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長江“汛期反枯”多處水位創新低 大氣環流異常是主因
來源:新京報2022-08-19 14:55:36
大字

【長江汛期反枯多處水位創新低】武昌江灘的平湖門碼頭邊,立著一座紅色尖頂亭子,人站在亭子裏便能眺望長江對岸。以往七八月份,江水甚至可以淹到亭子頂部。如今,未被江水淹沒的亭子反而讓當地人覺得不習慣。

在離鄱陽湖湖口流域500米處的地方,一名老漁民近4畝的田地正經歷著乾旱。8月17日,江西湖口協助巡護隊的隊員發現,湖口水文站的水文標記樁也開始脫離長江水面。

 8月13日18時,長江漢口站測得水位17.55米,為截至當時長江武漢段水位有水文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8月17日12時,長江漢口站水位為16.68米,較前幾天來看,該站水位持續緩慢走低。

今年長江進入主汛期後水位持續退落,出現了“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7月以來,長江流域旱情發展迅速。目前,川渝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1232萬畝,83萬人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長江邊露出數十米灘塗

“游泳的時候能發現水位在退。”從小在長江邊上長大的肖明是一名游泳愛好者,時常和朋友在長江裏游泳。“之前水位高、流速大,江水推著你走。現在水位低,就慢慢游過去。”這是長江水位降低後他最切身的感受。

對於肖明和其他游泳愛好者來説,長江的水位、氣溫、流量是入水前必看的資訊。“我們在長江水文網看數據。去年8月23日,漢口站水位22.96米,流量33700立方米/秒,流速1.3米/秒。今年8月16日,水位17米,流量17000立方米/秒,流速1米/秒。”

往年七八月份,肖明常從平湖門碼頭的小亭子旁邊游過去。“亭子都是被淹沒的,甚至可以淹到亭子尖尖上面。但今年不光亭子,整個亭子下的臺階、底下的石頭全都露出來了。”

在江邊長大的人,防汛意識深刻印在腦海裏。肖明説,往年汛期,當地會安排很多人專門在江邊巡堤,查看堤上有沒有裂縫、水會不會漫過江堤。“漫出來的話,就要馬上用沙包堵上,但現在壓根不需要了。”

隨著水位降低,長江江面大幅收窄。肖明記得,往年岸邊的白色護欄下就盪漾著江水,現如今穿過護欄,沿著裸露的灘塗走上50多米才能踏進江水。

“今年似乎沒有汛期”

長江流域向來多雨,汛期一般為5月至10月。

今年5月至6月,長江流域10個重要水文站超過警戒水位,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簡稱長江委)兩次啟動水旱災害防禦IV級應急響應。6月中旬開始,長江流域降水減少,因為水少,8月11日,長江委第三次啟動乾旱防禦IV級應急響應。

武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表示,今年長江進入主汛期後水位持續退落,出現了“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這是因為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少,上游來水減少,以及持續高溫導致蒸發量增大。

去年8月15日16時,長江漢口站水位為23.11米。今年8月13日18時,長江漢口站測得水位17.55米,為截至當時長江武漢段水位有水文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此後,長江漢口站還在不斷打破自1954年以來歷史同期的最低水位紀錄。

不只是漢口,位於三峽大壩壩下的宜昌水文站,其江段水流量也比以前少了。

“2020年的汛期,宜昌江段入庫水流量達到了5萬立方米/秒,但今年似乎沒有汛期,達到3萬立方米/秒的水流量也只有幾天,現在的水流量估計也就1.3萬立方米/秒。”一位內部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自上周起,宜昌江段的水位有點像是枯水月份的水位。

宜昌水位和水流量的變化主要受長江上游來水影響。近日,因持續高溫,嘉陵江重慶段的河床“露”了出來,出現了不少淺灘。據該知情人士推測,這或許是近年來最嚴重的旱情。

8月17日,據水利部消息,此次長江流域乾旱導致川渝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超千萬畝,有83萬人因旱供水受到影響。8月16日,長江委發佈調度令,調度三峽水庫向長江中下游補水。

長江委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據測算,16日至21日期間,通過金沙江下游梯級水庫接續為三峽水庫補水,長江上游水庫群將向中下游補水約10億立方米。

