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財政教育投入每年4萬多億元】教育部2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郭鵬指出,這十年,財政教育投入每年4萬多億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
會上,有記者問: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達到4%。疫情這幾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逐年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但投入還是逐年只增不減。我國投入水準在國際上是什麼水準?
郭鵬回應稱,4%這一比例並不高,十年平均下來是4.13%,與世界平均4.3%和OECD國家平均4.9%的水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只能説達到了世界平均水準,這也是與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發展水準、國家財力狀況相適應的投入水準。看投入水準,更要看國情、看背景、看成效。對此,郭鵬用三句話概括。第一句話,我國是在財政收入佔GDP比例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的情況下,達到了世界平均的財政教育投入水準。根據國際經驗數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的高低,與財政收入佔GDP比例直接相關。一般來説,當一國財政收入佔GDP比例在30%-40%時,這一比例才有可能達到4%以上。我國財政收入佔GDP比例長期低於世界平均水準,2012年首次實現4%目標時還不到30%。特別是“十三五”時期,經濟下行壓力逐年加大,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我國財政收入佔GDP比例不升反降。
第二句話,我國是用世界平均水準的財政教育投入強度,支撐著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我國在校生2.9億人,教職工1800萬人,加起來的教育人口規模,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過去,我們通常用“窮國辦大教育”來形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教育投入狀況。這十年,隨著4%目標的實現和鞏固,財政教育投入每年4萬多億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是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的近500倍。可以説,我國已經邁入了“大國辦強教育”的歷史階段。
第三句話,我國充分發揮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優勢,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準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2021年9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發佈《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宣佈“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準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這主要得益於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優勢,也得益於我國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優勢。我們正是通過充分發揮體制制度優勢,在4%的帶動下,不斷擴大教育經費總量,逐步滿足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