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國內旅遊收入3.7萬億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表示,文化和旅遊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採取了系列針對性、實效性舉措,做了大量打基礎、立長遠的工作,推動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旅遊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今年以來,旅遊業加快復蘇,人們感慨旅遊的火爆場面又回來了。根據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達到36.7億,實現旅遊收入3.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114%。居民旅遊需求得到集中釋放,居民出行大幅度增加。在帶動相關消費擴大的同時,也促進了經濟復蘇。
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品質化的旅遊需求,助力擴大內需戰略,文化和旅遊部持續提升旅遊産品的品質,創新旅遊産品供給。露營旅遊、冰雪旅遊、體育旅遊、海洋旅遊、旅遊演藝等新産品新業態相繼開發。各地旅遊産品穿珠成鏈,制定“中國之路”十大自駕遊精品線路、中國茶文化主題旅遊線路等進一步加強了供需對接,旅遊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在激發文化和旅遊市場活力的同時,文旅部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助力行業高品質發展。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杜江指出,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公平競爭的審查制度,下放了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合理壓縮審批時限。探索制定新業態包容審慎的政策,提振市場發展信心。尤其是積極優化完善相關政策,支援演出新空間、沉浸式演出、網路演出、旅遊民宿等新業態發展,鼓勵創造消費新場景,拓展消費新空間,豐富消費新體驗。
下一步,文旅部將推動實施“國內旅遊提升計劃”和“入境旅遊促進計劃”等,為遊客提供更多高品質旅遊産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務。還將進一步推動更多領域與旅遊業融合發展,讓人們在旅行過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情操、體驗生活、享受健康。
超1.2億人參與廣場舞
公共文化服務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方面。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司長陳彬斌表示,為群眾提供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主要體現在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和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三個方面。
據了解,除了傳統公共文化設施以外,一些顏值比較高、有設計感、內容比較多、運作比較靈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相繼出現,例如浙江的“城市書房”、廣東的“粵書吧”等,成為老百姓身邊的文化客廳。
“現在的群眾文化活動,老百姓唱主角,據我們統計,登記在冊的群眾文藝團隊已經超過46萬個,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長。”陳彬斌介紹,廣場舞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參與人數最多的一項文化活動,據統計,超過了1.2億人。
此外,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內容供給,提升文化服務的數字化服務能力,對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和增進文化自信自強、促進高品質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都具有重大意義。
盧映川舉例稱,故宮博物院保存約186萬件文物藏品,目前已有90萬件套實現了數字化採集,佔48%左右。中國國家博物館有約143萬件套,70萬件套實現數字化採集,約佔49%……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對促進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等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進北京中軸線和春節申遺
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方向。在非遺系統性保護方面,文旅部正積極推進北京中軸線和春節申遺,據介紹,中國世界遺産數量已增至57項。
傳承保護體系全面建立、非遺保護傳承渠道和途徑不斷拓展、非遺創新發展十分活躍……盧映川對此表示:“大家都能強烈地感受到,各地依託非遺開發的文創産品市場非常活躍、豐富、多樣,市場傳承是最有效的傳承。通過一些新産品的開發,不僅促進了技藝傳承,同時也讓非遺更好地走近消費者、需求者。”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非遺保護傳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餘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各級代表性傳承人9萬餘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56名,同時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貢獻了中國色彩。
盧映川強調,下一步,將按照系統性保護要求,在政策法規體系、名錄體系、理論研究體系、人才隊伍體系、傳播推廣體系以及傳承體驗設施建設、數字化保護等方面繼續用力,扎紮實實把非遺保護好、傳承好,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