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乳製品消費需求將持續向好 呈現多元化趨勢
來源:經濟日報2023-03-29 13:37:27
大字

【乳製品消費需求將持續向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牛奶産量3932萬噸,同比增長6.8%。與此同時,“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乳製品)”顯示,2022年乳品市場銷售總體略微降低,液態乳品和成人奶粉消費均有所減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劉長全分析説,“雖然2022年乳品市場銷售額同比略有下降,但是乳製品消費需求繼續增長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和消費加速回暖,乳製品消費也恢復增長勢頭。特別是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生活品質提升,我國食物消費需求加速升級,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以奶類為代表的低熱量高蛋白畜産品的消費需求將有較大增長。

從每人平均消費量來看,增長潛力也不小。2022年我國每人平均奶類消費量約43公斤,與2010年相比提高了48.3%,但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根據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産業經濟研究室預測,到2025年,中國奶類消費總量有望達到6700萬噸至7000萬噸。預計2023年乳製品消費總量較2022年會有明顯增長。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提升,消費者對於乳製品的消費需求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從高溫滅菌常溫液態奶消費為主,到液態奶中冷藏鮮奶佔比不斷上升,黃油、奶酪等幹乳製品消費快速增長,乳製品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

在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創新中心資深産品研發經理王彩雲看來,技術突破與研發創新是乳製品企業強內功、補短板、謀共贏的突破口。作為深耕奶業一線的研發人員,王彩雲團隊研發出的濃縮乳清蛋白製備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成為嬰配粉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保障;開發的益生菌新型遞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從事奶業技術研究近20年,王彩雲見證了中國人從“喝到奶”到“喝好奶”的歷程。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費品質,倡導健康飲食結構,增加健康、營養農産品和食品供給。對於乳製品行業來説,需要全行業著力提升高端化、智慧化和綠色化水準,加快推進奶業振興步伐,更好滿足消費者健康、多元的消費需求。

劉長全認為,為滿足消費者對乳製品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有以下發力點需要關注:一要加快乳製品品種和乳製品加工技術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符合本土口味和消費習慣的特色乳製品;二要完善乳製品流通體系,更好適應不斷增長的冷鮮乳製品流通需求;三要創新發展各類基於網際網路的新興銷售渠道,提高消費者獲取資訊、購買産品便捷性,讓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轉化為實際購買行動;四要進一步提升奶牛養殖水準和原料奶品質,為冷鮮乳製品生産提供安全、優質的原料。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産業,是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的戰略性産業。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樹立大食物觀,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這是新時代糧食安全觀的發展,為奶業振興提供了發展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奶業振興仍面臨兩方面制約。一是飼料糧長期供給不足。2022年以來,我國奶業發展面臨價格下行和成本上漲雙向擠壓的困難。其中,成本上漲主要是由於飼料成本持續攀升,深層次原因則是我國飼料糧長期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問題。二是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奶牛養殖基礎地位較弱。奶業振興高級階段標準是奶農能夠快樂養牛、消費者能夠優先消費中國乳製品,但是在當前奶業發展過程中,中小規模牧場受到較大衝擊,反映了我國奶業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問題。

“奶業是一個産業鏈十分特殊的行業,一頭關乎消費者的健康營養,另一頭牽係著農牧民的産業收入。”王彩雲説,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富民,要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多維度,全面高效幫助奶業産業鏈上游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為農牧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應將“産學研用”做深做實,讓産業鏈的生産價值實實在在地轉化為收益,落進農牧民的口袋裏。

劉長全認為,要實現奶業振興、破解飼料糧供給不足問題,關鍵是在保證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適度調整糧飼結構。在推動糧食生産存量結構優化的同時,明確飼料糧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中的優先性。此外,加快提升飼料糧生産條件,強化科技與支援政策對飼料糧生産的支撐作用。健全奶業利益聯結機制,重點圍繞奶業産業社會功能、提升養殖端基礎性地位,構建奶業産業體系、完善奶業發展體制機制,包括提高奶農組織化水準、完善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規範生鮮乳購銷合同、構建第三方檢測制度等。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