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醫師制度追蹤:名醫不是速成品
發佈時間: 2015-03-27 10:19:53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以臨床能力為導向
■培養臨床能力不是考知識,而是考崗位勝任力;不是考記住了什麼,而是考掌握了什麼
從進院培訓伊始,無論原來教育背景如何,統一“清零”,視為同一起點。2006年,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劉繼海第一次擔任住院醫師培訓班主任,連著帶教了三級學生。班主任會根據每位住院醫師的考核成績,制定其需要強化的弱項,實施個性化培養,不讓任何一位醫師掉隊。
協和在國內率先開展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比如內科在住院醫師進入臨床前設計了一次測試,從接診病人、病歷書寫、臨床操作、醫患溝通、臨床教學、輔助檢查判讀等環節全面考察住院醫師的臨床勝任力,來保證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培訓的最低品質。
協和急診科為每個年級的住院醫師都配置了一名班主任,職稱至少為主治醫師以上,統籌負責住院醫師日常工作、學習、培訓、考核及職業素養教育,聚餐、出遊、球賽等課外活動飽含著協和特有的人文關懷,幫助不同教育、社會背景的住院醫師儘快融入協和。協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臨床能力為導向,將交班、病歷修改等必備技能巧妙地融入,潛移默化地培養住院醫師。
龍笑説,在校醫學生掌握的是針對各種疾病指南式的治療方法。熟練地將治療方法運用到患者身上,這才是臨床能力。
培養臨床能力不是考知識,而是考崗位勝任力;不是考記住了什麼,而是考掌握了什麼。以急診科為例,包括心肺復蘇技能在內共23項臨床能力,作為必備技能貫穿于住院醫師3年的培訓週期,每項技能通過考核才能畢業。劉繼海説:“像小孩子學走路一樣,一步步循序漸進地培養。專業知識講授、強調模擬教學的技能培訓、上級醫師指導下的臨床實踐、獨立行醫四步階梯教學法,幫助住院醫師安全、穩步地提升臨床技能。”
住院醫師培訓多體現在言傳身教上。藺晨在規範化培訓的第一年,院長趙玉沛教授親自帶領大家在病房查房。由於胰腺病人剛做完手術,體徵及各項指標需仔細觀察,以配合術後恢復與照料。藺晨彙報病人體徵指標時,竟發現趙玉沛將病人3天前的數據都脫口而出爛熟於心!藺晨當時很震撼,在這樣的熏陶下,藺晨更加注意掌握病人的情況。有時她一天中會對病人進行四五次查房,挨個逐床詢問。如此頻繁的查房和詢問次數,讓進修醫生驚嘆。
協和最讓人留戀的是老師的教學熱情和濃厚的學習氛圍,老師不需要正襟危坐地授課,任何地方都可以答疑解惑、討論分享。消化內科醫生鄭威揚説:“只要你願意學,總有人肯教你。”深夜1點做完手術後,主治醫師趁熱打鐵帶見習醫生討論手術要點;高年資醫生借午飯時間“開小灶”,給住院醫師傳授經驗……
藺晨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住院醫師培訓的第一個月,主治醫師堅持一份一份地看完病歷並認真批註,指導修改病例,直到晚上11點才回家。在協和醫院,只要肯鑽、肯學,就有學不完的知識和技能。
協和學術活動常年保持在300次以上。藺晨經常在餐廳宣傳欄上摘抄自己有興趣的醫學講座並前往聆聽,參與病歷評比,動物手術模擬比賽、技能大賽,不斷地接觸臨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