,向“經濟概念”縱深推進,從而推動乃至支撐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專家認為,科技的原始創新到成果轉化落地,再到商業化拓展,需要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作為重要根基。在“大科學”時代,技術多樣化增加了技術成果商業化的難度,打造一個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平臺,探索整合併推進各領域技術的商業化顯得尤為重要。


固安的崛起


近年來,隨著産學研模式在中國的推行,校企之間的合作日益加深,在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了很好的輸出窗口的同時,也為企業提升了整體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


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要屬産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600340.SH,以下簡稱華夏幸福),其先後與清華、北大、中科院等科技創新“國家隊”,在固安産業新城建立多個産學研創新共同體,創造性提出並堅持“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技術商業化創新路徑,在固安打造智慧生態、宜居宜業、創新驅動的産業新城。


從2002年開始與固安縣政府以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合作建設開發固安産業新城以來,華夏幸福以産業新城為載體,以創新理念為抓手,匯聚全球智慧,規劃、導入高科技産業,打造高端産業集群,同時通過龍頭引領、資本與創新驅動,和一系列專業的産業服務等手段,推動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為高科技企業成長、區域經濟發展摸索出一條值得借鑒的道路。


在固安産業新城,沿高新區錦繡大道西行,與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隔路相對的,是河北航太振邦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作為航太工業設計、生産零部件及工藝裝備領域的著名高新技術企業,航太振邦落戶固安高新區7年,廠房面積擴大到建廠之初的2.5倍,實現了高速增長,創造了産值10倍擴張的發展傳奇。


航太振邦的高速發展,是固安高新技術産業加速崛起、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一個縮影。2016年,固安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206.3億元,五年間年均增長21.7%;全部財政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完成80.9億元、44.8億元,五年間分別增長了5.1倍和4.2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躍居全省第二位。


短短十幾年間,固安從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縣蝶變為産業強縣。航太振邦的精密製造,京東方集團的高端顯示、鼎材科技的OLED新材料等,成為“固安製造”“固安智造”的一張張新名片,成為固安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生力軍,在京津冀地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版圖中開始佔據重要一席。


2016年10月21日,總投 資近300億元的雲谷(固安)第6代AMOLED項目在固安高新區開工。作為高科技産業重大項目,該項目加速了電子資訊産業在京南地區聚集發展,是推動河北産業升級的重大産業項目,成為培育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建設創新型河北的新亮點。


固安聚焦“大智移雲”(大數據、智慧化、移動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産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京南高新技術産業高地。5年來,固安累計實施建設億元以上産業類項目332個,爭列河北省重點項目47個,總投 資2080.5億元,數量和投資總額均居河北省前列。


鼎材、雲谷科技OLED等高端項目投産達效,全國智慧機器人創新聯盟京津冀總部、無人機産業基地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京東方、航太振邦等項目後勁十足,航空航太、電子資訊、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戰略型新興産業在固安已初具規模。


在固安産業新城,戰略型新興産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航太産業園內,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旗下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航太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的宇航系統綜合試驗區、先進材料製造技術區等一批航太産業高科技重大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國內一流的航太産業集群正在加速聚集;


——肽谷生物醫藥産業園內,以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京固康、倍馳生物、安德盛威、鼎泰海規等為代表的,數十家處於孵化、中試階段的生物醫藥高科技項目相繼簽約落戶,一個以生物醫藥、診斷試劑和醫療器械研發為主要方向的創新型生物醫藥産業集群正在形成;


——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內,3.5萬平方米的中試孵化樓主體已建成,這裡將成為固安未來高科技産業的重要“苗圃”,視覺導航智慧無人機、水系離子儲能電池等一批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已經落戶;


——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內,依託部省合作機制,構建技術、人才、資本相融合的創新體系,打造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再到創業孵化的創新鏈條,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有數十個博士後創業創新項目簽約入駐;


——電商産業園內,21萬平方米京東集團華北智慧倉儲物流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國內更先進的自動分揀中心每小時的處理能力達到1.6萬件,每天1200輛次的貨物從這裡源源不斷發往華北各地,“智慧電商”物流網路從這裡起航;


