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加快推進城市群規劃編制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7-09-21 08:14:04

(原標題:發改委加快推進城市群規劃編制 今年這5大城市群規劃要出爐)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的城市化逐漸向都市化演變,城市群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作用日益凸顯。城市群的發展備受關注。


國家發改委網站的消息顯示, 9月15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部分省區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在會議上,關中平原、呼包鄂榆、蘭州—西寧等3個跨省城市群規劃編制單位及部分省(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交流了規劃編制情況,已印發規劃的城市群介紹了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做法、面臨問題及下一步考慮。


陜西省政府參事、陜西社科院區域發展諮詢中心主任張寶通對第一財經分析,呼包鄂榆地區最大的特色就是資源,比如包頭作為老工業基地,鋼鐵、稀土産業地位突出,鄂爾多斯和榆林的煤炭十分重要。該區域的能源十分豐富,未來的發展首先就是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呼包鄂榆城市群未來主要是如何産業升級的問題,包括在資源的深加工和延長産業鏈、多元化發展方面。


發改委的會議還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在城鎮化格局中具有“綱舉目張”的獨特作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要準確把握城市群規劃中的若干重要問題,科學劃定城市群範圍,合理確定城市群及各城市的定位,促進産業分工協作,著力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突出中國元素和中國特色,健全一體化發展機制體制。


編制完成所有城市群規劃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會議指出,城市群規劃編制時間緊、任務重,要“加快編制進度,確保規劃編制實施工作有序推進。”


此前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負責同志介紹情況時説,2016年,我國城市群主體形態建設呈現新亮點。印發實施了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哈長、中原和北部灣6個城市群規劃,啟動了國家中心城市佈局建設。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全面完成全國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今年要編制完成粵港澳大灣區、海峽西岸、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5個跨省區城市群規劃,指導地方開展省域內城市群規劃編制。


其中,在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方面,今年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粵港澳三地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廣泛聽取粵港澳三地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意見,儘快按程式上報。


今年7月4—7日,發改委規劃司會同住建部城鄉規劃司、相關研究機構赴陜西省西安市、寶雞市、楊淩示範區等地開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調研工作。調研組與陜西、山西、甘肅等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廳局及有關地市負責同志進行座談,就關中平原城市群範圍、總體定位、空間結構、生態環境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交流。


7月23日至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張東強副司長帶隊赴陜西省榆林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市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走訪了榆林未來能源煤液化項目、呼和浩特跨境電子商務系統平臺、包頭立體綜合交通樞紐、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光伏産業項目等30多個園區、企業、樞紐和項目點,實地考察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相關情況,並主持召開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就規劃編制涉及的重大問題交換了意見。


在編制城市群規劃的同時,今年還將推進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準。


在這個過程中,交通建設尤其是軌道交通建設是加快城市群構建的重中之重。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認為,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點和安全性高等特徵,是一個城市群發展的基礎框架。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發改委加快推進城市群規劃編制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2017-09-21 08:14:04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的城市化逐漸向都市化演變,城市群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作用日益凸顯。城市群的發展備受關注。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