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藥價史上最大力度改革將啟動 以藥養醫弊端能否革除
發佈時間: 2015-05-07 10:10:48 | 來源: 新民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昨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衛計委、人社部等七部門聯合發佈《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明確從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藥品定價取消後,藥價會大幅上漲嗎?政府怎麼管藥價?藥價改革能否革除“以藥養醫”弊端?一連串的問題引人關注。
藥價會不會上漲?
“取消藥品定價,最大的意義在於政府監管方式轉變了,變事前監管為事中過程管理和事後監管。”上海一家藥企負責人雷石介紹説,實際上,取消藥品最高零售限價後,政府仍然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實現監管:一是通過藥品招標採購機制;二是醫保部門制定的醫保藥品支付標準;三是對企業價格行為的監管。“雖然發改委把價格的‘天花板’打通了,但各種管理渠道並沒有消失,藥價不會出現失控、無序的情況。對消費者來説,我判斷不僅不會出現價格上漲的情況,反而有可能下跌。”
他舉例説,根據藥品採購機制,某一廠家的某一種藥一般不能超過上一年度的中標記錄,也不能超過鄰近幾個省份的採購價。“簡單説,某一種藥最高零售價是30元,在上海的中標價是16元,社區醫院實現零差率,醫院進價多少售價就是多少;大部分二三級醫院在招標價格上加價15%銷售,也就是18.4元,那麼18.4元實際上就是該藥在上海的最高零售價。發改委定的價格和實際上企業執行的價格差異很大。”雷石認為,這也從另一側面説明,藥價改革牽涉多部門、多群體的利益,光取消最高零售限價還不夠,還需要配套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機制、醫保制度等多方面,這只是個開始。
“取消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對破除一些‘價格保護’有效果。”雷石介紹,目前不少省份在藥品招標採購中,都對原研、優質優價、單獨定價藥品等高品質層次者給予較優的價格待遇。部分原研藥明明專利已到期,卻仍能享受單獨定價,明明價格比同類藥品高出20倍,也能輕鬆中標,有失公平、公正。“單獨定價在具體操作中可能不公開透明,缺乏後續的治理機制,有可能形成醫療腐敗。取消政府定價,也就取消了單獨定價的政策紅利。”
改革對誰是利好?
“政策的目的還是希望藥價能在一個合理區間浮動,擠乾藥價虛高的水分,也扶持一些低價藥,增大廉價好藥的生存空間。”雷石分析説。
實際上,這方面的探索已經開始。記者了解到,上海已經出臺政策,對常用低價藥品開闢新通道,不再納入招投標範圍,而是採用挂網採購的方式,即過去是集中招標採購藥品,凡沒有中標的藥品不能在公立醫院銷售;今後是企業自主直接挂網,醫療機構自行網上交易,陽光采購。“由醫院直接與藥企接觸,各家醫院就可按需求分別採購低價藥。進入低價藥目錄的品種不再是政府統一招標而是直接挂網採購,是尊重市場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説,藥價並不是越便宜越好。”上海一家生産廉價藥的企業負責人老方深有感觸。
隨著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的上升,一些廉價藥生産成本逼近售價。而與此相對的是,廉價藥絕大多數是使用多年、技術成熟的普通藥、基本藥,屬於政府定價範疇,藥價一旦核準很難調整,甚至多有下降。因此,藥企利潤越來越薄,有的甚至超過售價出現倒挂現象,企業不得不減産甚至停産。“比如,我們生産的去痱水,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原料暴漲,一下子翻了20多倍,企業實在沒法承受,已經停産好多年了。”
老方認為,先是低價藥可以直接挂網銷售,接著是政府取消大部分藥品最高零售限價,這對低價藥生産企業來説,利好明顯。“接下來,我們會梳理篩選一些過去很受歡迎但已經停産的品種,可能會逐漸恢復生産。”目前,盤尼西林、阿莫西林、慶大黴素、乙酰螺旋黴素、紅黴素等常用、廉價藥都已被納入低價藥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