——固安眾創空間內,成立短短一年,已累計孵化生物醫藥、文化傳媒、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生活服務、VR/AR、金融、智慧製造等創業項目超40個,並有近20個項目在孵,並在生物醫藥、氣象監測、智慧交通、環保、石墨烯存儲等領域取得一批技術商業化成果……


華夏幸福方面表示,作為中國領先的産業新城運營商,公司一直秉持創新的發展理念,匯集全球智慧,打造高端科技産業在産業新城的集群集聚,帶動區域的産業轉型升級。具體到創新驅動發展上,華夏幸福通過資本驅動和孵化器孵化,助力科技企業在産業新城落地、開花、結果,完成科學技術向商業的轉化,讓中國的科技成果走向世界。


技術商業化加速


華夏幸福怎麼做到?這恐怕是外界對於固安這一技術商業化中心奇跡最為普遍的疑惑。


畢竟,一項科研成果,如果在轉化週期內沒有轉化為生産力,其經濟潛能就會很快衰減。只有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事實上,華夏幸福已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的方法體系,除了提供全球招商、産業載體、行業圈層、政策及企業服務等多維度的産業服務外,華夏幸福還運用資本和創新雙輪驅動。


以固安産業新城為例。華夏幸福通過構建“技術導入—技術研發—中試孵化—技術商業化”的全産業鏈的服務體系,同步搭建技術交易、金融服務、創新創業等服務平臺,將固安打造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加速技術商業化。


在技術導入環節,華夏幸福“借船出海”,依託美國矽谷、以色列特拉維夫、南韓首爾、德國柏林等海外孵化器科研成果,導入國外技術資源;通過與院校合作,對接九校聯盟,吸引國內一流院所的科研力量與技術成果;對接國家科研機構,網羅一流資源與人才;利用本地企業資源,創建企業研發中心——四大路徑對接全球技術,固安全力引進高端科研力量與技術成果。


在技術研發環節,華夏幸福依託三類模式構建本地化研發網路,提升固安科技創新水準。一是先後引進了1個省級、2個市級實驗室。二是依託首都豐厚科技創新資源,與科技創新“國家隊”建了多個産學研創新共同體,通過打造多類別産業聯盟,全力建設“首都科技成果轉化密集區”。三是構建起包括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全國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等在內的自主研發體系和創新網路。


華夏幸福更健全孵化中試載體,加速技術成果轉化。依託肽谷生物醫藥産業園、衛星導航産業園、清華大學重大項目中試孵化産業園、環保産業園等系列載體,做強孵化環節;佈局生物醫藥加速産業園、航太産業園、電子商務産業園、新型顯示産業園等産業載體,促進創新技術商業化落地,構築“研發、孵化、中試、産業化”全産業鏈。


在成果轉化方面,華夏幸福圍繞技術交易服務、金融服務、人才服務、政策服務、創業服務能力,搭建五大技術商業化平臺,為科研成果轉化搭建更優越的服務體系。


當前,華夏幸福已經在7個國家與地區以及中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立了超過70個孵化器,與包括清華大學、中科院、北京航太航空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內的國內外30多家科研院所達成戰略合作,和包括翌光科技、華電天仁在內的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機構深度對接,完善華夏幸福自身的産業平臺生態體系,為入駐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資源。


創新實踐的“全球技術—固安加速—中國創造”發展路徑已日漸清晰。全産業鏈的模式創新,推動了固安産業體系隨著全球産業發展趨勢不斷演進,在提升區域自身産業升級的同時,更激發出科技創新活力,推動固安向著全球科技成果轉化的樞紐與中心邁進。


總結起來,華夏幸福的技術商業化路徑可概括為:從産業發展需求出發,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連結配置國際國內資源,搭建創新服務平臺,佈局全球孵化培育體系,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到適合在中國産業化的創新技術,並進行孵化與加速,通過環境、平臺、金融、産業等手段創新與機制創新,同産業、同現實生産力對接,走通“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創新發展道路,進而實現引領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商業化實踐。


借鑒意義


從固安的蛻變到科技轉化成果遍地開花,華夏幸福的發展歷程給外界帶來了哪些借鑒意義?