村民擔憂要減産70%

高溫乾旱給長江流域居民的生産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禾苗幹死,棉花無收。”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屏峰鎮的村民董學華説。

董學華在離鄱陽湖湖口流域500米處有近4畝的田地,田地裏種了稻子和棉花。“照這個勢頭,今年的收成可能要減産70%。”

董學華説,去年天干地旱,他順手拿起家裏的抽水泵,隔著濕的灘塗,從鄱陽湖裏抽水灌溉農田。如今水少,有水泵也沒用。

曾擔任湖口縣漁政局局長的周軍琪説,“今年水位下降得很快,也很明顯,以前各個水庫的水可以放出來灌溉農作物,現在水庫也沒什麼水了,到處都在抗旱。”

8月10日,鄱陽湖湖口站水位為10.93米,在今年夏天首次跌破11米的水位。公開材料顯示,今年是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自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湖區通江水體面積803平方公里,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097平方公里。

與嘉陵江重慶段類似,鄱陽湖區周圍也出現了大片裸露的灘塗。8月17日下午,江西湖口協助巡護隊的另一名隊員舒銀安在湖口水文站附近巡湖時發現,水文站下的水文標記樁開始逐漸脫離長江水面。

水庫群為下游補水

8月17日下午,水利部在新聞發佈會上通報當前長江流域6省市旱情情況。水利部正調度水庫群為下游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確保旱區群眾飲水安全,保障秋糧作物灌溉用水。

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5%;長江及洞庭湖、鄱陽湖水系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兩成至八成;當前,長江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米-6.13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

長江流域旱情發展迅速。目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1232萬畝,83萬人、16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目前,大中型灌區的灌溉水源和城鄉供水是有保障的,受旱耕地主要是分佈在灌區末端和沒有灌溉設施的‘望天田’;供水受影響的主要是以小型水庫或山泉、溪流作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介紹。

自8月16日12時起,水利部調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梯級水庫群、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水庫群、鄱陽湖贛撫信饒修“五河”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為下游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指導督促相關地區全力做好泵站、水閘等水工程調度,精準對接灌區、城鄉供水取水口,多引、多提、多調,確保旱區群眾飲水安全,保障秋糧作物灌溉用水。8月份以來,水利部門已調度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庫群向中下游地區補水53億立方米。

劉偉平介紹,目前長江流域大中型水庫蓄水情況總體較好,蓄水量較去年同期僅偏少一成,部分地區中小型水庫蓄水不足,受旱省(市)蓄水量較常年同期總體持平。

大氣環流異常是主因

7月以來,長江流域大部持續高溫、少雨,旱情發展迅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發佈的《長江流域2022年乾旱災害分析及應對建議》指出,總的來説,今年長江流域大範圍乾旱主要還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的。

水利部資訊中心副主任劉志雨介紹,通常情況下,長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月至9月。七八月份,長江上游位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為多雨區;而長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不利於降雨,易發生夏伏旱。

今年7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偏大、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北,受副高下沉氣流控制,長江全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流域內主要河湖來水明顯偏少,水位顯著偏低,出現了多年同期少見的乾旱形勢。這就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所説的“大氣環流異常”引起旱情。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部分地區連續無有效降雨天數超過20天。長江流域上游地區8月以來的累計降水量甚至小于1毫米。而在氣溫方面,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大部高溫日超過15天,中下游部分地區超過25天,安徽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超過30天。7月20日至8月17日,中央氣象臺連續28天發佈高溫預警。在受高溫影響面積最大的省份中,長江流域的湖南、四川、湖北、江西等位居前列。

大氣環流異常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産生,同時,“拉尼娜”事件橫跨三年,目前還在持續,大氣環流也受其影響。中央氣象臺專家曾表示,今年春季以來,赤道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在加強,再加上印度洋海溫異常,推動了副熱帶高壓持續增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大氣環流異常”正是氣候系統不穩定的表現之一,並由此引起了今年我國乃至全球的高溫熱浪事件、長江流域乾旱。有專家表示,在全球升溫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將會越來越高。

據預測,長江流域8月份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可能持續或進一步發展。對此,水利部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長江流域旱情發展形勢,組織指導有關省(市)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看著江水從灘塗邊緣漫過,肖明有些憂慮:“現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我較擔心氣候變化會長期影響我們的母親河。”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