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景區取消預約後迎客流高峰】暑期旅遊旺季將至,多地宣佈取消景區實名預約。這有助於推動潛在需求的釋放,同時也能降低景區的管理成本。取消預約後,景區客流管理面臨考驗,專家建議加強客流監測和疏導,探索提升旅遊體驗的更多方法。
2023年暑期,隨著旅遊出行需求集中釋放,景區“預約難”現象異常突出。今年暑期旅遊旺季將至,多地宣佈取消景區實名預約。
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佈消息,除故宮、國家博物館等旅遊景區和對外開放單位外,全市旅遊景區已全面取消預約要求。此前,蘇州、上海等熱門旅遊城市也宣佈,除部分重點景區、熱門景區和文旅場館外,其餘景區均取消了實名預約。
景區不用預約了,客流量和遊客出行體驗會有哪些變化?會不會出現景區“遊客扎堆”等問題?《工人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部分景區取消預約後迎客流高峰
6月7日,端午節假期前一天,江蘇省蘇州市文旅局發佈消息,為進一步推動全市旅遊業繁榮發展,提高景區景點運營質效,提升市民和遊客遊覽體驗,除部分重點景區和博物館外,蘇州全市其他A級景區、文化場館、宗教活動場所均取消實名預約。
不用線上預約,不再要求遊客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資訊……許多遊客表示,取消預約制後,在蘇州遊玩更加便利了。不怕到了買不到門票,不少短途遊遊客實現了“説走就走”的願望。
取消實名預約後,蘇州多個景點、博物館等迎來了客流高峰。整個端午假期,蘇州共接待遊客531.9萬人次,同比增長33.9%。
“端午小長假第二天(6月9日),蘇州博物館西館的單日客流量超過了2.1萬人,創歷史新高。”蘇州博物館副館長李喆向記者表示,取消預約後,客流量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蘇州博物館西館是在2021年9月才正式開放運作,沒有本館知名度高。我們希望通過更多便利遊客參觀的舉措,提升西館的吸引力。”李喆説。
“取消網路預約、實名驗證,有助於減少因技術或資訊差異導致的不平等現象,讓不擅長運用手機和網際網路工具的群體能更加公平地享受旅遊景點服務。”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旅遊管理系教授、東吳智庫副院長周永博表示,實名預約提升了旅遊景區精細化管理水準,但也帶來了遊客個人隱私洩露、時間精力成本增加等潛在風險和負擔。取消線上實名預約,不僅有助於推動潛在需求的釋放,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景區的管理成本。
一些熱門景區仍宜保留預約制
“北京全市旅遊景區全面取消預約”的消息發佈後,受到網友廣泛關注,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網路熱搜。一些網友發現,雖然大部分博物館、景區取消預約,但是故宮、國家博物館、天安門廣場、軍事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和景區,依然需要線上預約。目前,在其他宣佈取消預約制的城市中,熱門博物館也無一例外都保留了實名預約制。
不少遊客反映,這些場館與景點是旅遊必“打卡”項目,門票“一票難搶”、早早“售罄”的現象依然存在,需要提前數天按照放票時間準時搶票。
但業內人士表示,熱門景區採取預約制仍有必要。“大家預約不上,可能會覺得比較沮喪。但如果進到館內,發現人特別多,有些觀眾也會覺得體驗感很不好。”李喆表示,類似博物館這樣的室內封閉場所,為了保障文物安全和觀眾體驗,需要控制觀眾流量,有必要繼續實行分時段預約制。
“諸如陜西歷史博物館等熱門場館平時客流量就較大,到了旺季更應該採取預約制的形式,引導遊客提前規劃行程,進行分時預約,從而分散高峰人流,以免影響行程安排。”陜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表示,熱門景區實行預約制,也可以根據實際動態調整預約規則,探索“線上預約+線下購票”的合理分配比例,更好滿足遊客參觀需求。
周永博認為,目前,需要保留預約制的主要是一些遊客需求遠遠高於其承載能力的旅遊景區和文博場館,其他景區則可以積極探索取消門票預約制。
探索提升旅遊體驗的更多方法
取消預約後,景點如何控制人流,避免“遊客扎堆”,這是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有網友擔心,取消預約制會導致景區入口排長隊,或者出現因遊客爆滿進不去景區而白跑一趟的情況。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已經取消實名預約的景區來説,在即將到來的暑期旅遊高峰,客流管理方面將面臨一系列考驗,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客流的監測和疏導,探索除預約制外,提升旅遊體驗的更多方法。
隨著近來蘇州博物館西館的參觀人數增加,李喆聽到了一些來自遊客的反饋:“有遊客表示,展廳人太多了,還是希望能分時預約。”為此,蘇州博物館西館也會實時監測館內人數,在到達峰值時,採取緩慢排隊入館等方式,保障館內參觀體驗。
北京市一些景區也表示,將根據客流實際情況增加服務引導人員,及時疏散擁堵點。
此外,一些景區還會採取在特定時間段延長開放時間的舉措,應對客流高峰。例如,2023年暑期,為滿足觀眾參觀需求,北京46家博物館宣佈從8月18日至8月31日取消週一閉館做法。
“未來,我們應更多地依靠科技力量去實現‘無感化’的客流監測引導。”周永博認為,客流管理工作應該前移,旅遊目的地可以通過提前發佈客流預測幫助人們形成理性判斷,防止遊客過度集中于局部熱點區域,並嘗試在一些傳統熱點區域建立主題遊徑,引導客流向其他新興文化旅遊空間擴散,形成全局聯動的旅遊目的地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