業內專家認為,華夏幸福堅持以“全球技術商業化”為目標的價值取向,通過創新資訊鏈、人才鏈、資金鏈“三鏈條互動”機制,構建開放式産業科技創新網路,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産業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實現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的模式,是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下,撬動全球資源實現技術創新流動,並助力區域産業發展建設的一個典型案例。


華夏幸福的案例生動展示出,在創新要素全球流動的大背景下,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新高地,必須要有與時俱進的理念自覺。


華夏幸福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移與産業化成效之突出,首先得益於理念新。比如,華夏幸福始終“堅持以綠色為底板,堅持以幸福城市為載體,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內核,堅持以産業集群集聚為抓手”的理念;“全方位對接整合創新資源,高起點搭建創新孵化平臺,全鏈條構建創新生態體系”,構建和完善“知識生態系統”下的産業“共生模式”的理念;“打造具有明確産業屬性的産業園”,打通“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之路,幫助創新技術商業化的理念,等等。


這些理念都源於對經濟發展規律對中國與世界科技發展走勢的深切把握。華夏幸福借助國內外智庫的力量,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找準問題,看準方向超前規劃佈局,切實加大投入,充分發揮自身在産業孵化、産業投資、産業發展和産業園運營方面的優勢,通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仲介機構等,建立機制靈活、互惠高效的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創新主體共建聯合研究中心,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和創新網路,以創新科技成果商業化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搶佔了以加快京津科技成果承接轉化促發展的先機。


也因此,堅持國際視野、世界眼光,破封閉保守之見,樹精準發力之識,自覺運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促進國內外技術、資本、資訊、人才等創新要素優化配置和有效整合,積極研究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特點需求,立足自身特色優勢,從機制體制創新和服務創新持續發力,將能夠幫助區域、企業在科技成果承接轉化上有所作為。


此外,要把科技成果落實到具體的産業和企業上,必須下大力補上“科技孵化短板”。實現産業化創新,解決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連結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通過市場化的配置把研發的成果孵化成企業,解決研發成果産業化“最後一公里”和科技種子引進來“最先一公里”兩方面的對接問題。


孵化器對降低科技企業風險和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和支援科技型企業成長與發展,推動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完善區域創新體系,促進經濟繁榮等,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華夏幸福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伴隨經濟發展及産業結構調整,但凡具有創新動力的企業,都渴求更為專業的孵化器打造的專業化平臺為其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與此同時,加快科技成果承接轉化,必須著力建設各類創新主體協調互動和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的生態系統。


華夏幸福之所以能夠對國內外科技成果形成“引力磁場”,得益於市場化手段的成功運作,更得益於華夏幸福十分注重打造一個能夠推動不斷創新的生態系統。


包括行業領軍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人才、科技金融環境和科技資本、科技仲介機構等創新要素的整合聚集和創新資源優化配置;包括創業孵化、早期投資、創業教育、創業社區等環節創業服務新業態,可使各類創業創新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變,釋放更大的能量。


比如在創新人才培養、技術培育、科技成果市場化合作方面,華夏幸福擁有重大科技項目中試孵化基地;有瞄準新興産業佈局的“研發、孵化、中試、産業化”全産業鏈;有以專家服務中心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為依託搭建起的國內領先的自主研發體系和創新網路,有“技術鏈、産業鏈、資本鏈、服務鏈”立體孵化服務體系。


在這些創新資源高效貫通嫁接的平臺上,創業者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抱負、事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創新技術和研究成果,可以實現從技術轉移到成果轉化再到産業化、規模化生産,令創新驅動變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也正是依靠這些發展理念和技術實踐,不僅在固安,華夏幸福為每個産業新城因地制宜打造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強的高端産業集群。


截至目前,華夏幸福聚焦高端裝備、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太、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都市消費品、文化創意、生産性服務業等10大重點行業,已成功打造了百餘個産業集群,累計引入簽約企業近1500家,招商引資額約4000億元,助力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華夏幸福撬動全球資源實現技術創新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1-02 15:01:41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國家因此提出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