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我國智慧汽車價值鏈加速重構 做好智慧化頂層設計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2-12-26 14:37:21
大字

【我國智慧汽車價值鏈加速重構】當前,世界經濟格局處在變革期,全球汽車産業發展也面臨全新挑戰。

在近日舉辦的2022全球智慧汽車産業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目前,人們所擔心的充電難、續航短、不安全等問題正在逐漸成為過去,而造福居民、深度變革經濟社會的是汽車的電動化、綠色化、智慧化、網聯化和共用化,最終實現智慧汽車、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協同融合。這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下一步競爭的焦點。

智慧化需要協同創新

自2011年起,我國在全球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車産業化,實現了換道先行。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至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5%。

電動化只是這場汽車革命的序幕。智慧汽車是汽車産業的變革性技術,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激烈角逐,中國發展智慧汽車也已形成共識。“汽車智慧化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智慧汽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協同創新。”陳清泰説,智慧汽車的價值鏈、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構,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性,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50%以上都面臨重構。

隨著汽車智慧化的發展,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功率半導體,到智慧化、網聯化涉及的晶片、軟體系統、計算平臺、視頻感測器、鐳射雷達、控制器、執行器,再到車載控制系統、高清地圖、網際網路通訊、雲控平臺、AI演算法等軟硬體,都成為汽車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邁過晶片這道坎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為,智慧化推動汽車晶片需求量快速增長,預計2030年我國汽車智慧化滲透率將達到70%,對晶片的需求將出現爆髮式增長的態勢。

張永偉説,我們必須看到面臨的一系列嚴峻挑戰。比如,擺脫進口依賴、産業鏈技術短板、嚴格的檢測認證以及人才短缺等。基於此,他建議,加強全産業鏈技術提升,建立汽車晶片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加快國産晶片“上車”應用,加大政策支援等。

在我國進入智慧化、網聯化新階段的過程中,智慧網聯的熱度帶動了相關企業數量的高速增長。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智慧網聯汽車相關企業1.1萬餘家,其中,2022年1至11月份新增註冊企業月平均增速達到30.8%。

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公司踴躍加入賽道,使得汽車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如美的威靈汽車部件推出的800V碳化矽(SiC)12000rpm高轉速電動壓縮機,在全球率先量産,在行業內熱管理方向上實現了重點突破。

美的集團工業技術事業群副總裁兼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徐成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已經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汽車産業鏈仍面臨種種問題,特別是部分核心組件,這對國産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今後,加大核心技術攻關、打造自主可控供應鏈將成為我國汽車産業的首要工作。

做好智慧化頂層設計

“我們已經在汽車電動化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由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前景已經展現,網聯化、智慧化涉及的技術和産業恰恰是我國近年來發展狀況良好的領域。”陳清泰表示,未來必須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前瞻的規劃、更加系統的頂層設計來推動智慧汽車的發展,共同做好智慧網聯汽車的頂層佈局。

針對智慧網聯,我國已經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2020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出臺了《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將智慧汽車的研發作為戰略方向。

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産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此外,交通運輸部在2022年1月份發佈的《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特別強調推進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的發展,配合像北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來構建資訊基礎設施的整個網路穩步發展,推進整個交通智慧化發展。

“我們的頂層規劃以及産業政策日趨完善,技術研發逐漸進入商業化創新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克強分析,未來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必須要加強頂層設計謀劃,搶抓智慧網聯汽車網聯化、智慧化的窗口期,加強産業頂層戰略佈局,並積極踐行“中國方案”,成為全球技術趨勢開放者與引領者。

李克強表示,目前來看,我國在國家頂層設計方面還缺乏重大的、國家層面的行動計劃,部分法規也束縛了産業的發展。未來,中國發展智慧汽車,應該從一體化的架構體系構建和關鍵技術突破方面作出積極探索。考慮到智慧網聯汽車的技術特徵及社會屬性,難以採用國際上的單車智慧發展路徑,我們需要探索中國方案,需要充分融合智慧化和網聯化的技術路線,探索相關方案。

打贏智慧化下半場

在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上半場”,中國汽車行業憑藉先行優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以智慧網聯汽車為核心的“下半場”,如何凝聚全球智慧走出一條中國式汽車強國之路,是汽車行業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表示,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應該從全球視野謀劃和發展汽車晶片,與世界開源同行搶佔全球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的制高點,為推動世界汽車産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倪光南指出,在智慧網聯汽車等新興領域,可通過充分發揮我國舉國體制、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人才優勢,共建綠色産業生態,增強綠色産業鏈、供應鏈自主控制能力。此外,通過加大對開源數據的貢獻,增大話語權和主導權。

智慧網聯汽車是通過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使傳統汽車發展成為智慧移動空間應用終端的新一代汽車。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認為,數字化、網聯化和智慧化,成為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發展主線的過程,也是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特徵,推動傳統汽車以及交通行業重塑和創新的過程。

對於如何進一步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和汽車産業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王志勤提出,一是要從政府、行業組織機構以及企業多個層面實現跨行業的深度融合創新;二是推動一些公共性質的共性標準的制定和協同,制定一系列的融合標準;三是新型基礎設施要超前部署,加強協同部署和互聯互通工作。

智慧網聯汽車的未來被廣泛看好。江汽集團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明認為,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呈騰飛之勢。他預計,在L4階段中國將會趕超歐美,到2025年,中國市場的智慧汽車總量將會引領全球。

對此,陳清泰表示:“我國已經在汽車電動化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上半場的成功為我們打贏下半場提供了經驗,使我們更有底氣。智慧化的下半場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我想我們能夠成功,也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