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滾動新聞

住院醫師制度追蹤:名醫不是速成品

發佈時間: 2015-03-27 10:19:53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大輪轉避免“管狀視野”

  ■設置準入機制與退回機制,篩選掉態度不端正、混日子、走形式的住院醫師

  為了讓住院醫師打好廣博的基礎,有一個寬的專業技能基底,協和至今仍然保留大內科、大外科的二級學科學系建制,協和的住院醫師要在二級學科所下屬的各三級學科進行全面輪轉,打下紮實的臨床功底,在此基礎上進行跨科輪轉。通過這樣的培養,住院醫師具有全面的知識結構和整體的臨床思維,避免因過早專科化導致的“管狀視野”,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既是醫療品質的重要保證,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張路拿出一張排班表,內科名下有消化、呼吸、血液等10余個亞專科。培訓期間,他在每個科室至少待兩個月。內科疾病較別的科室更加複雜,並以老年患者居多,全科培訓讓張路打破“專科醫生只會診斷本科疾病”的局限。他家有多位醫生,遇到醫學問題時,他是大家首先求助的對象,因為他是家中唯一接受過全科培訓的醫生。

  龍笑回憶起自己當住院醫師值夜班的情景。最初的數個夜班,年資高的醫生陪她一起在值班室守到天亮。她説:“當時我以為他們工作忙,熬夜加班。當我經歷完那個階段後,才明白老師們是特意留下陪我,給我精神上的鼓勵。”

  對年輕醫生實施嚴格培養,與其説是一種制度,不如説是一種信念。在協和看來,不只是培養合格醫生,而是培養優秀人才,培養醫學精英。協和醫院設置了準入機制與退回機制,篩選掉態度不端正、混日子、走形式的住院醫師。

  一項好的傳統和做法,難免受到時代背景和客觀條件的制約,比如,臨床醫學高度專科化對培養全面思維人才的挑戰,醫患信任缺失的背景下如何規避醫療風險與責任等,如何保護教師隊伍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等。近年來,協和對現有的住院醫師培訓體系、教育管理制度、績效考核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就是為了給予好傳統一個重要支撐。

  “三基三嚴”是學習上重視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工作中強調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和嚴密的方法。這是協和住院醫師培養的精髓,也是協和的立院之本。“從去年起,醫院組織住院醫師的圖霸爭鋒賽、病歷彙報大賽,將交接班、床旁教學等日常工作情景融入到比賽中,極大地激發了青年住院醫師的學習熱情。”曾任內科總住院醫師的鄭威揚説。

  延伸閱讀

  協和醫生成長路徑

  1921年北京協和醫院建院之初,就按照美國醫學教育改革的成功典範——約翰·霍普金斯模式,在中國率先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

  醫院堅持統一的住院醫生培訓標準,即使在國外著名實驗室做得很有成就的副教授,回到協和,想當臨床醫生,仍要從收病人、寫病歷做起,補上住院醫師培訓這一課。在協和近百年的發展史中,培養造就了以張孝騫、林巧稚、曾憲九、黃家駟為代表的醫學大師和眾多中國現代醫學的領軍人物,並向全國輸送了大批精英人才,被譽為中國現代醫學的聖殿和醫學大師的搖籃。總結協和人才培養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並堅持了住院醫師培訓制度。

  協和的大夫都是“熏”出來的。協和有著優良的傳統,通過院史館、病歷展、出版醫學大家傳記等形式進行傳統教育和實踐教育,讓青年醫師體悟協和“忠於科學的事業精神和忠於人民的奉獻精神”,時刻提醒年輕人“醫生為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是關愛”。濃郁的學術氛圍、厚重的文化傳統、嚴格的制度要求、老師的言傳身教、全院的關心愛護,使住院醫師在協和這座熔爐裏砥礪品質迅速成長。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