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探索分類辦學】選專業還是選學校?今後,面臨這種選擇的,不再只是高三學生。初三甚至更低齡的學生都將如此。“高中分類辦學”時代即將到來。今後,高中將根據自身特色及優勢,對標大學專業培養方向及未來職業類別,進行分類辦學及招生。即在中考時,學生選擇了不同類別的高中,就意味著可能踏上不同的職業發展之路。
搞學術或重實踐 中學以職業為導向創設課程群
今年,一場關於課程改革的實驗正在北京市海澱區某示範高中悄然開啟。據該校黨委書記、課程改革項目負責人董俊向中國網記者透露,這是“北京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吹起的新風。
根據北京市教委內部徵求意見顯示,北京將啟動普通高中的分類辦學改革實驗。各校需根據自身發展的特色及優勢,在“學科拔尖”“一體化辦學”“高校銜接”“職業技能”等四個類別中任選其一,確定類別後制定相應的課程群,為學生的專業化發展鋪設路徑。
北京市海澱區某示範高中目前已參與“1+3”貫通培養項目,同時基於學校完中的建制(初、高中一體),因此,學校選擇“一體化辦學”類別。在課程群的構建方面,學校將基於自身資源,結合未來出口,重新將課程打包組合。“如果,學校的培養出口是律師。那麼,在課程群設置上,語文、道德與法治就是必修類國家課程,此外,學校還要設置法律素養、企業實踐等選修類課程,並開設跨學科類課程。”董俊表示,這是以職業發展、專業方向為導向,對高中學科的重新組合,為提前培養精通某一領域的專業人才,提供了垂直的上升通道。
董俊告訴中國網記者,目前,該徵求意見正處於“準入階段”,即各中學須申報2個成熟的課程群體系,並制定合理的招生、升學方案,才有望獲批。獲批後,中學有望實現中考的自主招生,即自命題、自評選來選拔生源。
中學自主招生 為高校提前“圈定”苗子
北京關於普通高中分類辦學的內部徵求意見,並非無根之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曾明確提出,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此後,包括浙江、江西、寧夏等多省份陸續公佈高中分類辦學試點改革方案,為高中分類辦學提前探路。
2020年,浙江省公佈《普通高中學校實施分類辦學促進特色發展的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將高中分為科技高中、人文高中、體藝高中、綜合高中四大類別。在招生方式上,浙江省允許試點學校根據辦學類型和辦學特色,在區域內開展符合辦學特色的招生,按計劃數的15%至25%招收適合辦學特色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浙江省將提供專業教室和設備,並給予政策、資金和資源的傾斜,為學生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保障。
今年5月,貴州省遵義市4所高中作為試點中學,率先開展分類辦學、自主招生實驗。其中,遵義四中特別明確,該校自主招生類別包括學科特長類、藝術類、體育類、空軍飛行員後備人才特長生。學科特長類班級,將對標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九校聯盟”的強基計劃招生要求,定向培養學生。普通高中分類辦學,讓高中與大學之間的提前聯手變得更加順理成章。
教育價值的提前“社會化”讓“行行真能出狀元”
對於普通高中分類辦學改革的意義,董俊持樂觀態度。他直言,這將對人才的高效培養和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起到積極作用。“以前,我們以分數衡量人的價值。以後,我們要以社會的實用性價值重塑教育的價值體系,為學生多樣化發展提供不同的路徑。”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持同樣觀點。他指出,很多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在初二階段就已經顯現。到高中階段,如果沒有通過多樣的平臺得到充分發揮,那麼對於這個孩子的一生都是損失,甚至會造成人的不健全成長。然而,從過去的培養體系來講,高中教育只為高考,於是只能給予學生單一的培養模式和考核標準。因此,導致學生的優勢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以至於後期社會鮮少出現某一領域真正的傑出人才。
但對於高中分類辦學的可行性,儲朝暉也提出,關鍵在於制度的保障,特別是評價體系的創設。西安某高校招辦負責人李淼對此也有同感。她告訴中國網記者,目前,高校與中學間的協作育人僅停留在公益講座及科普層面,深度綁定受制于評價及招生政策的限制,並沒有廣泛開展。“如果大學參與到某一中學的課程共建中,真的可以打破高考限制,甚至中考限制,那麼一定會大大刺激高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李淼説。(文中採訪對象董俊、李淼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