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心理陷阱:你“中槍”了沒?
發佈時間: 2015-05-18 13:54:00 | 來源: 金陵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糟糕至極
假設你是上面那位考生,你的高考成績砸了,你會怎麼想?是“怕什麼,來年再戰”,是“不如選個好專業吧”,是“大不了出國/考研”,還是“這下子前途無望了”?
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工作失手可能因此失業,你又會怎麼想?是“總結錯誤下次注意”,是“趕緊充電提升自我”,是“換個崗位試試重新定位自己”,還是“完蛋了”?
如果你的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出最後一個選項,那麼你就是落入了“糟糕至極”的陷阱,或者説,叫作災難化思維。
馬輝説,糟糕至極是不合理信念的最後一環,在這種不合理信念的“操縱”下,對於同樣的事件,當事人卻可能陷入一種極度的、非理性的負性情緒體驗中。為什麼一件小事有的人可以淡然處理,有的人卻會惶惶不可終日,多半就是這個不合理信念在作祟了。
“認知行為療法”可不是洗腦
“其實這樣一説,大家會覺得不合理信念是很簡單的,但事到臨頭,許多人就無法做到。而幫助人們認識到自己認知中的不合理信念,調整自己的認知,從而改變行為、改善情緒,這其實就是認知行為療法所希望能達到的效果。”馬輝告訴記者。
有些人認為,認知行為療法其實是讓醫生説服求助者,或者給求助者洗腦,從而糾正他們的觀念。其實,在認知行為治療中,患者自己的領悟和調整很重要,專業的精神科、心理科醫生也好,或者是臨床的心理諮詢師,其實是幫助求助者去認識到自己哪可能存在問題,然後做出調整,讓自己進入一個良好的“認知-行為-情緒”的迴圈之中。“認識到問題所在,才能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對於每個人來説,如果能夠及時意識到自己可能正在某種不合理信念的作用下,那麼會有助於他們調整自己的認知,從而更好地作出應對。但如果確實無法靠自己主觀意識完成,那麼就需要專業醫生通過專門的訓練方法,來幫助他們離開那些不合理信念的陷阱。”馬輝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